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000年左右,手機仍不能上網、電腦很難上網的年代,如果要上網只能用「撥接」,點2下電腦螢幕上的上網圖示後,輸入帳號和上網密碼,帳號通常是電子郵件信箱,密碼會是一串數字,按下連線後就可以聽到從「聯強蝙蝠車」數據機發出撥接刺耳的聲音,前半段是電話撥號聲,接著就會聽到類似雜訊的聲音,這個聲音要是沒聽過那只能說是上網資歷太淺了。(撥接聲音聽這邊)
▲當年的上網需要經過很多步驟,每次開機上網都要重新打開連線視窗。
撥接上網龜速 最怕爸媽拿起電話
撥接上網的主要原理是透過電話線上網連線,對於當時來說,建置成本較低不用另外拉網路線,先中華電信申辦市內電話後,電信公司就會給用戶一組電子郵件和密碼,回家後打開電腦,點2下上網的圖案,就會跳出需要輸入電子郵件帳號和密碼的視窗,輸入完畢按下連線,數據機就會開始發出電話撥號聲,等到聲音結束就可以開始上網了。
當年的撥接上網速度非常慢,常見的速度是56Kbps,如果要看比較「高解析度」的圖片,點開後都要等圖片慢慢「一行行」載入,常常是上面有圖片、下面一片黑。當時像是奇摩小站等大型網站入口,可以在電腦上面玩的小遊戲比如說小朋友下樓梯、皮卡丘排球等等,都因此設計得十分簡約,色系和圖片元素都壓縮到最小。
不過也因為是透過電話線傳輸,萬一爸媽拿起電話,那麼網路會立刻斷線,你千辛萬苦下載的圖片可能變成半張圖或是直接變成「X」。如果是在玩遊戲,不趕快重連可能一下就被夏洛伯咬死。
▲撥接上網的上網速度超級慢,看大圖的載入時間有時候都能玩好幾場採地雷。
56K數據機連線超級吵 上網以電話費計算超貴
因為撥接上網會佔用電話線,所以通常一家人住在一起,都會先講好不要用電話,如果要講電話得要先關數據機,所以大部分人都會為了保持電話線暢通而選擇半夜上網,不過半夜偷偷上網有個大問題,因為「聯強蝙蝠車」56K數據機在連線時都超級吵,尤其在夜深人靜的晚上,撥電話和後面發出的一連串尖銳訊號雜音,老是把深睡的父母喚醒,並生氣的關掉數據機。
撥接上網年代,長輩總是會限制每天開放上網的時間,主要還是因為上網費用比照電話費計算,上網1小時和講電話1小時是相同的費用,比起現在可以網路吃到飽是非常難以想像的事,當時玩1個月的淡水阿給或天堂,電話費帳單常常有可能會破5000元或甚至10000元都是很常發生的事。
▲聯強蝙蝠車的數據機在當年是人人家中必備,造型很特殊,連線時聲音很大又刺耳。
撥接上網讓上網時光變得珍貴
下課回到家打開電腦後,熟稔地輸入帳號密碼,網路一連上就要用最快的速度連上奇摩小站首頁,去信箱看朋友寄來的搞笑轉寄信,還有上奇摩家族留言,去奇摩聊天室找認識的網友聊天,打開即時通跟班上的同學聊八卦,最後要去史萊姆的第一個家看有沒有好玩的新遊戲,然後玩到爸媽回家後就立刻關電腦裝沒事。
撥接上網在當年是又貴又潮的代名詞,除非學校要做電腦作業、要收郵件,或是上網查資料,不然家裡的爸媽很少會讓小孩自由的上網,都會限制下課後只能用3小時,有時候提早很多天跟爸媽申請上網時數,就是為了跟同學可以在下課後約在奇摩聊天室聊天,或是上網收信看好笑的圖片,和現在手機都能吃到飽相比之下,當年的上網時光每秒都很珍貴。
▲當年的上網行為模式很單純,奇摩小站就能搞定所有事,聊天、查資料、收信、玩小遊戲。
171 則回應
還有那時候的好玩遊戲區真的很耐玩
最近幾年中華電信跟我推銷300Mb/100Mb(我家對面不到100公尺就是機房,最高可裝到1Gb), 我都覺得100Mb/40Mb已經夠用了,反正現在也不流行用BT、免空下載A片、軟體了 😎
當年到光華商場看到和信單向cable modem展示覺得超爽,下載是撥接的十倍快吧,可是因為是單向(上傳用撥接,下載走第四台同軸電纜)還是要用撥接繳電話費
後來終於出了512/64K的ADSL可以一千多吃到飽,可以不用再繳電話費就升級了
20年前的33.6k~56k撥接到現在100M/40M VDSL,希望300M可以降到1000元以下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