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向來在提倡棄用業界習以為常的介面或設計相當積極,如取消手機的 3.5mm 耳機孔,積極推動以無線充電作為有線充電的補遺,還有使用無線同步方式代替有線資料傳輸等,先前業界就傳出蘋果有意取消 iPhone 的實體 SIM 卡槽、全面擁抱 eSIM ,而現在又有知名爆料者指稱蘋果確實有意這麼做,甚至已在內部進行測試,但由於牽涉複雜,蘋果還沒有廢除 iPhone SIM 卡槽的確切時間表。
根據知名爆料者 DylanDKT 指稱,他同意業界傳出蘋果打算取消 SIM 卡槽的說法,但無法斷定蘋果是否會依照爆料說的在 2022 或 2023 年開始實施,但蘋果確實積極想推動 iPhone 的全面 eSIM 化,蘋果也早在內部測試全 eSIM 卡設計的 iPhone 。
I am in agreement with recent rumors regarding the removal of the physical SIM card tray. In February, I had shared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below: https://t.co/zOyeJr0V1d
— Dylan (@dylandkt) December 27, 2021
SIM 卡槽是透過實體卡片方式作為電信帳號的確認方式,這是由於手機發明後,為了解決須將手機使用實體燒錄方式登錄的麻煩的解決辦法,改將手機資料寫入晶片卡之中,並透過手機內的讀取器存取,而晶片卡片是當時評估過兼具安全與技術可用性的選擇,不過畢竟也是發明至今 30 年以上的技術,卡片形式也有四階段的改變,現行主流是在 2012 年所推出的 Nano-SIM 。
以設備設計的觀點,SIM 卡槽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手機機構空間的占用與降低手機的可靠度,畢竟卡托的尺寸仍會大於卡片本身,同時還需在手機內加裝讀取器等機構,此外有卡槽設計也代表手機外部會增添開孔,也會增加手機內部受到水份、灰塵進入的影響。隨著手機輕薄與微型化,手機產業無不盡可能將手機內部空間最大化利用,而在 2017 年登場的 eSIM 就是被視為新一代 SIM 卡的替代方案。
▲實體 SIM 卡占用手機內部空間,同時卡槽設計也會增加手機內部進水與入塵的風險
eSIM 的概念是透過手機內的晶片取代 SIM 卡,可透過 OTA 方式進行開通,一方面使手機不再需要卡槽,另一方面由於是採可複寫晶片設計,轉換電信與服務皆可使用 OTA 方式進行,使用者也不需親自前往電信服務申請與領取卡片,理論上可在轉換服務當下利用 OTA 開通;然而對電信業者而言,也會擔憂 OTA 的便利性造成客戶容易流失。
自產業角度,轉換到 eSIM 是有利於手機業者提升在設計上的彈性,但對電信業者則是擔心轉換後造成客戶容易流失的問題,以至於目前 eSIM 多作為手機的第二卡槽,不敢貿然完全取代物理 SIM 卡,如在台灣,縱使 iPhone 不是唯一擁有 eSIM 的智慧手機,但電信業者多僅針對 iPhone 提供 eSIM 服務,同時申請方式與限制也比物理 SIM 卡來的複雜。
30 則回應
會那樣想絕對不了解蘋果 雖然技術上可行 可是仔細想想作一台手機也要時間 再加上校正等等可能最快也要兩年
所以Iphone16 是比較有可能的機種。
幾年後:手機裡面空間寸土寸金,連蘋果都取消實體SIM卡了,其他廠商只好⋯
SIM卡牽涉到不只是硬體尺寸,更多的是軟體上的加密認證與規格協通,還有費用成本的推廣遞減時程,都不是蘋果一家說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