真無線藍牙耳機怎麼挑?完全脫離了線材的限制,真無線藍牙耳機方便、輕巧的特性讓它迅速成為了市場新寵。而在技術逐步成熟之後,真無線藍牙耳機不僅能夠在音質、續航力、附加功能等各方面有更好的表現,如今市面上也出現了不少平價的款式,讓真無線藍牙耳機的使用更加普及。隨著真無線藍牙耳機商品不斷地推陳出新,消費者也有越來越多商品可以挑選。那麼該如何在無數的真無線藍牙耳機裡挑選到適合自己的商品呢?在挑選真無線藍牙耳機時,有哪些規格或功能需要注意?本篇將依序解答。
真無線藍牙耳機挑選:注意配戴舒適度、穩固程度
根據使用習慣,每個人對於真無線藍牙耳機的要求都不太相同,例如有些人較注重音質,也有些人注重降噪功能、防水防塵等其他功能面相。在最初步的挑選時,或許可以先將耳機的配戴舒適度、穩固程度列為首要條件,畢竟耳機通常會配戴一段不短的時間,選擇有良好配戴舒適性的耳機能避免耳朵疼痛,足夠的穩固程度也能避免耳機在行走時不慎掉落遺失。
目前真無線藍牙耳機多為入耳式設計,需要配合耳塞使用,因此入耳式的真無線藍牙耳機配戴舒適度與耳塞的材質、尺寸息息相關。為了符合不同的使用需求,通常廠商都會附上不同尺寸的耳塞讓用戶自行更換,如今也有廠商推出相應的檢測App,用戶可以透過App找到耳朵最適合的耳塞尺寸。
如果習慣在通勤、運動時配戴真無線藍牙耳機,或許可以挑選有加強配戴穩定性的商品。例如,部分主打運動使用的耳機為「耳掛式」,讓耳機能夠掛在耳朵上緣,此外也有部分款式在耳機的耳翼部分做出特別的設計,因此耳機可以貼緊耳廓,配戴時更加穩定。
真無線藍牙耳機的配戴挑選:
- 耳塞的尺寸、材質是否足夠舒適。
- 耳機的重量與大小是否會造成耳部負擔。
- 是否需要耳掛、特殊耳翼設計加強配戴的穩定性。
▲蘋果的AirPods(圖左)為半開放式設計,而AirPods Pro(圖右)為入耳式設計。半開放式的耳機懸掛在耳朵上,雖然能減少入耳式耳機的壓迫感,但也比較容易掉落。圖片來源:Apple
▲入耳式耳機的佩戴舒適度與耳塞有關,通常在購買耳機時,廠商會附上不同尺寸或不同材質的耳塞,以符合不同的耳道狀況。圖片來源:Sony
▲部分運動式的真無線藍牙耳機會採耳掛式設計,使用時是將耳機的耳掛向上環繞在耳廓外側。圖片來源:Jlab
▲部分真無線藍牙耳機有耳翼設計,同樣是為了加強配戴的穩定度。圖片來源:Beats
音訊品質、傳輸距離可參考藍牙版本與音訊協定
藍牙是一種無線通訊技術,能夠讓行動裝置在短距離間交換資料。在挑選耳機時,藍牙版本理論上是越新越好,因為藍牙版本與無線耳機的傳輸速度、傳輸距離、電力消耗上有非常大的關係。舉例來說,藍牙版本4.1的理論傳輸速率為24Mbps,範圍50公尺,而藍牙5.0的理論速度達48Mbps、理論距離擴增到300公尺。藍牙5.0世代和前一代相比,傳輸距離更遠、速度更快、功耗更低,目前藍牙5.0真無線耳機可以達到連續音樂播放8小時、甚至12小時以上。
無線耳機需要透過藍牙傳輸音訊,常見的有SBC、AAC、aptX、LDAC等編碼方式。其中,SBC是官方標準訂定,幾乎所有藍牙音訊設備都適用SBC標準音訊協定,但SBC也是各項編碼中音質表現最基本的。因此如果想要更好的音訊品質,可以選擇在SBC以外還有支援AAC、aptX、LDAC的耳機款式。其中又屬LDAC的音訊品質最佳。
在真無線藍牙耳機的規格表上通常都能夠找到耳機的音訊規格,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藍牙耳機單方面支援此規格是沒有用的,需要手機與藍牙耳機雙方支援,加上有足夠品質的訊源,才能達到較高等級的音訊效果。換句話說,如果想要較好的音訊品質,藍牙耳機、手機、音訊訊源的配合是缺一不可。
藍牙耳機的音訊挑選:
- 藍牙版本:與傳輸距離、延遲、續航力有關。理論上版本越新越好。
- 音訊協定:與藍牙耳機的音訊品質有關。SBC最為基本。
- 需要手機與耳機雙方支援,加上足夠品質的訊源,才有較高等級的音訊效果。
藍牙耳機的常見音訊協定:
- SBC:藍牙聯盟官方標準的音訊協定,最為基本,音質表現最差。
- AAC:主要見於蘋果旗下的音訊設備。音訊品質比SBC好。
- aptX:高通生產的晶片中,符合CSR規範的藍牙晶片能夠使用。
- LDAC:由Sony提出,以授權的方式提供,主要見於Android系統。音質最佳。
▲在耳機的規格表上,通常都會看見藍牙規格、支援的音訊格式。圖片來源:Sony
▲藍牙的傳輸距離,顧名思義是指訊息可以傳遞的距離。舉例來說,藍牙5.0的理論距離為300公尺,因此耳機與手機在300公尺內就可以互相通訊,傳送音訊資料。不過藍牙的傳輸距離與穩定性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改變。圖片來源:Technics
收納盒可延長使用時間 注意外型尺寸、充電介面
真無線藍牙耳機因為體積的限制,不能夠使用太大的電池,因此早期耳機的續航力普遍偏短,直到近幾年才陸續有10小時、12小時的高續航力機種出現。為了延長真無線藍牙耳機的使用時間,耳機收納盒也附加了充電功能,在收納的同時能夠替耳機充電,部分機種的收納盒可以額外提供2次或3次的完整充電量。
強調攜帶時的輕巧,收納盒通常會以小尺寸外型為主。在挑選時,除了注意收納盒所提供的電量以外,也可以注意充電介面、快速充電規格、電量完全充飽的時間,以及是否支援無線充電的功能。如果習慣將耳機連同收納盒放入口袋的話,收納盒可以選擇圓弧的款式,避免收納盒的稜角影響行動,或是碰傷口袋裡面的其他物品。
真無線藍牙耳機的續航力挑選:
- 滿電的狀態下,耳機最長的使用時間是否符合需求。
- 收納盒是否有提供額外的電力,可以額外提供多久的電力。
- 收納盒與耳機充滿電需要花費多少時間。
- 收納盒的充電介面類型,以及是否支援無線充電功能。
- 收納盒是否足夠輕巧、方便攜帶。
- 耳機在不同模式下,可能會有不同的使用時間長度。
▲早期的真無線藍牙耳機有主耳機、副耳機的分別(圖左),因為主耳機同時扮演著接收與傳訊的角色,因此主機端的電力耗損較大,造成耳機左右耳的電力消耗不平均。在技術改良後,真無線藍牙耳機的左右耳都可以接收訊息,不再有主耳機、副耳機的區分,兩邊的電力消耗也就較為平均。圖片來源:Sony
▲真無線藍牙耳機的續航力會因為使用模式不同而有差異。例如一般聆聽音樂可以連續使用5小時,但若是使用通話功能、或是開啟降噪模式,則使用時間會隨之縮短。圖片來源:Apple
▲收納盒的外觀以小尺寸和輕巧為主,不過也會有一些不同設計的款式,吸引不一樣的消費族群。圖片來源:AVIOT
▲市面上多數耳機收納盒仍以有線充電為主,充電介面可能是micro USB或USB Type-C,至於蘋果的AirPods則是使用Lightning充電介面。如今有越來越多真無線藍牙耳機收納盒支援雙充電模式,在有線充電以外也提供無線充電功能,只需要放在充電板上就能夠順利充電。圖片來源:Jlab、Sony
主動降噪功能、通透模式、自定義降噪等級
藍牙耳機的「主動降噪」功能在AirPods Pro推出後開始被消費者重視。降噪技術可以分為主動降噪與被動降噪,其中被動降噪功能較為簡單,是用海綿、橡膠等材質將聲音阻隔在外,至於主動降噪(Active noise control,ANC),則是透過耳機內部配置的晶片將聲波抵銷。
當外界產生噪音,噪音被耳機的麥克風偵測到之後,耳機的晶片會發出和噪音相等的抗噪波,藉此消除外面的噪音。不過,雖然降噪模式大幅減少了外部的聲音,然而在通勤時、運動時,如果完全消除外界的噪音反而會有安全上的疑慮,使用者可能開啟了降噪功能,導致聽不見車聲或喇叭等各式環境音。
於是,降噪耳機的「通透模式」或「環境聲模式」因此而生。開啟「通透模式」的耳機將降低降噪效果,讓外界的聲音可以順利傳遞,但同時又保留了一定的降噪程度。如今也有不少降噪耳機提供不同的降噪等級,或是提供適用於不同地點的環境音模式、注意模式等,甚至有部分機種能夠自動偵測使用者的活動,例如旅行、步行,再依照使用狀況自動調整環境聲設定。
真無線藍牙耳機的降噪功能挑選:
- 降噪效果是否符合需求。
- 降噪功能是否有通透、環境音等不同模式。
- 降噪程度為自動判定,或者可以自由定義。
▲當外界的聲音被耳機的麥克風偵測到之後,耳機的內部晶片會發出抗噪波,將聲音抵銷。圖片來源:Apple
▲降噪耳機的「通透模式」可以避免使用者因為降噪而忽略太多的環境聲音。目前各家廠商除了強調耳機的降噪效果之外,也推出各種應用模式,例如環境音模式、注意模式等,也有部分機種會透過降噪功能讓環境音維持在一定的音量之內。圖片來源:Technics
麥克風的收音強化、自訂義音響功能
不僅扮演著音樂播放器的角色,真無線藍牙耳機的麥克風功能也是挑選的要點之一。因為真無線藍牙耳機的體型迷你,又配戴在耳朵上,和嘴部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如果麥克風沒有在收音方面做出強化,可能會收不到聲音,或是說話聲被其他環境音蓋過。為此,有部分真無線藍牙耳機透過特別的技術改良麥克風的收音效果,讓耳機能夠偵測到使用者正在通話中,自動開啟收音的加強功能。
另外,如果對耳機的音響有較多的要求,除了從SBC等音訊格式挑選以外,也可以參考耳機是否有自定義音響的功能。透過自訂義音響,使用者可以透過App自由控制低頻、高頻、節奏強化、人聲表現等,打造個人化的音響效果。
真無線藍牙耳機的附加功能:
- 通話強化:麥克風是否有加強收音效果。
- 自訂義音響:是否可以透過App調整個人化自訂義音響。
▲因為真無線藍牙耳機和嘴部有一段距離,因此會透過不同的技術加強麥克風的收音清晰度。圖片來源:Sony
▲如果對耳機的音響表現有較多要求,可以選擇支援自訂義音響的機種,能夠透過App進行較細微的音響調整。圖片來源:鐵三角
操作手勢的方便度:取下暫停功能、語音助理
每一款真無線藍牙耳機的操作手勢都不太相同,且因為耳機體積小、缺乏實體按鍵的緣故,通常都會用點按、長壓等方式操作,有時候左右耳的操作也會觸發不同的功能。不過,如今已經有不少真無線藍牙耳機會偵測配戴狀況,能夠在取下時音樂自動暫停、戴起時音樂重新播放,或是支援語音助理可以用口說的方式執行指令。當然,如今也有支援觸控控制自訂義的機種,開放使用者藉由App更改指定功能的搭配手勢。
真無線藍牙耳機的操作:
- 是否支援取下暫停、戴起播放功能。
- 曲目切換、降噪與通透模式的切換手勢是否方便。
- 是否支援語音助理操作。
▲如今有不少機種支援耳機音樂取下暫停、戴上播放的功能。圖片來源:Sony
▲每款真無線藍牙耳機的操作手勢都不太一樣,不過多數指令都可以藉由點按、長壓的方式完成。圖片來源:Beats
▲透過耳機操作Siri等語音助理,不僅能夠口說下達音樂播放或暫停的指令,也能夠撥打電話、獲得路線指引、查看行事曆、甚至是讀取訊息或直接回覆訊息。圖片來源:Apple
是否有多裝置配對需求
如果耳機時常在電腦、手機、平板等多個裝置之間切換的話,或許可以選擇支援多裝置配對功能的機種。通常在配對時耳機會有明確的指引,或是會建議使用者搭配App進行配對連線。此外,針對多裝置的使用者,部分機種也支援裝置記憶功能,或是可以同時和1台以上的裝置保持待機狀態,使用者不需要切換耳機的連線,也可以迅速轉換音訊的配對裝置。
▲部分真無線藍牙耳機可以同時與多台裝置配對,包括耳機、電腦、平板等。在初次配對時也會有明確的指引,或是透過App輔助。圖片來源:Sony
▲如果有在不同裝置間迅速切換的需求,也可以挑選能夠同時連結多台裝置的機種。圖片來源:Technics
運動、通勤使用注意防水與防塵等級
真無線藍牙耳機可能會與汗水、雨水接觸,因此在挑選時可以注意耳機的防水與防塵等級。「國際防護等級(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Marking)」又稱為「異物防護等級」,用來定義機械和電子設備針對固態異物侵入、液態滲入、意外接觸等狀況時具有何種等級的防護能力。
國際防護等級通常用「IPXX」表示,首位數字代表固態微粒防護等級,例如灰塵、沙礫等,至於次位數字代表液體滲透防護,也就是設備外殼抵抗液體滲透的能力。舉例來說,如果某個裝置擁有IP67的防護能力,則對照防護等級的標準,6代表該裝置的外殼能夠保護內部不受灰塵入侵,而7則代表該裝置在浸入1公尺深的水面下時,可以有30分鐘以上的防護時間。
固態微粒防護等級:
- IP1X:可避免身體任意大表面接觸,但無法阻擋刻意以身體某部位接觸,如手掌。
- IP2X:可阻擋手指大小或相似大小之物體。
- IP3X:可阻止螺絲起子等工具進入。
- IP4X:隔絕多數電線伸入與細小尖端的工具、或螞蟻等爬入。
- IP5X:防塵。並不完全阻擋灰塵進入,但必須有足夠的數量造成影響。
- IP6X: 完全防塵。灰塵無法進入,完全防止接觸。
液體滲透防護等級:
- IPX1:垂直滴水無負面效果。
- IPX2:傾斜到正常姿態的15度時,在傘狀保護下垂直水滴無負面效果。
- IPX3:加壓噴霧在設備外部上方(垂直線60度內),無滲入等負面效果。
- IPX4:水從任何角度潑濺到設備上無負面效果。
- IPX5:噴嘴射出的水柱從任意角度噴射到設備外殼上,無負面效果。
- IPX6:強力噴嘴射出的加壓水柱從任意角度噴射到設備外殼上,無負面效果。
- IPX7:外殼在明確的水壓和時間下,浸入水中1公尺時,不會因浸水導致設備損壞。
- IPX8:設備可在指定條件下,長時間浸入超過1公尺的水中。
- IPX9:設備可在指定條件下,承受近距離的高溫高壓水柱沖擊。
▲因為運動型的耳機容易和汗水接觸,因此通常會強化防水等級。圖片來源:Jabra
外觀、價格與功能的需求程度
在了解真無線藍牙耳機的各項功能之後,使用者可以回歸到耳機的外觀是否符合喜好,還有價格是否在可以接受的範圍。通常功能越豐富的耳機價格也會越高,但如果平時只是單純聽音樂,而且對音質、降噪等各方面都沒有太大的要求,或許可以選擇較為平價的機種,不一定要挑選高階的商品。
如今隨著真無線藍牙耳機的技術進展,附加功能越來越多,價格也有逐漸降低的趨勢。而在新一代藍牙規範LE Audio推出之後,真無線藍牙耳機技術或許將迎來重大革新,未來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將享有更高的續航力、更好的音質,人們可以透過輕巧的耳機享有更完善的音樂聆賞體驗。
真無線藍牙耳機挑選重點整理:
- 配戴舒適度、穩固程度是否符合需求。
- 音訊品質:參考耳機的藍牙版本與音訊協定。
- 注意耳機和收納盒的續航時間,收納盒的充電方式、尺寸。
- 是否需要主動降噪功能,以及通透模式、自定義降噪等級。
- 是否需要強化麥克風的收音。
- 是否需要自訂義音響功能。
- 操作手勢是否符合使用習慣,是否需要支援語音助理。
- 是否有多裝置配對需求。
- 是否具有足夠的防水、防塵等級。
- 外觀、價格是否符合需求。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