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掏過耳朵嗎?掏耳朵時耳朵會感到很舒服,而且能挖出許多乾扁的耳垢,長輩也常跟我們說要把耳垢給挖出來,不然它們會把耳朵給堵住。不過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我們耳朵裡會長耳垢?為什麼醫生反而不建議我們掏耳朵?把這些藏在耳朵中惱人厭的小東西挖出來,難道真的不好嗎?
我們的外耳道皮膚上佈滿了毛囊跟腺體,腺體分泌各種代謝物質,像是體內激素、荷爾蒙、油脂等等,它們會跟的老舊表皮細胞、脫落的毛髮結合後,形成一粒一粒塊狀物,就是我們所說的耳垢。
從成份來看,耳垢的確是我們身體的代謝產物,但如果你認為它就是廢物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耳垢可以攔截各種外來物質,讓誤闖耳朵中的細菌、灰塵、小昆蟲不會跑到更深處,耳垢中的油性物質也可以滋潤外耳道,為皮膚鋪上一層防水保濕的保護膜,維持皮膚的濕度。
如果我們每次都把耳朵挖得很乾淨,耳垢無法再供防水保護的話,反而會讓耳道皮膚容易太乾燥而龜裂發癢,或是太潮濕而滋生病菌,外來侵入物也更容易跑進耳內,讓我們的耳朵更容易受傷、發炎和發癢喔。
但如果我們不掏耳朵的話,耳垢真的不會越積越多嗎?歐洲人的耳垢長得跟我們不一樣?除了攔截外來物,耳垢還有另一個鮮為人知的必殺技能?趕快點進影片,讓你醫鍵解壓縮!
【醫鍵解壓縮】是一個醫學科普節目,帶你從獵奇的疑問出發,探討跟生活密切相關的有趣醫學冷知識。趕快點進來看看吧!完整節目列表請點我
新集數每週五晚上7點首播,歡迎訂閱關鍵評論網YouTube頻道,新片訊息不錯過!
延伸閱讀:
專門看耳朵耳屎的USB內視鏡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