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 ZE3000 真無線耳機評測,心無旁鶩聆聽音樂本質

2022.02.02 10:00AM
照片中提到了final、Truly Wireless Earphones、for Audio Enthusiasts,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產品設計、設計、產品

日本音響品牌 final 近日正式在台灣推出品牌首款由開發團隊全程參與技術與設計的真無線耳機 final ZE3000 ,強調以超越廣受初燒族群歡迎的 final E3000 為目標,不因真無線技術而在品質有所妥協, final ZE3000 也不負眾望在發表上市後即獲得日本 VGP 2022 SUMMER 藍牙真無線耳機 12,000 日幣至 15,000 日幣金賞與最佳企畫賞等佳績,此次也在台灣宣布上市後取得測試樣機進行評測。

final ZE3000 在台售價為 3,990 元

照片中包含了產品設計、設計、產品

▲耳機側面印有 final 的家紋式標誌

若對 final 與背後的 FINAL 集團有些許了解,應該知道 FINAL 旗下還有另一個鎖定平價藍牙耳機市場的子品牌 ag ,不過此次 ZE3000 冠上 final 品牌,也不難想見原廠對於這款產品的重視與信心,畢竟 final 對於 FINAL 集團的影響之大,甚至是願意將集團名稱從原本的 S'Next 改為 FINAL ,冠以 final 的品牌,等同開發團隊賦予 ZE3000 追求更高音質的企圖心。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產品設計、設計、產品

▲ ZE3000 盒裝設計

此次筆者所測試的 ZE3000 為白色款式,雖然名稱會令人想到 final E3000 ,不過 ZE3000 的外觀設計反而比較接近 final A 系列的放大版本,採用以兼具設計美感但同時又符合人體工學的造型,並在外層施加類似高級金屬機身材質相機的止滑紋路,並因應 ZE3000 的輕量化塑料殼體調整製程,而側邊的 final 「家紋」圖騰也使 ZE3000 相較 ag 耳機更具高級感。

照片中包含了角度、產品設計、角度、產品、設計

▲若以沒有主動降噪的 6mm 單體配置, ZE3000 體積並不算小巧

若單純以尺寸看 ZE3000 ,會發現相較同樣不具備主動降噪的真無線耳機, ZE3000 的體型並不算小,且考慮到 ZE3000 並非採用大型單體,僅為 6mm 微型動圈,已經直逼搭載多重收音麥克風與感測器的主動降噪耳機尺寸,不過這樣的尺寸也是 final 工程師以基於物理特性優先的音響聲學為優先考量的結果。

在 ZE3000 的開發簡介曾提到,由於真無線耳機需考慮配戴感與電路、電池等額外元件,相對有線耳機可用的聲學腔體限制高出許多,故不可能將原本 E3000 的腔體設計原封不動的真無線化,同時考慮密封防水,也需在調音孔添加防水材質;一般市面上的真無線耳機也由於受到這些腔體設計限制,導致先天低頻容易偏多,為了使聽感平衡索性強化高頻,但最終呈現是聲音不自然的華麗 V 型調音。

照片中提到了f-LINKダンピング機構、ドライバー、(f-Core for Wireless),包含了圖、最終的 ze3000、最後、無線、最終音頻 E2000

▲獨特的 f-LINK 阻尼能使外殼體不須開孔也能平衡後殼的氣壓

為了在受限的條件實現不遜於 E3000 的聽感與呈現 final 著重自然的音色,秉持以僅針對藍牙音訊特性進行微調的最小幅度數位調音, final 透過新開發的 f-Core for Wireless 驅動單體與全新的 f-LINK 阻尼技術,再配合腔體設計,秉持 final 團隊盡可能透過物理方式進行調音的理念。

照片中提到了fin al、EDGE STYLE series、e ar tips,包含了船舶清真寺三寶壟、三寶壟清真寺、產品設計、產品、設計

▲耳塞是真無線耳機版的 TYPE E 耳塞

 f-Core for Wireless 是以真無線耳機特性所開發的 6mm 單體,以高剛性樹脂作為圓頂,搭配柔性矽膠懸邊材質,同時透過可熱封的液態矽將球頂與懸邊進行黏合,減少傳統膠合的生產物差與減輕複合材質單體整體重量, final 團隊強調雖然 f-Core for Wireless 的直徑僅 6mm ,不過中央發聲面積則與 9mm 單體相當,能以小體積發揮高效率與減少失真。

至於  f-LINK 阻尼技術則是借助獨特的特殊阻尼進行內部音壓調整,使耳機不需在外殼體開孔亦可調節內部壓力,藉由驅動單體的固定機構,在前聲腔與後聲腔之間建構一個空氣阻尼空間,進而平衡後聲腔的氣壓,進一步在不需犧牲外殼體的防水性能或是使用影響聲音的防水材質的前題呈現優質的低頻,同時保有真無線耳機必要的 IPX4 層級防水。

照片中提到了R、final、ZE3000,跟瑞邦茲有關,包含了材料、產品設計、產品、角度、設計

▲ ZE3000 採藍牙 5.2 規格,支援 aptX Adaptive ( 24bit/48kHz )

基本技術規格方面, ZE3000 搭載新一代藍牙 5.2 晶片,支援包括 SBC 、 AAC 與 aptX Adaptive 等編碼,採用 SBC 或 AAC 編碼約可提供最高 7 小時連續播放;此外 ZE3000 所搭配的耳塞為 final 專為真無線耳機開發的 Type E for True Wireless ,因應真無線耳機特性,相較常規耳塞略短,也是常見於同集團 ag 真無線耳機的配件。

▲單手可掀開的充電盒上蓋設計

ZE3000 除了耳機主體著重人體工學設計外,連充電盒也具有巧思; ZE3000 的充電盒不僅訴求小巧好攜帶,更強調上蓋設計能夠輕鬆用單手打開,筆者嘗試也確實合乎其宣稱;雖說耳機無法單手從充電盒取出,不過凹槽結構設計相當容易拿起,不會如一些產品可能由於凹槽設計或磁力過大導致不容易拿出,放回收納盒也都能觸發充電機制,而充電盒的電力約可提供耳機額外 4 次電力。

▲耳機容易自充電盒取出

相較當前同價位的真無線耳機多可搭配 app 進行各式設定或是自定義 EQ , ZE3000 反其道而行,僅需單純將耳機取出並進行配對即可使用,對重視透過數位調音增添耳機可玩性的玩家會覺得少了點樂趣,但也象徵 final 開發團隊對 ZE3000 無論是調音或是連接穩定皆相當充滿信心。

照片中包含了產品設計、設計、產品

▲獨特的人體工學設計,看似造型優先卻配戴穩定且舒適

雖然前面提到 ZE3000 在相近規格的產品體積算是偏大,不過若以整個真無線耳機產品來看, ZE3000 的體型算是中型而已,同時除了承襲自 A 系列的人體工學設計,輔以使用輕量化樹脂材質, ZE3000 雖非如 ag 的 COTSUBU 的小巧,但也仍有相當的配戴穩定,日常走路或是輕度運動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不過走路時仍會由於聽診器效應有些許的物理共鳴音。

照片中跟骷髏糖果、連帽衫有關,包含了產品設計、設計、產品

▲ ZE3000 的聲音表現不求華麗,而是耐聽、三頻均衡的自然體感

談到聲音表現,就是  ZE3000 的重頭戲了,因為這年頭雖然不少真無線耳機強調音質表現,但不少品牌是著重在透過數位調音的方式實現,亦或藉由大量的設定檔使消費者選擇喜好的音色,單純憑基礎物理調音決勝負的品牌可說是越來越稀少,當然筆者本身並不反對數位調音,不過若能在最根本的調音達到一定水準,那豈不更符合輕鬆享受音樂的初衷。

若未曾聽過鑑賞級耳機或音響的調音,或早已習慣市場上多數真無線耳機的調音, ZE3000 初開聲恐怕不會是令人驚豔的音色, ZE3000 並非常見於流行取向耳機的犀利、俐落,而是帶有微微的軟性調音,並非大鳴大放的大興奮調音,細節表達也未因為偏柔性的調音而模糊,是屬於能夠以正常音量較長時間連續聆聽的舒服聲音。

照片中包含了耳、耳環、聽力、前額、音響器材

▲ ZE3000 偏向軟性的調音能夠久聽,但細節仍相當清晰

ZE3000 整體的音色相當自然,不過度強調銳利,並非 V 形曲線但也非中頻突出,既不動感但也非拖泥帶水,是一種中庸但面面俱到的舒適感,人聲位置也不是那麼前靠,是落在一個比耳朵外稍遠一點點的頭外定位,不過不至於過度後退,人聲在自然中帶有細微的潤色,同時適度的高低頻延展使得 ZE3000 不至於過度平淡無趣。

照片中包含了老鼠、電腦鼠標、輸入設備、電腦、產品設計

▲充電盒表面與耳機同樣施加防滑紋路

換言之, ZE3000 試圖呈現的並非當前市場真無線耳機主流的驚豔卻不耐聽的風格,而是以傳統高傳真音響著重自然、全面但舒適的聽感,雖從綜合表現還不到筆者所聽過的真無線耳機的攻頂層級,卻單就聲音的表現卻不遜於兩、三倍價格的高階真無線耳機產品,真正落實把重心放在聲音的特質。

照片中包含了產品設計、設計、產品、電子產品、電子機器

▲ ZE3000 雖沒有花俏的附加功能,但單論音質可上打兩、三倍價位對手

筆者認為, final ZE3000 是一款以聲音表現為重心的鑑賞級真無線耳機,雖然沒有主動降噪或是軟體調音,不過如同使用不可換線的有線耳機一樣,連接上 ZE3000 即可專注在欣賞音樂的本質,對於不追求額外功能,只希望有著真無線耳機的方便性,但又希望聲音表現能夠不亞於同價位有線耳機的耳機發燒友,筆者相信 ZE3000 的表現足以作為專業燒友外出便利使用的第二副耳機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