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小百科是很多人童年的啟蒙老師,當時花了整個暑假把12本漢聲小百科全部讀完,因為裡面的插畫和內容讀起來很有趣,在開學之後,還會配合12個月份的時節重複拿起來讀,已經不太記得重複翻了幾次,某些特別喜歡的月份,像是7月冊和8月冊,書本還被翻到特別爛,如果調頁還會自己拿透明膠帶補好。
▲漢聲小百科整套配合12個月份推出了12本,裡面故事也有對月份調整。
全系列配合季節推出了12冊
漢聲小百科的年紀至今已經37歲,全套書配合12個月份推出了12本,每本都有針對當月份編入相關的故事,主要的編寫內容都以台灣當地的故事為主,一月份就會有新年、年獸的故事等等,裡面的內容從地理、歷史、神話傳說、物理、化學、健康、生態、海洋到宇宙都有,配合故事的插畫也非常多又精緻,比課本還要好看。
連貫12冊的故事主角是來自外太空的小百科,皮膚是黃色穿著特殊太極圖案的披風超人裝,猛一看會覺得有點像是模範生點心麵的吉祥物或是黃色的七龍珠比克。小百科飛到台灣後遇到李家的李永明和李永桃,因為李家是台灣大姓,也順勢介紹了姓氏與文化傳承。3個人就前往台灣的每個角落去學習各種知識,而且這些知識有真正的專家學者協助編輯,耗時3年採訪集結才完成,書中的知識至今還是相當受用。
▲每個章節都會先用超大插圖當作開頭,先圖後文的閱讀方式小朋友也容易上手。
先圖後文的閱讀流程 2020年的幻想
漢聲小百科從1984年發行至2005年總計20年的時間,總發行量超過25萬套,再版28次,身邊超過30歲的人可能幾乎每個人都讀過。由於是以兒童繪本當作發想,將內容收集完畢後繪製精緻插圖並集結成書,每章節都由大篇幅插圖開始,先圖後文的概念,讀起來就會特別順暢,而主角李永明與李永桃,暱稱阿明與阿桃,可以隨著小百科的超能力縮小,就能用第一視角探訪人體奧妙,或是近距離觀察昆蟲。
1月到11月的內容都還算是基礎知識,讀到十二月時,是以「未來」當作主題,幻想當2020年、2070年時,地球的科技會發展到什麼狀況,當時的推測是2020年時,月球已經有移民基地,大概可以容納12個人,都市都由大玻璃罩罩住,需要搭直升機進入,還有微電腦控制的無人公車,火車和捷運、地下商店結合,學校的老師變成電腦,電腦的操作都改成聲控,電視嵌在牆壁裡,還有視訊電話等等,很多的預測跟和現在幾乎一樣很神奇。
▲超過30年前對於現在2020年的幻想,有許多還真的成真了。
雖然知識過時了但基礎精神不變
漢聲小百科的內容編寫完成至今已經超過30年了,嚴格說起來裡面有大概8成左右的內容到現在看還是很出色,像是針對地理的介紹、生態維護或是人體奧妙等等,網路上的圖文介紹有的甚至不如漢聲小百科精緻,針對月份的設計在閱讀當下也非常有感。
但除了基本的知識之外,其實有很多關於名人的介紹、古蹟的維護介紹還有跟當時局勢有點關係的內容都算是過時了。但因為市場上也鮮少有兒童書籍可以與漢聲小百科一較高下,到了現在漢聲小百科又再度出版依舊掀起討論熱度,價格比當年親民很多,不過因為大部分讀過這套書的人,都覺得不太適合現在的小朋友,而且也耳聞即將改版,除了懷舊之外好像也找不到理由再買了。
▲大部分的基礎知識還是很有教育性,但有部分的知識真的滿過時。
3 則回應
不用新的內容 原本的就好了 T_T
記得有一男一女和一個有點像動感超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