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科科,你們還記得「Intel Inside」的手機嗎?筆者可沒忘記當時多少「專業產業分析師」如何歌功頌德Intel鉅額補貼政策是如何的「高瞻遠矚」。
假如我們將Intel的Atom開拓新興應用領域的大冒險,看成人類歷史上最大陸上戰役「德俄大戰」,那「智慧型手機」就是Intel的「史達林格勒」了,耗費莫大資源,拼死拼活「晶片半買半送」補貼手機廠商,咬牙苦撐數年,仍以慘敗結案,最終一無所獲,讓Intel在2016年認賠退出智慧型手機市場變成無可避免的結局,Intel在2019年被Qualcomm逼著賣掉5G基頻數據機部門給Apple,更讓人感受不到一絲一毫的意外。
對於智慧型手機有研究的科科,一定記得華碩的ZenFone進入這塊市場的初期,幾乎清一色採用Intel的Atom處理器。筆者意外擁有過1支華碩ZenFone 5,用了沒多久就丟到一旁,閒置多年,用幾百塊台幣賣給好友,給他作為緬懷Intel手機的紀念品,原因不出「實在有夠難用,簡直糟不可言,電池續航力也嚴重不足,我還是繼續擁抱iPhone比較實在」。
雖然當時大多數的Android程式以跨平台的Java語言撰寫,但像遊戲等急需高效能的應用,透過NDK (Native Development Kit) 產出的ARM指令集原生機器碼,卻必須藉由二進位碼轉譯層(Binary Translator) 才能在x86指令集的Atom上執行。
就算論Android作業系統本身,因x86版本的軟體最佳化程度明顯不足,和同期的ARM晶片相較之下就是比較「卡卡的」,更別提iPhone這位「強勢對照組」了。搞不好Google還會打從心底偷偷抱怨「Intel這樣跑過來亂,反而削弱了Android手機陣營的總體競爭力」。
總之,Intel在近30年來犯下的3個最大戰略錯誤:放棄Alpha改為跟HP研發Itanium、脫手XScale縱容長達10年的x86義和團之亂、以及在2005年拒絕替Apple開發第一代iPhone處理器。
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上)
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中)
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下)
自從賣掉XScale那天起,Intel就從此失去立足於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最好機會。更糟的是,當Apple在2005年開始將Mac從PowerPC轉移到Intel x86處理器時,Steve Jobs主動邀請當時Intel執行長Paul Otellini,設計1款供第一代iPhone使用的行動處理器,但卻被Intel拒絕了,Intel只能在2007年眼睜睜的看著iPhone成功的開創出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藍海。事隔多年,現已不在人世的Paul Otellini,不得不被迫承認他錯失了一次大好機會,最近回鍋Intel的Pat Gelsinger也再度強調這場歷史性的悲劇。
嘴巴上說要衝要殺是一回事,但精神上有沒有一併「武裝」起來,讓自己有決心去演出刺激的冒險腳本,那又是另一回事。Intel曾一度因過度保守的心態,讓自己看起來像是「不敢出門面對洋鬼子的義和團」,而錯過了整班智慧型手機的列車,又因「三太子上身」而深陷「Atom Inside」智慧型手機的泥沼。更諷刺的是,從2003年到2006年,Intel的XScale還是市場上效能最好的ARM指令集手機處理器。時過境遷,實在讓人想科科笑都笑不出來。
27 則回應
但以華碩當初吃掉這一批庫存
轉成主打CP值手機銷售這點
是非常成功的
而且也有一些軟體支援的問題存在
不過真的便宜 一家子買了一堆的華碩
不算太差啦
幫華碩QQ
後面看到這段好慘喔o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