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湛藍的夜空交響曲, FAudio Dark Sky 單動圈耳機動手玩

2021.10.07 04:19PM
照片中提到了ace、on、18ATMELTS,包含了電子產品、頭戴式耳機、電子配件、電子產品、產品設計

以在耳機發燒友被譽為大小神圈的 Major 與 Minor 的 FAudio ,在今年推出全新單動圈旗艦耳機 Dark Sky ,在 Major 與 Minor 的之間在添加一款高階動圈產品,雖然在目前市場高階入耳式耳機皆已複雜的複合單體做為賣點,但也不乏純單動圈耳機的愛好者, FAudio Dark Sky 的出現,也為約三萬台幣的價格帶增添新選擇,這次也體驗這款 FAudio 的最新單動圈力作。

照片中提到了FA,包含了掛鎖、掛鎖、產品設計、鏈、設計

▲ Dark Sky 是市場上較少見的高階純動圈產品

以筆者個人喜好而言,雖然筆者並非單動圈狂熱信徒,但對於過度積累的複合多單體耳機也沒有太大的好感,畢竟以入耳式耳機的條件,一味的使用大量單體雖然帳面上好看,但最終又是回到三路或最多四路分頻,尤其近年又吹起一股多種單體複合的風氣,不同特性的單體刻意分配在指定的頻率,又會有調性難以融合的情況;筆者認為最多 1 動圈搭配最多 4 平衡電樞大概會是一個合宜的極限值,尤其可以的話,動圈最好是採用不分頻的全音域設定。

話扯的稍微有點遠了,先回到單動圈耳機本身的特性:相較複合單體牽涉分頻線路等,乍看之下以全音域發聲的單動圈帳面規格好像遜色不少,不過高階單動圈耳機最大的價值就是能避開分頻線路設計不佳、單體與單體之間銜接的問題,然而高階動圈耳機的設計又是另一門複雜的學問,除了單體以外,如何在有限的腔體空間建構出發揮單體最佳表現的聲學腔體並不容易,如 2012 年推出的前單動圈王者 IE800 就使用獨特的雙腔體設計。

照片中包含了硬件、電子配件、產品設計、設計、產品

▲湛藍色的外殼,符合其 Dark Sky 的名稱

FAudio Dark Sky 則是在承襲 Major 與 Minor 開發經驗之下的全新產品,外觀採用與 Major 幾乎相同的外觀,並以深藍色呼應" Dark Sky "的深邃夜空,不過無論是單體、聲學結構與調音則重新來過,筆者先前並為體驗過 Major 與 Minor ,不過從一些片面資訊大致上也理解到 Dark Sky 的調音風格是與前兩者不盡相同的風格。

照片中提到了SERVICE PACK、DARK、SKY,跟賈納塔銀行有關,包含了硬件、產品設計、眼影、設計、牌

▲盒裝包括耳機、線材與硬殼收納包

FAudio Dark Sky 盒裝採用沒有多太多花俏點綴的漆黑色,打開之後的 Dark Sky 本尊、耳機線材與硬殼收納盒則是以宛如夜空的深藍色,另外提供兩種矽膠耳塞與一對發泡材質耳塞供選擇,此外還有可在收納耳機時避免兩邊金屬腔體碰撞的網布收納袋與矽膠材質耳機軟殼等配件。

照片中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電子配件、產品設計、音響器材

▲使用 2 Pin 端子

較為特殊的是 Dark Sky 的原廠線雖在耳機連接端使用主流的 2Pin 端子,不過在連接器則是使用 2.5mm 四極平衡端子,搭配 3.5mm 轉換器與 4.4mm 轉換器因應不同的端子接頭,不過相較一些競品使用模組化端子頭設計, Dark Sky 接頭搭配轉換器之後的體積還是有一定份量,而筆者個人對於 2.5mm 端子的可靠度也是比較質疑的。

照片中包含了電連接器、產品設計、電連接器、設計、電纜線

▲線材為 2.5mm 端子搭配兩種端子轉換器

如前面所說過,縱使 Dark Sky 外型看似類似 Major ,其單體配置、腔體皆完全不同, Dark Sky 使用口徑略小些許的 10.2mm 雙層震膜動圈單體,以 DLC 類鑽石材質震膜搭配一片人工纖維震膜,金屬殼體內部的腔體結構設計依循 FAudio 專利的 Triple Built-in Acoustic Chamber 技術( T.B.A.C ),但針對 Dark Sky 的新單體與調音走向進行調整。

照片中提到了FA,包含了頭戴式耳機、耳環、頭戴式耳機、聽力、音響器材

▲配戴示意

照片中包含了硬件、電子配件、產品設計、設計、產品

▲若套上矽膠保護殼須留意前方開孔是否對準

Dark Sky 的外殼體以航太鋁合金構成,整體設計採用人體工學的繞耳設計,雖然導管並未與鋁合金內殼體採用一體化機構,不過仍採用剛性相對較佳的金屬材質。另外若要搭配矽膠保護殼使用時,要留意保護殼的開孔是否遮蔽到端子下方的聲學開孔,畢竟這個開孔若被遮住將會大幅影響聲音的特質,另外矽膠殼會使耳機尺寸增大,如筆者的耳廓形狀就不太適合。

照片中包含了五金配件、產品設計、設計、產品、電腦硬件

▲白色耳塞口徑較小,黑色耳塞開口較大

以預設的調音, Dark Sky 是一款相當純淨無色耳機,如同其 Dark Sky 一般,猶如深夜的清澈湛藍夜空,相較許多個性鮮明的耳機, Dark Sky 較容易受到前端特性的影響,如筆者搭配 Sony 播放器、手機的 3.5mm 耳機孔與家中的 DAC ,就分別呈現中低頻較豐厚、中頻凹陷以及中頻帶有柔美三種差異顯著的樣貌,另外白色的耳塞較偏向中性細膩,黑色耳塞低頻會略增同時細緻度會稍稍下降,個人則偏好搭配白色耳塞聆聽。

照片中提到了A,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耳機

▲如同其 Dark Sky 名稱的純淨音色

Dark Sky 的音色猶如一瓶優質的高級礦泉水,無色但非無味,雖然純淨,縱使染上前端的音色,卻也能展現出極為細緻的資訊細節,可說是一款能最大限度展現前端特質的產品,像是真正的夜空也絕非漆黑,而是透出淡淡的湛藍,前端的特質則猶如繁星一般點綴著夜空;另外, Dark Sky 也不至於如一些高階動圈耳機般難以驅動,只是前端的表現容易反應到聽感上。

照片中包含了硬件、電腦硬件

▲筆者有點擔心轉換器設計的抗衝擊能力

另外, Dark Sky 對線材的反應相當直接,筆者把慣用的幾條 2Pin 線材換上後,呈現與線材特質相符的特色,如四芯 Oyaide 4n 銀線反應出更收斂的低頻與甜感的中頻, 8 芯 102ssc 的直白羽更遼闊的空間,反應出 Dark Sky 廣納前端與線材百川的易染特色,不過若比較細節的提升幅度,則原本的標配線材已算是出色,沒換上一定水準的線材也沒也顯著的提升。

照片中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首飾、音響器材、設備

▲ Dark Sky 如同高級的礦泉水一樣,無色但絕非無味

從結果來說, FAudio Dark Sky 是一款淡化個性的高階耳機產品,但卻具備能最大限度反應前端特性的潛力的高階單動圈耳機,如果以筆者個人的感覺, Dark Sky 適合使用獨立播放器或是家用座機、獨立 DAC 等專用於聆聽音樂的前端的消費客群,比較不適合直接連接到智慧手機或是電腦的耳機孔聆聽。

照片中提到了DARK、SKY、our Sound Our Passion,包含了音響器材、音響器材、產品設計、產品、設計

▲相較同價位競品, Dark Sky 調音較不具個性但能展現前端的音色特質

主要是由於 Dark Sky 一反目前相近價位耳機較鮮明的調音方式,以一種著重呈現音樂本質的中性方式作為基礎,但仍具備此級距應有的細節資訊表現,原廠提供的線材表現也同樣與耳機本身的調音方式相較,唯獨筆者認為其轉接設計相較其它品牌採用模組化設計較為不便,同時也有可能因為擠壓毀損的風險,但如果原本就打算換線使用或是搭配 2.5mm 四極設備,就可無視這項設計上的小小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