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開挖、交易都不環保 單次比特幣交易就會產生約兩隻 iPhone 12 mini 重量的電子垃圾

2021.09.19 01:28AM

從研究報告中顯示,用於挖掘比特幣的ASIC礦機使用壽命通常在1.29年,意味每年比特幣挖掘過程中,至少會產生約3.07噸因礦機淘汰變成的電子垃圾。同時再以去年總計約有1.125億筆比特幣交易量計算,平均每筆交易會產生約272公克電子垃圾,基本上就是兩至iPhone 12 mini重量總和。

其他還包含碳排放,以及影響當地貨幣交流與電力損耗等問題

依照荷蘭央行與MIT經濟學者研究分析指出,單次比特幣交易過程將會產生等同兩隻iPhone 12 mini重量的電子垃圾。

以目前多數用於挖掘比特幣的礦機多半是以ASIC (特殊應用積體電路)形式客製打造,同時一旦礦機實際挖掘效率低於電力支出成本,基本上就會被替換,但被替換的礦機通常無法轉作其他運算用途,因此都會被當做廢棄品淘汰,進而形成電子垃圾。

從研究報告中顯示,用於挖掘比特幣的ASIC礦機使用壽命通常在1.29年,意味每年比特幣挖掘過程中,至少會產生約3.07噸因礦機淘汰變成的電子垃圾。同時再以去年總計約有1.125億筆比特幣交易量計算,平均每筆交易會產生約272公克電子垃圾,基本上就是兩至iPhone 12 mini重量總和。

相比以太坊藉由顯示卡加速挖礦,即便礦機面臨汰換時,依然可將顯示卡等零件轉賣給有需求市場,但用於挖掘比特幣的礦機顯然就沒有太大保值空間。

除了礦機汰換產生電子垃圾問題,比特幣在挖礦、交易過程也會產生額外碳排放污染,因此不少國家地區嚴格管制、禁止比特幣挖礦及交易行為,除了避免影響境內既有法定貨幣交流等問題,更包含電力損耗、電子垃圾問題,以及挖礦與交易過程產生碳排放對於環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