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科科們該怎麼看待也要玩大小核的AMD Zen 5

2021.08.23 01:56PM
照片中提到了GPIO/Initial、service stage、510,包含了圖、中央處理器、雷岑、英特爾核心、AMD公司

各位親愛的科科,看來AMD的貓科家族小x86核心確定是後繼有人了。目前無論Sony還是微軟的家用遊戲主機,也清一色採用AMD貓科小核的心臟。

AMD分別在2020年6月30日2021年6月10日,發布關於其大小核設計的專利,也間接證實了預定2023年登場的AMD Zen 5 (Ryzen 8000系列) 將追隨Intel的腳步。Intel早在2020年就推出「1大4小」多晶片封裝的Lakefield (Core i5-L16G7及Core i3-L13G4),2021年底的第12代Core 「Alder Lake」則是「8大8小」,再演進到第13代 「Raptor Lake (2022年)」 和14代 「Meteor Lake (2023年)」,也很剛好的碰到Windows 11的升級換機潮。

硬科技:談談Intel的多晶片水餃封裝技術
Arm 的 big.LITTLE 算是引領潮流了,傳繼 Intel Alder Lake 後 AMD 也將在 Zen 5 採用大小核設計
AMD提出大小核混合架構處理器設計專利 可針對不同運算需求自動切換架構

基本上,Windows 10已經證明了大小核對其作業系統的工作排程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困難,Windows 11只會更加的精進,所以在軟體面並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地方。但比較大的麻煩在於AVX-512指令集:因為AMD將在Zen 4支援這個導致x86指令集碎片化的難搞東西,並增補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必備的BF16浮點數格式。

硬科技:淺談x86的SIMD指令擴張史(上):MMX到SSE
硬科技:淺談x86的SIMD指令擴張史(中):SSE2到SSE4
硬科技:淺談x86的SIMD指令擴張史(下):AVX到AVX-512
硬科技:從Linux大神的抱怨瞧瞧Intel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上)
硬科技:從Linux大神的抱怨瞧瞧Intel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下)

Intel之所以要在Lakefield和Alder Lake「封印」其大核的AVX-512,不外乎Atom體系的小核並沒有這東西,為了確保大小核之間可無縫轉移,就只能犧牲掉AVX-512 (耗電量可能也是主因之一)。換言之,假如AMD企圖跟Intel爭奪「最佳x86指令集相容性」的寶座,他們就非得發展出具備AVX-512與BF16格式的小核。這難度恐怕不低,除非AMD針對伺服器獨立發展專用的CCD (Core Complex Die),或著也透過多晶片封裝進行市場區隔 (意思就是小核是獨立晶片),否則還是得硬著頭皮吞下去。

從這個角度來看,AMD會在2023年後才會問世、應為台積電3nm製程的Zen 5投入大小核設計,也就不難理解了。但AMD即將面對的大挑戰:據傳Intel吃下比Apple還多的台積電3nm製程,這就不是技術就可解決了。Intel在2020年靠著包下台灣PCB大廠載板產能的商業手段,阻止了AMD的市占率擴張,會不會在3nm製程再度重演一次,光用想了就想科科笑啊。

AMD 最新產品產品路線圖曝光, 2020 年基於 Zen 4 的 EPYC Genoa 將超過 64 核
Intel、蘋果將率先採用台積電 3nm 製程 2022 年下半年於南科量產處理器產品

 

3 則回應

  • 我點進來是想看看捧intel貶AMD的
    2021-08-24
  • intel若這樣搞,這會有防礙競爭的問題吧!
    2021-08-23
    • 一直都存在不是嗎?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