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可以替換底片的相機,即可拍(Quicksnap)更輕而且更便宜,不用太厲害的拍攝知識,也不用花時間挑選適合的底片。即可拍配備了基本的閃光燈、固定的光圈和能穩定成像的底片,就算出門遊玩忘記帶相機,也可以輕鬆地到便利超商隨手購買一台,拍完後整台拿去沖印店沖洗就完成。當年約莫300元左右的售價相當容易入手,有的甚至還可以水下拍攝或是夜景拍攝,是當時能滿足拍照需求又低門檻的選擇。
▲即可拍的價格很便宜,生命週期也很短,拍完裡面的底片數量就結束。
說到即可拍 富士的Super HR100最經典
歷史上首次出現即可拍是在1949年,法國Photo-Pac公司所推出的,由便宜的結構和35mm底片在黑暗中由人工組裝,售價只要1.29美元,可以拍8張照片,拍完後將相機寄回Photo-Pac公司,過幾天就能收到洗好的照片和底片,而相機則由公司回收,重新組裝後再次販售超級環保,整套即可拍的使用流程概念在當時就已經十分完整。
直到1986年富士推出了Utsurun Desu(簡稱為Utsurun)後即可拍正式普及,一般人才可以輕鬆買到,售價也僅有1380日元,隨後柯達也跟進在1987年和1988年分別推出了Fling和FunSaver,共通點就是便宜、購買後就能直接拍攝、將裡面的底片拍完就消耗完畢,不可拆開要整台送去沖印。
即可拍發展成熟後,富士又在1991年推出了防水深度可達3公尺的防水即可拍,2003年推出可使用夜景模式的即可拍,不過到了2020年,富士的即可拍生產線僅剩下Simple Ace還在市面上販售。
▲世上第一台即可拍是法國公司推出的,但最知名的是富士在1986年推出的Super HR100。
即可拍操作很簡單 小學生郊遊必備
即可拍操作方式很容易且便利超商就能購買,壓下即可拍機器上的底片卷軸捲好底片,就可以開始按快門拍照,拍照片後機身上的數字就會慢慢變少,有的機型數字會自動轉動,有的要手指去撥轉片鈕才會動。因為很便宜,摔到碰撞到完全不心疼,是當年小朋友校外教學包包必備物品,如果裡面的36張拍完了,還能再用零用錢買來拍照。即可拍也從固定焦距慢慢發展成可以調整焦距遠近,利用機身上有調整的手動式按鈕就能切換,不過不能所謂的近距離拍攝其實也無法太近,還是會變成模糊一片。
即可拍固定會運作的閃光燈會提高照片低光源的成功機率,不過因為無法知道拍出來的照片長什麼樣子,增加了不少不可預測性的樂趣。當拍完裡面的底片後要整台拿去沖印店沖洗,洗出來的照片都有種很濃厚的粗顆粒懷舊感,發展至今日,喜歡不完美破損感的攝影師,會將即可拍當作主力機器之外的另一台相機。
有趣的是,當年如果拿底片去沖印店沖洗,老闆還會自動不洗失焦的照片減少結算價格,而即可拍拍出來的照片又特別容易失焦,所以往往有可能整台都洗不出半張。
▲即可拍的操作超級簡單,不用調整光圈快門,按下快門就搞定。
即可拍變成創作手法 數位即可拍App
即可拍的價格從1986年至今好像漲幅都不多,都還是落在300至500元之間,要當作創作的媒介也很容易購買,義大利的藝術家Maurizio Galimberti、日本攝影師奧山由之都還在使用即可拍當作主要創作工具,2018年富士也曾經推出過即可拍復刻版,或是有不同圖案的紙盒外觀款,不過即可拍已經變得不容易買了,要去專門的沖印店或是賣相關器材的店面才能買得到。
雖然用即可拍的樂趣很多,但是沖印等後續實在有點太麻煩,對現代人來說要去找已經很稀少的沖印店,而且還要跑2趟是件超級擾人的事。如果喜歡即可拍的粗顆粒懷舊感,就可以下載類似的照相App,像是之前爆紅的「Dispo」App,拍完照片要等到隔天早上9點才能看到影像,在更早之前的「Gudak」App則將底片時代模擬得更完整,拍完照片要等3天才能看到照片,等1小時才能有新底片填裝,其他類似的App都能讓人體會到花時間拍照沖洗的感受,不過有些事情真的是過去就算了,像是洗照片和把照片收起來然後找不到之類的。
▲即可拍拍出來的隨機漏光和粗糙顆粒感,反而是現在很多人喜歡的攝影風格。
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