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gate 繼推出採用 PCIe 4.0 技術的 FireCuda 520 SSD 之後,今年再度宣布推出性能更強、且提供最大容量達 4TB 的 Seagate FireCuda 530 系列,相較 FireCuda 520 的理論性能高出約 1.5 倍,除了帶給遊戲玩家、創作者極致的效能以外,同時也符合 PS5 擴充 M.2 的理論性能需求,此次簡單的針對這款新世代 M.2 SSD 進行試用。
▲定位在電競產品,附贈兩張電競貼紙供玩家妝點主機也是很合理
由於與 EKWB 合作的散熱器版本還未上市,此次測試的是標準版本的 Seagate FireCuda 530 2TB ,其規格使用主流的 M.2 2280 尺寸, 2TB 版本為雙面顆粒,故若搭配額外購買或是主機板的附加散熱片時,須留意是否支援雙面顆粒配置,否則反側的記憶體顆粒無法獲得散熱,對於此類頂級 PCIe 4.0 SSD 恐怕不是好事。
▲此次測試為無散熱片的版本
Seagate FireCuda 530 採用群聯 Phison E18 主控,雖然 E18 是目前市場相當主流的 PCIe 4.0 控制器,不過仍會由於韌體與搭配的記憶體顆粒在效能上有所差異, FireCuda 530 搭配的是新一代的 3D TLC 顆粒,快取為 SK hynix 顆粒,理論值可達最高 7,300MB/s 讀取與 6,900MB/s 表現, Seagate 除提供 5 年有限保固,還包括強調成功率達 95% 的 3 年的原廠資料救援服務。
▲規格與序號位於反側的貼紙
為了測試 PCIe 4.0 通道,此次搭配的是 Intel 第 11 代 Core 平台" Rocket Lake "的 Core i9-11900K ,搭配華碩 ROG MAXIMUS VIII HERO 主機板, Windows 10 系統則安裝在另一條 PCIe 3.0 SSD 上,至於 Seagate FireCuda 530 2TB 則是使用最上方一條與 CPU 直連的 M.2 進行安裝,並使用主機板預載的散熱片為其進行散熱。
▲ Crystal Dsik Mark 測試表現
▲ AS SSD 測試結果
以筆者的測試環境下, FireCuda 530 2TB 在 Crystal Disk Mark 8.0.0 的最高讀取性能相當接近 7,000MB/s ,而讀取性能則在 6,800MB/s 左右,考慮到包括散熱等其它變因,讀取表現與理論值的落差在可理解範圍,不過寫入的性能表現則相當趨近理論值;至於測試數據一向比較難看的 AS SSD 則也有約 5,400MBps 的存取表現。
▲ PCMark 各項儲存測試結果
當前市場上各家頂級 PCIe 4.0 SSD 的讀取性能表現差異落差不大,基本上都有 7,000MB/s 的水準,不過 FireCuda 530 2TB 比起其它競品的優勢在於更出色的寫入性能,雖對遊戲玩家寫入性能的要求並沒有讀取來的重要,筆者認為特別對於需要進行大量資料處理的內容創作者而言, FireCuda 530 2TB 能夠提供比起競品更出色整體性能。
▲正面可看到中央的 E18 主控與 SK hynix 的快取
▲反面亦有顆粒,故選擇散熱片時須留意是否為支援雙面顆粒
縱使 FireCuda 530 2TB 並非同價位最便宜的產品,不過除了寫入表現相較其它儲存大廠同級產品更出色以外,不僅提供 5 年的保固,還有獨家的 3 年資料救援服務,筆者認為若是使用在存取重要資料的個人工作站系統, FireCuda 530 2TB 除了性能之外,還能夠透過原廠資料救援提供多一層的保障,也是其它競品所不具備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