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表示只要有必要不排斥且隨時都能生產 Arm 晶片

2021.09.17 11:34AM
照片中提到了3RD EEN A,包含了米蘭、py、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中央處理器、AMD公司

雖然 Arm 目前的情況與 AMD 看似競爭對立,不過根據 AMD 財務長 Devinder Kumar 的說法,強調 AMD 與 Arm 的關係相當良好,一旦客戶有強烈需求, AMD 已經做好隨時生產 Arm 架構晶片的準備。

不過這並非 AMD 第一次提出推出 Arm 架構晶片的規劃,早在 2013 年, AMD 就曾規劃一款代號 Seattle 的 Arm 架構伺服器晶片,旨在取代當時用於抵抗 Intel Atom 的 Jaguar 架構 Opteron 伺服器晶片,而 Seattle 命運多舛,最終稱為 K12 的 Opteron A1100 原定預計在 2017 年上市,但最終 AMD 以市場沒有需求又把 Opteron A1100 計畫終止;不過在當時宣布與 Arm 合作的副產物至今卻廣泛的被使用在 AMD 處理器當中、 AMD 現在 CPU 內的安全處理器即是基於 Arm TrustZone 的微處理器。

照片中提到了AMD A、OPTERON、A,跟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有關,包含了AMD 皓龍 a1100、插座AM4、皓龍、中央處理器、ARM架構

▲ AMD 原定在 2017 年推出的 Arm 架構 Opteron A1100 最終胎死腹中

然而時空背景轉換,現在的 Arm 架構已經與當年有相當大的變化,不再僅是針對行動運算與初階運算的架構,如今蘋果、日本富士通皆雙雙證時 Arm 架構在 PC 與超算系統大有可為,而包括 Google Cloud 、亞馬遜 AWS 、微軟 Azure 、中國百度等也紛紛在伺服器系統引進 Arm 架構,也使得 Arm 的聲勢更為浩大。

同時,以目前處理器產業的技術發展而言,要打造一個創新架構的難度越來越高,但目前又需要針對不同應用與需求提供廣泛的產品線,若要以一己之力涵蓋所有市場需求架構的難度極高,如 Intel 也在先前宣布投入 RISC-V 架構晶片,藉此提供除 x86 架構以外更多元的選擇。

不過回過頭來, AMD 財務長的說法目前比較像是畫大餅,相對 2013 年宣布 Seattle 已有代號與藍圖,此次更像是迎合市場需求的一種說法,畢竟 AMD 當前是把是否生產 Arm 架構晶片一事推給客戶需求,且以 AMD 當前 Zen 架構的火熱程度,也不會希望改以 Arm 架構取代目前 Zen 架構的有利產品線,至於手機用的處理器畢竟還牽涉到基頻部分, AMD 亦早與三星展開 RDNA GPU 的授權合作,望向當時 NVIDIA Tegra 嘗試進軍手機鎩羽而歸的先例, AMD 應該不會貿然嘗試。

1 則回應

  • 台灣公司隨時也能生產阿,去買授權就能用
    202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