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 Intel 為人所知是以處理器產品聞名,不過在通訊技術也是具技術領先的地位,甚至連競爭對手 AMD 的主機板或是筆記型電腦當中也常見使用 Intel 的 Wi-Fi 與乙太網路晶片,同時 Intel 亦積極參與多個規範制定相關組織,也使得 Intel 往往能成為新技術的先驅品牌之一;稍早 Intel 也為技術媒體舉辦一場分享活動,針對下一代 Wi-Fi 技術、 Wi-Fi 7 的特色進行分享,不過依照當前的時程, Wi-Fi 7 最快要至 2023 年末才會完成最終正式規範,而正式看到商用化恐怕要到 2024 年初。
另外, Intel 也補充到,由於 Wi-Fi 標準制定是由多家廠商共同進行,也許 2023 年初就會看到廠商推出以 IEEE 802.11ab 與 Wi-Fi 7 草案為參考、標榜 Wi-Fi 7 Ready 的晶片,但由於當前 Wi-Fi 聯盟規定須經過實驗室認證才能核發標章,而認證實驗室需要待到公佈正式版本才會設立,故以時間點而言這些晶片都不能算是正式版產品,且亦可能面臨與 Wi-Fi 7 正式版本在細部上有所差異的問題。
▲ Wi-Fi 6 與 Wi-Fi 7 在基本規格的重要差異
Wi-Fi 7 是以 IEEE 組織當中的 802.11ab 標準做為基礎的技術,其制定的目的旨在具備比當前基於 80.211ax 更快的速度與更低的延遲,在現階段已經確認幾項大方向:最大傳輸效能至少要達到 30Gbps ,自 1024-QAM 提升到 4,096QAM ,頻寬將自 160Hz 提升到 320MHz , MIMO 空間流自 8 路提升到 16 路,同時將會更加利用相對更乾淨的 6GHz 頻段。
▲ Wi-Fi 7 的目標是較 Wi-Fi 6 提升 3.6 倍性能與縮減延遲
值得注意的是 Wi-Fi 7 在規劃之際,雖然旨在更妥善應用 Wi-Fi6E 導入的 6GHz 頻段,只是礙於現階段並非所有國家與地區開放 6GHz (如台灣與日本還未開放),故也同樣支援全球多半開放的 2.4GHz 與 5GHz ,並仍將維持使用 OFDMA 技術,此外在 5.925GHz 至 7.125GHz 可支援最多 3 個不重疊的 320MHz 頻段。
為了實現 30Gbps 的傳輸性能、更好的 QoS 、更低的延遲以及符合不同地區的頻段資源,將作為 Wi-Fi 7 的 802.11be 將具備多項新特性:
1、採用支援向前相容的新前導與封包格式。
▲ Multi-RU 是因應部分地區無法使用連續頻段的技術
2、具備可因應法規無法使用連續頻段的因應措施 Multi-RU ( Puncturing )。
▲ MLO 可結合不同頻段、頻道與 AP 提升傳輸速度與降低延遲
3、加入對 Multi-Link Operation 多重連接模式藉此結合不同頻段、不同頻道與 AP 提升傳輸速度與降低延遲。
4、路由器可保留排外的特殊傳輸時段因應需要專用、確定性低延遲、可靠度連接的 STA 。
▲未來若進行如 Wi-Fi 影像投放時,能夠由 AP 主導將連接方式改為收發裝置之間的直接 P2P 模式
5、如進行裝置對裝置的傳輸,例如基於 Wi-Fi 的影像投放時、可透過 AP 主導將裝置與投放端改以點對點傳輸執行。
▲ Wi-Fi 7 將加入 802.11bf 所制定的 Wi-Fi Sensing 技術,可透過訊號變化感知是否有人經過
6、加入 IEEE 802.11bf 規範中的 Wi-Fi Sensing 技術,能透過 Wi-Fi 訊號變化判別空間中是否有人員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