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聲學的尖端科技結晶, Anker Soundcore Liberty 3 Pro 真無線耳機動手玩

2021.11.29 06:38PM
照片中跟ABSA集團有限公司有關,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設計

Anker 旗下音訊產品子品牌 Soundcore 憑藉在歐、美、日電商取得的好聲譽也在日前正式進軍台灣市場,而今年 Soundcore 的重頭戲莫過於新一代旗艦耳機 Liberty 3 Pro ,這是一款具備主動降噪技術的高階真無線耳機,並搭載升級版的 ACAA 2.0 同軸圈鐵配置,還具備 LDAC 編碼支援,可說是 Anker 展現跨入高階真無線耳機市場積極企圖心的具體之作。

照片中提到了soundcore、by Anker、LIBERTY,跟東南水務、仁川聯隊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Soundcore Liberty 3 Pro、排版、邏輯推理

▲ Liberty 3 Pro 是 Souncore 新一代旗艦產品

▲充電盒延續前一代太空艙的設計理念

照片中包含了特寫、特寫、車輛設計師、音響器材、攝影

▲後方 USB Type-C 沒有防塵蓋,右側為配對輔助鍵

照片中跟外星人軟件有關,包含了電腦牆紙、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設計、電腦

▲採用滑蓋設計,打開後會有淡藍光

Liberty 3 Pro 是 Soundcore Liberty Pro 旗艦系列第三世代的產品,雖然產品設計理念延續前一代的概念,不過不僅內部技術提升,外觀設計也更為洗鍊;充電盒採用與耳機相同色系的推蓋設計,後方的按鍵為配對輔助鍵,並提供 USB Type-C 充電設計,不過相較前一代省卻防塵蓋設計。這個充電盒有個貼心的設計,即是在收納有耳機的情況下開蓋有內部照明燈,便於在暗處順利取出耳機。

照片中提到了GET THE PERFECT FIT、01/、Select ear tips and ear wings in,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音響器材、產品設計、設計

▲盒裝設計

照片中提到了GET THE PER、01/、Select ear tips and ear wings in,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產品設計、設計、牌

▲充電線位於打開盒裝右側的抽屜內

照片中提到了this、o place,包含了電子產品、產品設計、金屬、設計、電子產品

▲四種耳塞與四種耳翼(其中一組耳翼預裝在耳機上)

照片中跟加里·桑切斯(Gary Sanchez Productions)有關,包含了音響器材、產品設計、產品、音響器材、設計

▲四種大小的耳翼配件

照片中包含了塑料、產品設計、角度、產品、設計

▲四種耳塞

照片中包含了教區聖加百列大天使 - 教堂、產品設計、設計、塑料、產品

▲耳塞有特殊卡榫設計

盒裝其它配件包括 4 種尺寸的耳塞、四種尺寸的耳翼與一條 USB Type-C 充電線。 Liberty 3 Pro 採用全新耳塞,在傘柱底部與耳機噴嘴連接處加入一塊硬環的卡榫,裝配後不會輕易自噴嘴脫落,並採用液態矽膠親膚材質,提升配戴的舒適性;而強調異形空氣技術的耳翼設計主要以斜後方的延伸長度區隔,耳翼為空心的柔軟設計,比起常見的耳翼在配戴與接觸時較不會有異物頂著的感覺。

照片中跟Millicom有關,包含了特寫、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設計

▲相較前一世代耳機尺寸縮減不少

至於 Liberty 3 Pro 的外型設計雖與前一世代類似,不過整體尺寸縮小不少,側蓋設計亦從原本偏向操場的設計變成更緊湊的橢圓形,然而整體配戴仍算是較突出耳外的,也難怪 Anker 仍選擇採用耳翼配件提升配戴的穩定性。至於內側亦可看到與前一代相當不同的設計,耳機的噴嘴變成一塊獨立的金屬模組,而非上一代與框體一體成形。

照片中提到了こと、ASTRIA COA,跟橙縣菜刀有關,包含了硬件、產品設計、設計、產品、電腦硬件

▲配戴感測器位於後方

Liberty 3 Pro 的操作亦自上一代位在上緣的物理按鍵改為當前高階耳機常見的觸控設計,同時外側的麥克風開孔還有一塊金屬開孔板,應該可減少部分的風切聲;至於配戴感測器的位置則位於耳後,若以取下耳機的行為可避開自然握持時遮住感測器導致誤判的情況,不過 Liberty 3 Pro 的配戴感測的感測時間算是較長的,偵測時約 2、3 秒以上耳機才會暫停或播放音樂。

照片中包含了耳、頭戴式耳機、聽力、前額、音響器材

▲外側收音麥克風採用金屬網罩減少風切

在聲學技術部分, Liberty 3 Pro  使用新一代的同軸圈鐵混合技術 Astria Coaxial Acoustic Architecture 2.0 ( ACAA 2.0 ),採用在前端擺設負責中高音域的 Knowles 平衡電樞單體搭配後方負責中低音域的 10.6mm 動圈單體同軸排列,筆者從一些國外拆解照片發現平衡電樞單體與前一代使用的型號不同,加上前端噴嘴採用鋁合金材質,除了縮減耳機尺寸外,還提升中高頻的表現。

此外, Liberty 3 Pro 主打具備 6 麥克風 AI 收音降噪,有助提升主動降噪取樣與收音的品質,同時採用免手動設定的自適應降噪功能,可依據當前的環境自動調整降噪層級,同時可借助 app 的 HearID ANC 功能針對不同的耳型進行更進一步的個人化降噪。 

照片中提到了5:18 O MO O.、* * PI Va a 1 91%、く,包含了屏幕截圖、時髦的、時髦的、句法、句法

▲切換編碼約需 10 秒時間,此外 LDAC 編碼需要進行韌體升級才可支援

從藍牙編碼取消 aptX 但可透過韌體更新支援 LDAC 來看, Liberity 3 Pro 所使用的藍牙晶片應該也更換陣營,自高通換成聯發科/達發的藍牙平台,不過筆者所取得的產品需在連接後透過 app 進行韌體升級才能開啟 LDAC 編碼,另外啟用 LDAC 編碼後無法進行與兩個裝置同時配對連接的功能,切換 LDAC 與 SBC / AAC 編碼約需要 10 秒的時間。

照片中跟C2圖片有關,包含了耳、耳環、聽力、音響器材、前額

▲配戴算是舒適,不過較突出的設計需要配合合適的耳翼

戴上 Liberty 3 Pro ,由於筆者耳型屬於偏大,故在配戴時沒有遇到太多問題,只要將耳塞換上合適的尺寸搭配原本裝載在耳機上的 M 號耳翼即可,不過筆者也發現中大型且配戴後較突出的 Liberty 3 Pro 確實是需要耳翼的輔助才能確保配戴不易掉落,故在使用前記得嘗試耳塞與耳翼的搭配。

照片中提到了5:20、* * PI VO a 191%、LIBERTY 3 PRO,包含了soundcore 自由 3 專業版應用程序、Soundcore Liberty 3 Pro、音核自由、主動噪音控制、安克爾

▲需搭配 app 啟用 HearID 才能展現實力

照片中提到了5:19 O 00 O、* * Va a 191%、聲音效果,包含了鈷藍色、產品、產品設計、設計、牌

▲提供豐富的聲音效果設定

初開聲時筆者其實有點傻眼, Liberty 3 Pro 的預設調音有些平淡且略帶晦暗,老實說第一印象並不是特別好,畢竟已經是達到台幣 5,000 等級的產品自然會對它的調音有所期待;不過這是由於 Liberty 3 Pro 是一款著重數位聲學的產品,其關鍵在於搭配 SOUNDCORE app 的 HearID 3.0 之後,才能發揮其潛力。

照片中提到了11:01、* * Va A a 100%、〈返回,包含了圖、產品設計、產品、設計、線

▲筆者左右耳聽力有些落差

HearID 是 Souncore 耳機主打的數位聲學技術,主打可透過個人聽感進行數位校正, Liberty 3 Pro 所搭載的 HearID 3.0 則進一步可針對左、右耳進行獨立的校正,畢竟人耳可能會由於特定原因產生左右耳聽感與聽力的落差;透過 app 開啟 HearID 3.0 ,就會透過一連串類似聽力診斷的方式,透過發出不同音量的各頻段聲音讓使用者回答,由於此測試會直接影響校正後的聲音,故強烈建議一定要在安靜的環境且據實回答。

照片中提到了11:01、** V A a 100%、く,包含了屏幕截圖、產品設計、產品、屏幕截圖、設計

▲校正後可再套用不同的調音風格

在經過約 5 分鐘左右的測試與進行聲音的校正調整後,除了會顯示個人的聽感曲線外,使用者可選擇套用標準調音,或是以 HearID 後的聲音為基礎進行客製調音或是自 Soudcore 的經典調音進行套用,由於筆者的重點是測試產品,故直接在 HearID 校正後套用標準調音作為標準。

照片中提到了ASTR、ARCHITEC,包含了特寫、產品設計、產品、設計、特寫

▲校正後的預設音色適合聆聽具臨場感的音樂類型,如原聲帶或是演唱會

經過 HearID 校正的音色與校正前差異相當明顯,一改原本較平淡晦暗的風格,變成較為澎拜、凝聚的劇院感調音,人聲位置則稍有退後,筆者認為用以觀看電影、演唱會或是聆聽影視原聲帶是比較適合的,然而整體聲感則較為冷瘦;不過筆者進行 HearID 測試後的結果與第一次略有不同,在第二次校正後的高頻有明顯的穿刺感,在較安靜的地方播放部分高頻樂器會造成些許的不適。

照片中提到了5:19 O 00 O、* * I Vaa 191%、く,包含了屏幕截圖、產品、產品設計、商標、字形

▲ HearID ANC 需在較高度噪音環境才能啟用校正

至於降噪部分,筆者認為未進行 HearID ANC 的主動降噪在一般日常環境相當夠用,不過由於框體較大,縱使開啟降風噪功能仍稍微影響風噪的處理能力,但扣除這點以外包括窗外汽車經過的引擎與排氣噪音、鍵盤敲擊的尖銳聲等都能處理的不錯,也勝過先前曾測試過的 Liberity Air 2 Pro ,達到更高階產品的降噪效果。

此外通透模式分為完全通透與人聲模式,兩者的差異在於人聲模式仍會試圖降低環境噪音,筆者在辦公室開啟並聆聽音樂的情況下,處理後的環境聲自然度相當不錯,

HearID ANC 是先須先完成 HearID 後,再於吵雜的環境進行測試的個人化降噪功能,不過其測試方式為主動式,會自行發出聲響後透過耳內麥克風收音,再依據個人佩戴耳塞後的氣密狀況進行校正,不過筆者個人有點難以分別校正前後的差異,此部分可能需要透過不斷重複再類似情境進行比較才比較有感,但筆者認為差異較大的應該是耳型難以與耳塞契合的使用者。

以測試體驗的結果, Liberty 3 Pro 相較前一世代的產品無論是聲音的品質或是降噪能力皆有顯著的升級感,但要它越級打怪挑戰價位高出一截的新一代產品則多少還是力有未逮,至少對比具有自行規劃的 SoC 的 Sony WF-1000XM4 ,或是具有更深沉、澎拜能量感的 BOSE 消噪耳塞, Liberty 3 Pro 在聲音的真實性表現還是稍微缺了一點,不過已經足以擊敗不少相近價格的大品牌產品。

照片中提到了CHITECTURE,跟澤西動物園有關,包含了音響器材、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設計、產品

▲整體表現在相近價位相當突出,不過作為特色之一的 LDAC 連接穩定有待改善

 

而另一個 Liberty 3 Pro 的罩門則在於後續追加的 LDAC 功能,雖然 LDAC 編碼能夠提供更完整的藍牙音訊訊號,理論上有助於使音質更為提升,但也會需要更穩定的藍牙連接品質,不過是不是韌體問題或是天線設計問題, Liberty 3 Pro 若使用 LDAC 編碼時的連接穩定性雖不到無法使用,但一個小時約可能出現兩次左右的訊號中斷,回報 ANKER 原廠後,原廠表示相當重視當前 LDAC 連接的訊號不穩定問題,後續將透過韌體持續進行修正,若考慮連線的穩定建議先切回 AAC 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