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HP的PA-RISC (上)

2022.05.18 02:56PM
照片中提到了PA-RISC、POWE RED,跟玉米有關,包含了巴黎、產品設計、字形、PA-RISC、商標

對於像筆者一樣有點年歲或有著資訊技術背景的科科們,一說到那些曾在伺服器市場叱吒風雲、最後一個一個被x86雙雄 (Intel, AMD) 逐出戰場的「RISC諸神」們,第一時間會想到的,不外乎至今仍碩果僅存且歷久彌新的IBM PowerPC、長期作為計算機結構「聖經級教科書」教學範例且曾經處處無所不在的SGI MIPS、在血腥異常的效能競技場經常橫掃千軍的傳奇王者DEC Alpha、以及仰仗著Solaris作業系統和龐大軟體資源而興盛一時卻漸漸繁華落盡的Sun/Fujitsu SPARC,但同樣出自於伺服器大廠HP的PA-RISC,似乎就很難帶來同樣令人感到那股似曾相似的「強烈存在感」。

由2位史丹佛大學畢業生Bill Hewlett和David Packard於1939年所創辦 (公司名稱也就起自於2個人的姓氏) 的HP (Hewlett-Packard,惠普,後來在2015年將企業服務部門分割為HP Enterprise,慧與),這間在眾人心中「印表機與多功能事務機還遠比伺服器和個人電腦出名」的矽谷老牌科技大廠,他們在美國加州的帕羅奧多 (Palo Alto) 的「創業車庫」,亦被加州政府保留下來成為指定古蹟,幸好國情不同,不像台灣一樣會出現因為都更而莫名其妙「古蹟自燃」的世界奇觀。

照片中包含了惠普車庫、惠普車庫有限責任公司、惠普、生命值、車庫規則

HP早期以製造檢測設備與醫療量測儀器起家 (在1999年將非資訊科技部門分割成安捷倫科技),從1970年代開始往計算機領域轉型,同時採用Intel 80286、Motorola 68000與自行研發的FOCUS (世界上第一顆純32位元的商品化單晶片處理器,由45萬個電晶體堆疊巨型微碼ROM搭配簡單的32位元資料路徑,而80286的電晶體也只不過13萬左右,68000更只有7萬) 打造一系列的電腦產品線。

照片中提到了50、80 100、40,跟惠普展館有關,包含了音頻振盪器 hp、惠普車庫有限責任公司、惠普、惠普200A、電子振盪器

總之,這些使用CISC指令集架構處理器的產品的性能表現都不出色,HP也想藉由單一處理器架構,以便精簡產品線 (很諷刺的是,同樣的場景又重現於20年後的Itanium)。HP原先提出的Omega計畫,卻因太過複雜而被放棄,最終由Vision和Spectrum (光譜)中的後者雀屏中選,HP也決定由後者統一所有的處理器。

完全沒有包袱、從頭砍掉重練的Spectrum,其最終目標也不外乎「廣泛的市場適應性」、「指令集架構與處理器實作和製程技術完全脫勾」、「容易將HP現有的軟體移植到全新的硬體」等等。唯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HP PA-RISC的野心,遠遠不及IBM的Power和DEC的Alpha。

HP一切重頭來的努力並非毫無成果,增加MAX-1 (Multimedia Acceleration eXtensions) SIMD多媒體延伸指令集的PA-RISC 1.1原型樣品,電晶體僅有11.5萬,不到68000的兩倍。

值得注意的是,Spectrum的設計理念深受RISC概念先驅IBM 801計畫 (1975年,由John Cocke主持) 的影響,這也意味著HP的RISC思維真的非常的「老派」,這些潛在的「過期基因」也都充分反應在「極度CISC」的諸多特色。至於有沒有當年IBM 801計畫的參與成員跳槽去HP「共襄盛舉」筆者就不得而知了,但即使成真,也不是太讓人感到意外的結果就是了。

照片中提到了1960、CDC 6600、1963,包含了圖、產品設計、產品、線、設計

 

如果你說DEC Alpha是為了實現「25年內提昇1000倍效能 (10x運作時脈、10x指令寬度、10x核心數目)」,而導致指令集架構精簡到走火入魔的程度,那麼問世於1986年的PA-RISC就是位於RISC風格光譜的另一個極端,也為了30年後默默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tanium,埋下了無人能夠事前預知的悲劇伏筆,一部連上帝也掰不出來的荒謬劇本。

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上)

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中)

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下)

既然IA-64 (Itanium) 起源於PA-RISC Wide-Word (VLIW化的衍生發展計畫),那麼HP自然也責無旁貸的難以逃避Itanium最終難逃失敗下場的責任。假若沒有Itanic觀光郵輪的歡樂旅程,今天恐怕也少人知曉HP曾擁有過自研的RISC指令集與伺服器處理器了吧。

2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