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Galaxy S22 系列即將在台推出前,台灣三星提供 Galaxy S22 Ultra 的測試機與配件供短時間試用,此次提供的機型大致上與台灣將推出的版本近似,為高通 Snapdragon 8 Gen1 平台機種,不過第二卡槽 eSIM 功能,可能是與屆時台灣零售版本唯一的差異;這款被戲稱為 Galaxy Note 21.5 的新旗艦到底有甚麼魅力,接下來就簡單從特色與性能進行介紹。
▲ Galaxy S22 Ultra 將 Galaxy S 的頂規硬體與 Galaxy Note 的 S Pen 加以融合
三星在 2021 年下半年的 Unpacked 活動並未如以往推出 Galaxy Note 系列,而是以摺疊螢幕技術機種 Galaxy Z 系列作為下半年重點機型,使不少 Galaxy Note 系列愛好者對系列的存廢感到憂心,畢竟 Galaxy S21 Ultra 與 Galaxy Z Fold3 雖融合 S Pen 元素,但又不完全等同 Galaxy Note ,而 2022 年上半年的 Unpacked 活動,也確認 Galaxy Note 的產品名稱將不復存在,產品精神則融合到其它 Galaxy 產品當中。
▲ S Pen 能收納進機身相當重要
Galaxy Note 始於 2011 年,除了搭載超越當時市場主流的大螢幕以外,亦結合觸控筆設計提供類似 PDA 的書寫體驗,雖在推出之際被許多分析師質疑消費者是否能適應,但從結果而言, Galaxy Note 不僅有出色的市場成績,同時不少購買者還是原本視為偏好小尺寸機種的女性客群,只是購買的原因不一,也並非全然為了 S Pen 的書寫體驗,有些則是為了大螢幕的視覺體驗。
▲ Galaxy S22 Ultra 為雙曲面中央開孔 Dynamic AMOLED 2X 螢幕
不過三星後續為了因應不同使用者需求, Galaxy S 系列亦開始提供大螢幕機種,使得 Galaxy S 系列與 Galaxy Note 系列的差距縮減,兩系列嚴格來說僅能以 S Pen 作為關鍵區隔,亦使得客群重疊性提高,而三星在 Galaxy Z 系列推出後,亦由於折疊螢幕的發展性與產品特性容易差異化,故最終廢除 Galaxy Note 產品名稱,但將識別性的 S Pen 納入旗艦機種當中。
▲外型設計與另兩款採輪廓切割的 Galaxy S22 機種不同,反較接近 Galaxy Note20 的風格
外觀可明顯發現 Galaxy S22 Ultra 與延續 Galaxy S21 系列輪廓切割的 Galaxy S22 Plus 、 Galaxy S22 的設計語言截然不同,上下切邊搭配前後雙曲面玻璃的 Galaxy S22 Ultra 顯然在線條接近 Galaxy Note 20 的風格,不過機背相機模組外框則採用全新的詮釋方式,以獨立五個稍微凸出的圓點,同時機背玻璃使用消光處理,設計更為簡單,此外機身中框使用與 Galaxy Z 系列轉軸相同的 Armor 鋁合金,較前世代機身框體材質更為強固。
▲右為 Galaxy Note20 Ultra ,兩者比較下可看到螢幕較大的 Galaxy S22 Ultra 更為緊湊
▲設計風格雖有傳承,但 S22 Ultra 的鏡頭模組設計更為簡約、洗鍊
▲左方的 Galaxy S22 Ultra 較右方的 Galaxy Note20 Ultra 厚一些
與最末代 Galaxy Note20 Ultra 對比,乍看下兩者體積類似,不過螢幕大了 0.1 吋的 Galaxy S22 Ultra 並未增加太多體積,高度略多 2mm ,寬度反而縮減 2.7mm ,然而厚度則增加 0.7mm ,但以使用者體驗而言絕對是值得的,畢竟 Galaxy S22 Ultra 雖機身配有 S Pen ,但電池容量仍達 5,000mAh 電量,對大螢幕 QHD+ 解析度機種絕對有其必要性,不過除了變厚以外,另一個代價則是重量自 192 克增加到 229 克。
▲高通 Snapdragon 8 Gen 1
▲效能測試結果
▲壓力測試下效能有比較明顯的下滑
▲可看到溫度控制在 42 度,算是比較保守
台灣版 Galaxy S22 Ultra 採用的處理器為高通的 Snapdragon 8 Gen 1 ,雖較 Galaxy Note20 Ultra 的 8GB RAM 提升到 12GB RAM ,不過 512GB 版本並未如 Galaxy S21 Ultra 搭配 16GB RAM ,而是維持 12GB RAM ,至於性能測試的結果如上,不過要留意的是在進行 3DMark 壓力測試後,最終效能會落到峰值約 47.8% ,故長時間執行 3A 手遊可能會相較專為遊戲設計的機型有比較明顯的效能下滑,但這也是近年採用高通旗艦晶片機種的常態。
Galaxy S22 Ultra 的螢幕規格與 Galaxy S21 Ultra 相近,為 6.8 吋 QHD+ Dynamic AMOLED 2X ,具備 240Hz 觸控取樣,並採用高通的超音波螢幕下指紋辨識技術,不過此次比較重要的則是可變更新率自上一世代的 10Hz-120Hz 擴大到 1Hz-120Hz ,對於觀看靜態內容能進一步減少耗電,同時可在設定中開啟超明亮模式,能在強光下使螢幕峰值達到瞬間1,750nits ,不過若未有需求筆者是不建議開啟,畢竟高亮度下螢幕不僅耗電,亦容易因發熱影響到如處理器與相機。
▲ QHD+ 搭配 120Hz 的續航
▲ Full HD+ 搭配 60Hz 更新
▲ HD+ 搭配 60Hz 更新
在續航力測試部分,筆者在有限的時間進行三種組合的測試,並以 PCMark 的續航力測試作為基準,螢幕亮度調整到未達紅色警告亮度前的偏亮,第一組是開啟 QHD+ 與 120Hz 流暢顯示,第二組與第三組分別為 FullHD+ 、 HD+ 搭配 60Hz 顯示,第一組約達到近 9 小時左右的續航表現,至於第二組與第三組則分別為 11 個小時與 11.5 個小時左右,礙於時間,否則至少應該加測 QHD+ 搭配 60Hz 的續航。
筆者並未針對充電時間與充電區線進行進一步的持續追蹤,不過在執行完電池測試後,在機身電力約剩下 11% 的情況下,搭配 USB PD 65W 規格的通用充電器,約在 1 小時 25 分左右完成充電,而根據同業回報的情況,據稱使用 25W 與 45W 規格的充電器在總充電時間的差異不明顯,若從目前聽到的狀況彙整,搭配較高功率充電器的優勢可能在於加速將電量回復到 50% 左右。
▲ One UI 4.1
▲首次抽出 S Pen 的功能教學
▲可選擇 120Hz 或 60Hz 更新
▲解析度提供三種選擇,不過若選 HD+ 看起來就明顯的畫質下降
▲可選傳統三鍵或全手勢操作,筆者是較習慣手勢操作
▲左為 S22 Ultra 的 S Pen 、右為 Note20 Ultra 的 S Pen
Galaxy S22 Ultra 出廠就預載基於 Android 12 的 One UI 4.1 ,不過畢竟三星在這一波軟體更新相當積極,甚至 Galaxy Note20 系列也早就可進行 Android 12 升級,故除了一些像是相機外的特色功能,在舊旗艦上面也同樣可體驗到;而 Android 12 最主要的莫過於針對安全性的提升,包括啟用相機時會在螢幕提示,避免惡意軟體控制相機並私自上傳內容。 Galaxy S22 Ultra 的 S Pen 雖然外觀與 Galaxy Note20 Ultra 相同,但確實可感受延遲有再縮減些許。
▲ Galaxy S22 Ultra 鏡頭硬體配置與 Galaxy S21 Ultra 大致相同
▲相機專業介面提供自白平珩、對焦、快門速度到 ISO 等自定項
▲進行 100 倍變焦時左上角會以原生焦段的縮圖提示目前對焦的位置
▲使用 Galaxy S22 Ultra 拍攝的照片
在相機規格配置部分, Galaxy S22 Ultra 則與 Galaxy S21 Ultra 採用幾乎相同的規格配置,以 108MP 廣角主相機搭配 12MP 超廣角、 10MP 三倍光學長焦與 10MP 潛望式十倍光學長焦,並可擴展到 100 倍數位變焦,然而由於 Snapdragon 8 Gen 1 的 ISP 引擎與 AI 演算皆有所提升,畫質也有一定的提升,當然若對比 Galaxy Note20 Ultra ,則相機提升的幅度相當顯著。
▲ Galaxy S22 Ultra 融合兩大系列的優點,成為三星當之無愧的超旗艦
從結果來說, Galaxy S22 Ultra 仍是 Galaxy S21 Ultra 的合理進化,但同時借助進一步整合 S Pen ,合理的解釋三星新一代的「超旗艦」機種;畢竟在 Galaxy S20 與 Galaxy Note20 的世代, Galaxy S20 雖有高規格 QHD+ 螢幕與相機配置,不過就是少了 S Pen ,至於有 S Pen 的 Galaxy Note20 系列則是螢幕解析度與相機配置低於 Galaxy S20 系列。
▲雖然機構設計不同,但 Galaxy S22 Ultra 與 Galaxy Note20 Ultra 底部設計風格一脈相承
雖然 Galaxy S21 Ultra 透過配件方式試圖帶來類似 Galaxy Note 系列的特色,不過畢竟是富家配件,消費者除了需額外加購配件外,還得搭配指定的保護殼,與能將 S Pen 收入機身的 Galaxy Note 仍不同;雖說此次三星僅在 Ultra 機型加入原生對 S Pen 的支援,不過也不意外三星會採取這樣的策略,畢竟 S Pen 需搭配大螢幕才能彰顯優勢,螢幕達 6.8 吋、相對高單價的 Galaxy S22 Ultra 也成了最合宜的機型。
▲未來在三星手機恐怕僅有旗艦機種才有可能搭配 S Pen
不過從目前三星的策略,未來恐怕僅有超旗艦手機才會配有 S Pen ,如以往相對親民價格的 Galaxy Note 延伸機型恐怕不復見,不過可收納 S Pen 的 Galaxy S22 Ultra 的出現,似乎也可預期今年下半年新一代的 Galaxy Z Fold 亦可能具備相同的特質,使摺疊大螢幕的優勢能進一步帶來差異化體驗。
Galaxy S22 Ultra 提供皎月白、夜暮紅、星際黑與極光綠四色, 12GB RAM 搭配 256GB 為 38,900 元, 12GB RAM 搭配 512GB RAM 為 41,900 元,將於 3 月 4 日正式在台上市。-
同場加映:六項周邊動眼看
▲薄型矽膠保護殼(附指環)與立架式保護殼
▲充電相關配件
三星此次也隨著 Galaxy S22 Ultra 提供六項相關周邊供開箱拍攝,包括白色款 Galaxy S22 Ultra 的矽膠薄型背蓋(附指環帶),立架式保護背蓋,單埠 45W 快充旅充, 2 路 USB Type-C 搭配 1 路 USB Type-A 的 65W 快充旅充, 1.8 公尺 USB Type-C 傳輸線,以及 無線閃充充電板 ( 雙座充 ) ( 9W )。
▲白色薄型矽膠保護套
▲矽膠薄型保護殼的指環帶具兩段長度調整
▲手指可穿過指環扣帶握持
▲立架式保護套安裝後的樣子
▲支架可更換
▲可如照片一樣交錯配色
▲橫式可透過較長一邊獲得較直立的角度
▲垂直則是合用長邊立起
矽膠薄型背蓋(附指環帶)除了與機身相當貼合外,指環帶部分可選擇兩段固定點,能因應手的大小調節長度,另外三星也提供選配的指環帶供更換;立架式保護背蓋有著類似鋁合金行李箱的波浪狀,可進一步提升緩衝,背後的立架可拆下,盒裝中提供第二組不同色調的立架可更換。
▲左為 45W 單埠旅充、右為 65W 三埠旅充
▲左為 45W 單埠旅充、右為 65W 旅充, 65W 三埠的輸出功率標示在頂部
▲無線閃充充電板(雙座充)( 9W )
▲左右兩埠針對不同設備型態
▲ Galaxy S22 Ultra 若未搭配保護套,鏡頭會頂在充電板頂端
而 45W 快充旅充與 35W 快充旅充尺寸接近,可提供 Galaxy S22 系列與 Galaxy Tab S8 系列支援的 45W 功率,盒裝並未提供充電線,可搭配手機與平版提供的傳輸線或另行購買充電線搭配; 65W 三埠快充旅充可在使用第一個 USB Type-C 埠提供 20V 3.25A = 65W 功率,以及三埠同時使用最大 65W 功率,畢竟功率較高且提供三埠,體積也相對 45W 快充旅充大不少,盒裝另外提供一條 USB Type-C 充電線;至於無線閃充充電板 ( 雙座充 ) ( 9W )是同時可提供 Galaxy 智慧手機與 Galaxy Watch 、 Galaxy Buds 進行無線充電的雙座充,手機擺放在左側較大空間位置進行充電,不過 Galaxy S22 Ultra 與充電版接觸的位置剛好會使長焦鏡頭放置在板上,若未搭配保護殼充電時手機呈現傾斜,但仍可正常進行無線充電。
11 則回應
S22效能連跟iphone 12 pro max比都比不上
S22 Ultra 單核1232/多3443 分
12 pro max 單核1506/多429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