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科們看到這篇文章時,搞不好Intel已經併購了SiFive也說不定。Intel在2021年6月宣佈開發代號 「Horse Creek」的RISC-V指令集相容處理器,預定2022年發表,使用SiFive授權的P550核心,並將採用自家的7nm製程 (技術上相當於台積電5nm)。由於Meteor Lake (第14代Core) 將延後到2023年,這也意味著Horse Creek將是Intel首款7nm製程產品,複雜度較x86單純且沿用現有IP,應為其能夠捷足先登的主因。
Intel自從在2006年賣掉Scale產品線、變相放棄Itanium後,重新組建其RISC產品線,而且還是透過IP授權而快速研製產品 (相較於動不動就三五年起跳的x86處理器),其背後的意義之深遠,不言可喻。歷經10年VMware,Pat Gelsinger回鍋Intel後,果然帶來眾多截然不同的新思維,也理所當然的,Intel內部也正在進行激烈的組織改造與人事地震,筆者都隱隱約約的感受到太平洋另一端,正在發生中的腥風血雨政治鬥爭。
硬科技:科科們該怎麼看待得到新執行長的Intel?
硬科技:「簡報王」和他們的產地Intel Itanium篇
硬科技:進擊的Intel IDM 2.0、鐘擺節奏與IDF的復活
那麼,各位科科們該如何看待並理解Intel的策略呢?總之,重點如下:
- 透過將養大RISC-V生態系,不僅可牽制ARM跟NVIDIA,也利於與業界接軌,不再關起門來自己玩。
- Intel製程落後台積電是一回事,但包下比Apple更多的3nm產能後,也總得替自家的晶圓廠找出路吧?而工業物聯網和嵌入式工控的晶片,往往也不需要最先進的製程,Intel的決定是非常合理的。
- 筆者曾經在其他文章提到1個重點:Intel至今一直認定自己是從嵌入式產品起家的公司,對於這塊市場有著恐怖到極點的怨念,既然RISC-V被公認最適合這方面的應用,Intel自然不會放過,即使哪天x86被完全取而代之,也要無軌接軌的「左手轉右手」,肥水不落外人田。
- 目前看來Google的確對RISC-V「很有想法」(畢竟連David Patterson都在Google上班了),阿里巴巴更是早就投入RISC-V,假若哪天Google和阿里巴巴想不開,企圖自行打造可取代Intel AMD IBM的高效能RISC-V資料中心處理器,執行IDM 2.0戰略的Intel就有本錢跟Google和阿里巴巴或著其他雲端巨頭談客製化產品專案,穩住其伺服器市場的優勢地位,並充分發揮龐大的研發能量。
RISC-V的發展勢頭看來已不可阻擋,唯一的問題恐怕只有允許客製化指令集導致生態系統碎片化這件事,如果Intel能有效掌握RISC-V的版本主導權,後繼的發展將會非常的有趣。科科。
6 則回應
假若哪天Google和阿里巴巴想不開,企圖自行打造可取代Intel AMD IBM的高效能RISC-V資料中心處理器,執行IDM 2.0戰略的Intel就有本錢跟Google和阿里巴巴或著其他雲端巨頭談客製化產品專案
「RISC-V的發展勢頭看來已不可阻擋,唯一的問題恐怕只有允許客製化指令集導致生態系統碎片化這件事,如果Intel能有效掌握RISC-V的版本主導權,後繼的發展將會非常的有趣。科科。」
阿里巴巴已經在做了,平頭哥玄鐵910就是。Intel 怎麼去控制 RISC-V 指令集?人家會讓你控制,然後再被美國卡脖子?
SiFive只是一家用 RISC-V 的公司,去看看 RISC-V International 的理事會裡有哪些人再說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