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man NW-WM1ZM2 、 NW-WM1AM2 開發者訪談重點資訊彙整:回歸 Android 順應趨勢,兩款機型用料差異更小

2022.02.15 01:27PM
照片中提到了SONY、SONY、Wo,包含了手機、索尼Xperia 1 II、電子配件、手機、索尼Xperia 1

Sony 在 2 月初為 2016 年 IFA 所宣布的 Signature 旗艦音訊系列的 Walkman 產品發表後繼機型 NW-WM1Z 與 NW-WM1A ,雖然乍看下外型與前一代類似,核心數位類比轉換晶片與輸出規格也未提升,不過卻是完全重新設計的機種,雖然台灣目前還無緣體驗測試機種,不過日本官方網站已經公布與四位核心設計師的重點整理,筆者也簡單彙整其中的重點,從結果來說,相較上一代 NW-WM1Z 與 NW-WM1A 在機身、機內線與電路板上的元件有所區隔, NW-WM1ZM2 與 NW-WM1AM2 共享電路板上的音響用料,僅以機身、機內線做為區隔,但仍因此在聲音的詮釋風格截然不同。

從 Sony 官方定調,前一代兩款機型皆隸屬 Signature 系列,然而這一世代僅有 NW-WM1Z 冠上 Signature 系列,與前一代相比,此世代以音質提升、音樂來源的多元性以及操作性三大變化作為特色,故除了音響線路的改變外,使用 Anderoid 系統也成為必然的結果。

雖然核心的數位類比轉換晶片維持 Sony 的 S-Master HX ,不過若深知音響特性,就會理解到包括電路配置、電容電阻、焊料、供電等等的不同,即會對聲音表現帶來劇烈的變化,就如市場不乏同一款頂級 DAC 晶片使用在數千元到數十萬元的機器當中,但兩者的差距是天差地遠, Sony 亦早在 NW-ZX1 與 NW-ZX2 示範過在幾乎相同的線路配置更改電容電阻會有多顯著的差距。

NW-WM1ZM2 與 NW-WM1AM2 是來自 Sony 長期 Walkman 發展累積的成果,其中亦將另類的「可攜式數位播放機」 DMP-Z1 的開發經驗導入新一代機型;雖然由於體積限制(但此世代仍大於前身), NW-WM1ZM2 與 NW-WM1AM2 無法如 DMP-Z1 加入三顆大型電池,不過取自 DMP-Z1 的數位電源開發經驗,在這臉款機型使用繞組線圈作為電源電路,並在電池與電路板連接的纜線使用 OFC 線材。

而電容部分亦使用新一代產品,原本初代的 NW-WM1Z 與 NW-WM1A 使用的是 FTCAP 電容, DMP-Z1 使用 FTCAP2 ,此世代 NW-WM1ZM2 與 NW-WM1AM2 採用高品質的 FTCAP3 電容,並為因應 Walkman 團隊進行調校的特規品。

▲用於供電區塊的大型電容有助避免降壓產生的不穩定(圖片來源: Sony )

同時在電源部分還使用一顆大型電容,根據音響負責的佐藤浩朗先生表示,原本他就想在 NW-ZX2 使用大型電容,但受限體積不得不放棄,而後不受隨身攜帶概念束縛的 DMP-Z1 即實現他的願望,但此次在體積較小的 NW-WM1ZM2 與 NW-WM1AM2 則僅使用一顆,並以橫臥方式安裝,借助大容量電容的特性,能夠避免供電降壓的情況,有助維持更穩定的供電。

另外, NW-WM1ZM2 與 NW-WM1AM2 也導入全新的含金焊錫,並且用於所有元件的連接上,相較 DMP-Z1 部分使用也對音質有更顯著的影響;因為在音響中使用混有貴金屬的焊錫雖不罕見,但多半都是僅能在需要人工銲接的地方才能使用,難以在自動產線中使用,故需要針對焊錫的配方、各種金屬的比例等進行調整,也由於使用含金焊錫,對於聲音傳遞與通透性有顯著的提升。此外此次的時鐘也使用部分鍍金,雖然這類鍍金時鐘原本的用意是提升耐用度,但也會帶來提升聲音分離度與低頻質感的額外優點。

不同於前一世代兩款機型的音響元件配置有所不同(註:兩機種電阻等級不同以外, NW-WM1A 也未如 NW-WM1Z 用上 5 顆 FTCAP ), NW-WM1ZM2 與 NW-WM1AM2 在內部電路設計使用相同的電路格局、電容電阻與純銅隔離遮罩底板,僅在機身材質與電路至耳機端子的機內線不同。

▲機身框體材質仍為兩款機型最顯著的差異(圖片來源: Sony )

NW-WM1ZM2 使用的是 99.99% 的無氧銅框體,較前身 99.96% 具更高的純度,雖然僅有 0.03% 的純度差距,對高頻延伸與低頻的能量就有明顯的影響;至於 NW-WM1AM2 則維持鋁材質。同時兩機型框體外型雖然相同,但內部的切割與加工方式是因應材料特性進行加工,不過皆為單塊金屬磚進行加工而來,兩款機型的背殼加工方式也有所差異。

▲ NW-WM1ZM2 的機內線加粗帶來更好的傳導性(圖片來源: Sony )

另一個不同點就是自電路連接到端子的機內線, NW-WM1ZM2 延續使用 KIMBER KABLE ,但將線徑加粗到與 MUC-B20SB1 相同的 4 絞,透過線徑增加提升聲音的傳導性;至於 NW-WM1AM2 則維持使用與前一代機型相同的高品質 OFC 線作為連接線。

雖然此次的音訊核心晶片仍為 S-MASTER HX ,不過 NW-WM1ZM2 與 NW-WM1AM2 搭載全新的 DSD ReMaster Engine 自 DMP-Z1 的 DSD 5.6MHz 提升到 DSD 11.2MHz ,對使用 DSD 轉換模式聆聽也有助音質的提升;此外結合 AI 演算法的 DSEE Ultimate 亦能針對有損音質帶來更貼近 CD 音質的轉化,有助於聆聽串流音樂使用。

▲雖不像 DMP-Z1 使用數位與類比分離的主板,但除了透過分區隔離外也透過隔離板降低訊號干擾(圖片來源: Sony )

雖然 NW-WM1ZM2 與 NW-WM1AM2 並非首款使用 Android 基礎的 Walkman 產品,不過上一世代的機種考慮到 Android 限制使用封閉式系統,置到 2019 年推出 NW-ZX500 、 NW-A100 後才回歸 Android ,在兩年的時間, Sony 亦針對 Android 系統做出許多努力,最重要的是在核心音樂服務達到 Bit-Perfect ,除了用於播放音樂的 W.MUSIC 應用程式, Sony 也驗證多個主流的音樂播放軟體與串流服務軟體能否正常進行 Bit-Perfect 。

對消費者最擔憂的還是 Android 帶來續航力下降的問題,確實先前的 NW-ZX500 與 NW-A100 對比 NW-ZX300 、 NW-A50 續航力有所下降,不過 NW-WM1ZM2 與 NW-WM1AM2 透過針對 W.MUSIC 與系統底層的調整,使用 W.MUSIC 播放 24bit 96kHz 音樂仍達到最高 40 小時續航力,搭配第三方音樂播放軟體則達 18 小時。

另外對不少玩家而言應該會覺得相當欣慰,此次 NW-WM1ZM2 與 NW-WM1AM2 雖然不具藍牙反向接收功能,但在 NW-ZX500 、 NW-A100 被拿掉的 USB DAC 功能在新機種則被加回來, NW-WM1ZM2 與 NW-WM1AM2  連接到電腦可做為 USB DAC 使用,不過目前無法確認是否會如前一代一樣有音訊輸出延遲造成影音非同步的狀況。

NW-WM1ZM2 與 NW-WM1AM2 延續前一代分別著重優美而充滿空氣感的音色,以及輕快明亮高解析的特質,透過一點一滴積累的線路設計與元件挑選改變,造就整體音質的提升,此外與時俱進的採用能安裝各類服務的 Android 、加大螢幕面積與使用 USB Type-C 等,也為使用者提供多元而方便的聆聽體案。據稱目前在日本開放預購後,原本初期訂單以 WM-1ZM2 居多,不過在開放動態展示後, WM-1AM2 的訂單也急速增加,當前似乎呈現 1:1 的比例。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