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日前發表新生 Xperia 世代第二款冠上 PRO 的機型 Xperia PRO-I ,主打搭載 RX100 VII 同級 1” 吋型相位對焦技術感光元件,由於發表時並未解釋沒有完整使用感光元件面積的原因而引發熱議;隨著這款產品將在台灣上市, Sony 對此進行簡單的說明,一言以蔽之即是這張感光元件有許多不可取代的黑科技,但要使用在 Xperia PRO-I 就是需要作出取捨。
當前的 Xperia PRO 系列機型以及原本的 Xperia Premium 系列機型在概念上有點相近,皆是搭載當時的突破性技術機型,例如首款 4K 螢幕機種 Xperia Z5 Premium ,或是彩色搭配黑白雙鏡頭機種 Xperia XZ2 Premium ,而 2019 年的 Xperia PRO 則是在與 Xperia 1 II 相近的尺寸具備 Sub-6GHz 與 mmWave 5G 頻段與作為專業影像設備中樞的特色。
▲ Xperia PRO-I 的 I 代表 Image
Xperia PRO-I 的 I 代表的是 Image ,也是新生 Xperia 系列機種相當重視的相機技術,在產品概念上筆者倒是有點想起當時 RX100 系列設計的初衷,即是在緊湊的尺寸盡可能匯集 Sony 的相機技術; Xperia PRO-I 也是在與 Xperia 1 III 相近的尺寸之下,搭載 Sony 獨有的影像感測器技術,而作為與其它品牌差異化的關鍵就是使用在 Sony 相機的 1” 吋感光元件。
RX100 VII 所使用的 1” 吋感光元件是集結許多新技術的黑科技,這是一張原生 20.1MP 的 Exor RS 元件,不僅具備 357 點焦平面對焦點,更具備將影像處理前端線路與 DRAM 直接進行封裝的特色,使得這張元件具備 60fps 的對焦與曝光演算、 20fps 連續拍攝以及因為高速前端寫入盡可能降低電子快門產生的果凍效應,這些特色也唯有這張感光元件能達到。
▲右邊為當前 Xperia 1 III 的標準與超廣角模組
不過畢竟手機的條件與相機不同,現在不太可能在手機搭載與數位相機同級的大尺寸伸縮式光學結構,考慮到光學設計的限制、光學品質、對焦速度等因素,最終並未完全使用到整張感光元件;不過在進行綜合評估後的設計,使得 Xperia PRO-I 具備媲美 RX100 系列專業相機層級的攝錄影表現。
雖然 Xperia PRO-I 並未使用到完整一吋面積,不過其 12MP 畫素範圍仍具備完整的 2.4µm 大小,顯示其畫素點仍維持原本原生畫素,此外相位對焦點覆蓋率亦達到 90% ,對於手機的使用情境則能盡可能達到全畫面的快速對焦與追焦,同時進行錄影時,也可藉由電子防手振進一步提升影像的穩定性。
▲這張 1" 吋元件封裝有前端邏輯積體電路與 DRAM ,可在影像輸出到 ISP 前進行初步處理
同時借助這張 1" 吋堆疊式 Exmor RS 元件, Xperia PRO-I 可在拍攝影像後即透過前端線路進行影像的基本處理,使後續再透過手機平台 ISP 結合 Sony 工程團隊針對這張元件重新撰寫的 BIONZ X for Mobile 演算邏輯處理,加速影像處理流程,同時又可使影像品質更為精細,尤其對於低光源拍攝能夠提高影像的純淨度。
Xperia PRO-I 使用的光學設計為 Zeiss 認證的 24mm Tessar 光學設計,要獲得 Zeiss 認證也表示除了光學結構須具備非球面鏡片以外,還須使用玻璃光學鏡片; Tessar 結構最大的特色是採用極簡的光學設計,以極少的鏡片構成低失真、低色差與低像散等特色,對於希望能夠使尺寸盡可能薄型化的 Xperia PRO-I 是相當合適的光學設計。
此外,為了解決大面積感光元件景深過淺的問題,雖然智慧手機礙於空間限制無法像一般相機採用葉片式光圈,不過 Xperia PRO-I 藉由交換式光圈片切換 f2.0 與 f4.0 兩段光圈, f2.0 能夠拍攝虛化的景深或是在低光有更好的近光量,至於 f4.0 光圈則提供較完整的景深以及在光線良好下提升影像品質,兼顧更多種情境的拍攝需求。
▲借助雙光圈使大面積元件能兼顧散景與畫質兩種不同需求的應用
同時, Xperia PRO-I 也延續 Sony 集團在相機、攝影機與專業錄影的技術,提供與專業攝錄影機相同的操作介面,相機機能延續新一代 Alpha 相機介面,而在 Cinema Pro 則具備與 VENISE 相同的專業製作流程,在 Xperia PRO-I 的 Video Pro 則是以 VLog 拍攝需求提供兼顧專業與便利的介面,同時還有比起 Xperia 1 更大型的實體快門鍵,對於熟悉專業攝影器材的影音玩家與專業工作者操作會更得心應手。
雖然筆者也認為可能會有消費者看完解釋後,仍會覺得既然沒有使用到完整的 1" 吋元件,為何不使用更貼近實際使用面積的元件即可, Sony 則指出,有許多的技術是僅有在 1" 吋元件才可能實現的,舉例來說封裝大容量的高速 DRAM 就需要一定的面積,同時該張元件在技術上還有許多難以取代的價值,例如相位對焦點配置與前端處理線路,皆僅限這張元件才有可能實現。
▲ Sony 將在 11 月底於南港瓶蓋工廠舉辦 Xperia PRO-I 體驗活動
Sony 強調使用的是採用「 RX100 VII 上的 1” 吋型元件」而非強調是 1" 吋元件,故該重視的不是這張元件是甚麼尺寸,而是結合光學技術、影像處理技術之後所能呈現的畫質是否能夠令人滿意, ,這才是 Sony 策畫 Xperia PRO-I 的意義所在;畢竟技術講再多不如實際體驗,有興趣的消費者可以參與 11 月 27 日與 11 月 28 日在南港瓶蓋工廠的手機搶先體驗活動。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