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黑科技 Ultra 超旗艦再臨,搭載 RX 100 VII 的 1 吋元件的 Xperia PRO-I 正式發表

2021.10.26 12:12PM
照片中提到了SUB、SONY,包含了移動電話、移動電話、移動設備、蜂窩網絡、特寫

Sony 這次的超旗艦新機 Xperia PRO-I 可能是近期保密做得最好的一款旗艦機種,直到發表的前一天才出現產品官方文宣爆料,且正式產品名稱亦與較早期謠傳的 Xperia Pro 2 或 Xperia Alpha 完全不同; Xperia PRO-I最大的特色,即是搭載來自 RX 100 VII 的 1 吋感光元件,同時還有可將手機化身 Vlog 相機的外掛顯示器與手持自拍棒、外接麥克風等配件,此外還一併發表 Xperia 專用的 VR 頭戴顯示器套件,可將 Xperia 1 、 Xperia PRO-I 化身 8K HDR 頭戴顯示器。

Xperia PRO-I 提供單一黑色以及 12GB RAM 搭配 512GB 配置,預計 2021 年在包括台灣等國家與地區率先開賣,全球全面開賣為 2022 年初;屆時同步推出 Vlog 外接螢幕組(包括 XQZ-IV01 外接螢幕、專屬夾具與 L 型連接線), GP-VPT2BT 無線遙控拍攝握把,真皮質感保護套。

照片中提到了SUB、SONY,包含了小工具、電腦顯示器、電腦硬件、移動設備、LED背光液晶屏

▲外型反而接近初代 Xperia 1

Xperia PRO-I 可說是一款繼承 Xperia PRO 專業內容創作的獨特性、但又更著重影像拍攝的 Sony 超旗艦產品,產品特質更貼近以前的 Premium 機型,使用 1 吋相機元件做為賣點,不過外型設計反而回歸第一代 Xperia 1 將鏡頭群配置在機身中軸的設計,不過偌大的 1 主相機與蔡司藍色標誌不僅顯露出 Xperia PRO-I 的尊爵不凡,也代表 Xperia 1 III 具備蔡司的 Tessar 光學與 T* 鍍膜技術。

照片中提到了SUB,包含了多媒體、產品設計、戶外的、電腦、設計

▲吊飾孔回歸

照片中提到了SUB,包含了光、光、產品設計、產品、設計

▲保有耳機孔

照片中提到了SUB,包含了小工具、電子產品、產品設計、光、設計

▲除了獨立快門,還有一顆可自定義功能鍵

Xperia PRO-I 的外型設計則承襲 Xperia PRO 的溝槽邊框設計,機身尺寸為 166 x 72 x 8.9mm ,除了大型菱格紋的獨立快門鍵以外,還有一顆獨立的可定義鍵,能設定為一鍵錄影機能,就猶如當前 Sony Vlog 相機機型一樣;此外 Xperia PRO-I 也保有可用於擴充類比麥克風與搭配耳機使用的耳機孔,同時還有吊飾孔。 Xperia PRO-I 正反面為康寧 Gorilla Victus ,背面採用磨砂處理。

照片中提到了XPERIA、PRO-I、SONY,包含了產品設計、設計、牌、產品、電子產品

▲ Xperia PRO-I 的盒裝為完全無塑

至於螢幕、核心硬體則與 Xperia 1 III 相同,依舊為 6.5 吋 4K 120Hz AMOLED 搭配高通 Snapdragon 888 平台,電池為 4,500mAh ,並支援 30W 快速充電,同時也具備與 Xperia 1 III 同級的影音娛樂規格,包括支援 HiRes 、 Dolby Atmos 、 360RA 、 DSEE Ultimate 等技術,較特殊的是還具備 USB 3.2 Gen 2 介面。另外, Sony 也強調 Xperia PRO-I 的包裝將採用無塑料包裝,完全以紙質構成包裝盒。

照片中提到了SUB、ZEISS、Tessar 1,包含了小工具、電子產品、產品設計、音響器材、多媒體

▲採用 16mm + 24mm + 50mm 三鏡頭

鏡頭配置部分, Xperia PRO-I 具備獨立三鏡頭,包括 1/2.6” 吋的 16mm 超廣角, 1 吋 Exmor RS 的 24mm ,與 1/2.9” 吋的 50mm 長焦,同時具備 3D iToF 對焦輔助,稍微可惜的是長焦鏡頭並未用上 Xperia 1 III 與 Xperia 5 III ,不過三鏡頭全面具備蔡司光學技術與鍍膜,另外三鏡頭皆為 12MP , 不過 RX100 VI 為 20.1MP ,故不確定 1 吋元件是否採用任何超取樣或是裁切。

照片中提到了ZEISS、ZEISS、Tessar,跟卡爾蔡司公司有關,包含了鏡頭、相機、鏡頭、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音響器材

▲ 1 吋元件具備 F2 與 F4 雙光圈 

Xperia PRO-I 的賣點即是來自 RX100 VII 的 1 吋主相機元件,雖然 Sony 並非第一家將 1 吋元件用於手機的廠商,近期 Sharp 亦在旗艦機 AQUOS R6 與孿生機 Leitz Phone 1 使用 1 吋元件,但 Xperia PRO-I 不僅使用的感光元件進一步具備覆蓋達 90% 的 315 點相位偵測自動對焦,在光學的設計理念與 Sharp 、 Leica 不同,並非以超廣角進行裁切,而是使用 24mm 焦段搭配 F2.0 與 F4 二段光圈。

照片中提到了ZEISS、Exmor RS CMOS sensor、Xperia PRO-I features a 1.0-type Sony image sensor with phase detection autofocus.,包含了產品、產品設計、設計、牌、字形

▲ Xperia PRO-I 元件號稱來自 RX100 VII

1 吋感光元件最大的好處莫過於大面積帶來更高的近光量,但若略懂光學原理的攝影玩家也多半了解由於成相圈特性,在相同光圈與相同的等效焦段下,越大的感光元件也越容易營造淺景深效果,然而有時就會造成拍攝泛焦題材景深不足的問題, 但薄型化設計的手機又無法如數位相機有完整的可變圓形光圈機構,故 Sony 選擇使用二段可變光圈的方式,提供具備高進光量的 F2.8 與景深較深的 F4.0 兩種光圈孔徑。

▲以 BIONZ X for Mobile 搭配大型前端積體電路加速影像處理流程

為了進一步提升影像處理, Xperia PRO-I 不僅具備 BIONZ X for Mobile ,並藉由 front-end LSI 前端大型積體電路,可影像輸出前先進行初步的處理,包括降低影像雜訊等,加速影像處理速度,且支援 12;此外 Xperia PRO-I 還支援靜態與拍攝影像的即時眼部自動對焦與即時物件追蹤對焦,藉由 AI 技術進行精確的辨識與追蹤。

照片中提到了436GB 12 MP RAW+J、(M 67%、M,包含了遊戲、索尼Xperia 1 III、了索尼、索尼隨身聽、安卓系統

▲具備針對靜態影像、 Vlog 與專業攝影的多種拍攝模式

同時, Xperia PRO-I 還是全球第一款支援 4K 120fps 錄影的智慧手機,且機身除了立體聲麥克風外,還有針對 Vlog 收音需求,在主相機旁增添一組獨立麥克風,並具備智慧風切聲過濾功能;除了針對專業錄影製作流程的 Cinematography Pro ,同時還有針對 Vlog 創作的全新 Videography Pro 功能,使不同類型的專業使用者可藉由合宜的 app 提供應用特化的使用介面與功能。

▲ Vlog 套件組

照片中提到了po.d1:46:018、It will be available, along with the monitor for vlogging and the exclusive cover,、適合拍攝Vlog的專屬外接螢幕 以及専用保護套,包含了電子產品、產品設計、產品、電子產品、設計

▲套件包括 3.5 吋 720P 螢幕、支架與連接線

照片中提到了SONY、It will be available, along with the monitor for vlogging and the exclusive cover,、適合拍攝Vlog的專屬外接莹幕 以及專用保護套,包含了手機、手機、移動電話、手機配件、蜂窩網絡

▲皮革材質保護殼

此次的配件也是針對當前熱門的 Vlog 拍攝而來, Vlog 專屬外接螢幕組藉由扣具與連接線在背面擴充 3.5 吋的 720P 螢幕,並具備專業的外接麥克風插槽,扣具支架頂部也具備固定麥克風用的冷靴,可搭配各式專業類比式麥克風強化收音;當使用 Cinematography Pro 與 Videography Pro 時,搭配套裝的 L 型連接線連接到 Xperia PRO-I 後,不僅可顯像,還有一組額外的電源輸入,能夠連接行動電源或固定電源進一步延長連續使用時間。

19 則回應

  • 笑噴了,索尼拿1吋出來然後直接封印,騙術高明
    www.techritual.com/2021/10/27/290062/
    其實我們可以從歷史來回顧一下1"片幅的手機
    Panasonic CM1:厚度突破2CM,而且開相機鏡頭還會再略伸出,得到的結果是跟當年同期的拍照機王LG G4(僅1/2.6")比起來沒佔多少優勢,邊角畫質犧牲非常大,光圈僅有F2.8且砍掉OIS
    Sharp R6:實體鏡頭其實是等效19,已經屬於超廣角,用裁切&變焦一顆當三顆用…其實就是利用一般消費者的預期心理:超廣角跟中望遠畫質比較差是正常的,所以他們直接設計更短焦的鏡頭來拼更壓縮的體積,再用裁切的方式迴避鏡頭的光學缺陷
    Sony PRO-I:直接設計一顆成像圈無法完整涵蓋CMOS的鏡頭,從根本上去解決碩大的鏡頭難題…在規格表上1"片幅是真,低光錄影時也能保有原生大畫素的畫質優勢,也能根除大鏡頭佔用的體積…就是有偷雞的觀感問題,只能說這文字遊戲玩得相當優秀
    其實我覺得吧,從手機開始擴大片幅至今,我覺得最手機要用上比1/1.5"更大,就必須得開始面對鏡組不堪負荷的問題,更甚者連近拍都必須設計額外的解決方案…老實說真的大可不必,鏡組跟片幅是必須互相平衡的,在現在手機的厚度就是只能這樣的情況下去堆片幅大小只會帶來更多問題
    當年2/3"的DC已經毫無疑問的都是旗艦級的了,一台賣到破3萬仍然被當時的攝影愛好者廣為接受…這種片幅大小絕對夠一般人使用,鏡組做好一點比繼續擴大片幅實在,尤其在現在的手機上
    2021-10-27
  • 適合專業影像玩家的手機
    2021-10-27
  • 發熱的老問題先解決吧!那麼多年了!
    2021-10-27
    • 唐繼華 丟冰箱🤣
      2021-10-27
  • 我覺得 Sony 方向錯了,手機攝影不是硬件提昇就美
    2021-10-27
  • 適合專業影像玩家的手機
    2021-10-27
  • 出專用潛水殼可以考慮
    2021-10-27
  • 跟相機部門太晚整合了,幾年前就出應該會打趴很多旗艦機
    2021-10-26
  • 可以打電話的相機
    這…買的人不多吧
    畢竟手機幾乎年年換的時代
    這種手機能撐多久
    2021-10-26
  • 可以打電話的相機
    這…買的人不多吧
    畢竟手機幾乎年年換的時代
    這種手機能撐多久
    2021-10-26
  • 好想買一隻
    2021-10-26
  • 可以打電話的相機
    這…買的人不多吧
    畢竟手機幾乎年年換的時代
    這種手機能撐多久
    2021-10-26
  • 瓦肯人的問好手勢,必須流行。
    #這是一隻不給手機遊戲留餘地的手機
    2021-10-26
  • 超越夜業界手機了 一部野獸手機~
    2021-10-26
  • 我覺得鏡頭與軟件,才是影響手機拍照畫質最重要的因素耶!
    2021-10-26
  • Cheng Yi Hsu 索尼大法好
    2021-10-26
  • Sony!你搞錯方向了
    2021-10-26
  • 瓦肯人的問好手勢,必須流行。
    #這是一隻不給手機遊戲留餘地的手機
    2021-10-26
  • 超越夜業界手機了 一部野獸手機~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