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在 CES 發表筆記型電腦的 Alder Lake 平台,包括 45W 的高效能 H 系列, 28W 主流筆電的 P 系列與鎖定輕薄產品、藉於 15W 與 9W 的 U 系列,三大系列共 28 款產品,提供最多 14 核心配置;另外 Intel 也在藉 Alder Lake 平台筆電產品發表,宣布 Intel Arc GPU 也開始出貨,藉時可見多款採用 Arc 獨顯的產品問世。
▲通道並未如桌上型平台提供 PCIe Gen5 ,但保有 P Core + E Core 大小核設計
▲ Alder Lake-H 的 Max Turbo Power 最高可達 115W
值得注意的是,筆電平台的 Alder Lake 雖大致承襲桌上型 Alder Lake-S 的特色,包括 P Core 與 E Core 的大小核架構,不過並未支援 PCIe Gen5 通道,應該是因應筆記型電腦設計與散熱等特質做出的選擇,不過對手 AMD 也直到稍早發表 Ryzen 6000 APU 才首度在筆記型電腦產品導入 PCIe Gen4 通道。記憶體除了支援 DDR5-4800 、 DDR4-3200 外,也支援 LPDDR5-5200 與 LPDDR4x-4267 。
▲ Alder Lake-H 系列產品線
Alder Lake-H 提供 8 款處理器,皆設定為 45W ,並在 Max Turbo Power 模式可達最高 115W ( i5 為 95W ),其中 i9 皆為 6P + 8E = 20T 的 14 核配置; i7 系列的 i7-12800H 與 i7-12700H 同樣為 6P + 8E = 20T 的 14 核配置,而 i7-12650H 則採用 6P + 4E = 16T 配置; i5 系列的 i5-12600H 與 i5-12500H 雖乍看下與 i7-12650H 同為 16T ,但卻是 4P + 8E 核心配置,至於最入門的 i5-12450H 採用 4P + 4E = 12T 配置。
▲ Alder Lake-P 系列產品線
▲ 15W Alder Lake-U 系列
▲ 9W Alder Lake-U 系列
Alder Lake-P 系列提供 6 款處理器,標準為 28W ,在 Max Turbo Power 下為 64W ,最高為 6P +8E = 20T 的 i7-1280P ,最入門則為 2P + 8E = 12T 的 i3-1220P 。 Alder Lake-U 系列提供 15W ( Max Turbo Power = 55W )與 9W ( Max Turbo Power = 29W )兩個產品線,最高為 2P + 8E =12T 配置,作為入門的 Pentium 與 Celeron 則為 1P + 4E = 6T 配置。
▲借助 Deep Link , 內顯可與 Arc GPU 在轉檔時進行分工加速
Alder Lake-H 晶片提供共 16 路的 PCIe Gen4 ,其中 8 路給予 GPU , 4 + 4 路分配給 SSD ,另外還有 2 路的 Thunderbolt 4 , 12 路的 PCIe Gen3 ,與 10 路 USB 2.0 、 4 路 USB3 等,並提供包括 Killer 殺手網卡的 W-Fi 6E 供搭配,此外亦具備 Deep Link 技術,可作為搭配 Intel Arc 獨顯的協作加速運算,包括能源共享、轉檔加速與 AI 加速等進行獨顯與內顯協作,其中在轉檔可將影像幀數分為單、雙幀並分配給獨顯與內顯處理。
▲遊戲效能較上一代搭配相同 GPU 有一定的增長
▲對內容創作者亦可在許多主流內容創作軟體受益
▲ Alder Lake 強調相較競品有出色的性能
Intel 強調 Core i9-12900HK 是當前性能最強的行動處理器,且在 35W 耗電下的能耗性能亦超過蘋果 M1 Max 與 Ryzen 9 5900HX 等對手,並可藉由 Max Turbo Power 模式達到媲美桌上型處理器的效能,對比上一代 i9-11980HK ,在同樣搭配 RTX 3080 的系統進行遊戲,有 28% 的效能提升,以 Hitman 3 為例,可提高約 8% 的 FPS ;針對創作者在各式主流創作軟體、影片轉檔皆有顯著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