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鈴聲大概從2000年開始有大幅度的變化,那時大部分用戶如果想要換鈴聲,就會翻雜誌找專門刊載手機圖鈴的廣告頁面,撥打專門的電話輸入5至6位數的數字下載鈴聲,但透過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下載的價格實在太貴了。許多使用者例如我,想要省錢又不想要只用預設鈴聲,就會去買手機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鈴聲編曲的專門雜誌,如果只想要編幾首歌不想買整本雜誌,還會去租書店租一本回家編,或是上奇摩知識+問問看網友有沒有樂譜。
▲當年的手機可以從零開始製作鈴聲,但智慧型手機要設定鈴聲只能下載音檔。
MIDI鈴聲怎麼編`?數字按鍵1、2、3代表Do、Re、Mi
當時手機鈴聲編曲的方式大致上都差不多,利用手機上面的按鈕,輸入1、2、3...,按1次或連按2次會有不同的音階,對應的就是Do、Re、Mi...,手機螢幕會出現數字還是五線譜,就根據廠牌不同操作略有差異,有的機型可以用預設的鈴聲去改,有的就要完全從零開始譜。台灣當時的自編鈴聲雜誌有幾個編著重點,「Tempo」代表的是歌曲設定的速度,後面接著「8c2、8d2、8e2」,按照樂譜按下鍵盤,就會出現「Do、Re、Mi」,整段副歌的編譜就充斥著數字和英文很像亂碼。
大部分的機型編輯到一半還可以重複測試,用耳力去判斷這首歌編的對不對,有的機型設定更細緻,可以調整曲子的速度,看是要快速、普通、些微延遲和延遲,還可以編8和弦、16和弦和32和弦,製作完畢還能選擇音色,將曲目調整成比較高亢或是比較厚實的聲音。值得一提的就是Switch遊戲《集合吧!動物森友會》,當島主可以編輯島嶼主題曲的時候,曲子編法就是類似當年手機上的編曲方式,西施惠發出的聲音也很類似當年MIDI鈴聲的單音。
▲8c2、8d2、8e2、8f2,這種看不懂的編碼,只存在MIDI鈴聲編譜中。
不是絕對音感的人 想編MIDI鈴聲只能照抄雜誌
首支可以自己編輯MIDI鈴聲的手機IDO(已被合併為Au)Minimo D319推出後,之後的各家手機廠商也開始在手機裡加入可以自行編MDI鈴聲的功能,但是除非你熟悉音樂或是絕對音感,一般人要將MIDI鈴聲編成一首歌實在不容易。1998年日本出版社也趁著MIDI鈴聲大熱時,推出了MIDI鈴聲編曲的教學書:《ケータイ着メロドレミBOOK》,價格400日元卻有200首的名曲在裡面,像是新世紀福音戰士主題曲高橋洋子的「残酷な天使のテーゼ」、宇多田光、椎名林檎等等都是當年最多人想編的曲子。
台灣在2000年左右開始有不少手機鈴聲雜誌,像是「我的手機最搖擺」、「鈴聲編曲DoReMi」、「RingRing手機鈴聲」、「手機鈴聲大不同」之類,裡面刊載的都是大部分都是MIDI鈴聲樂譜,也會參雜一些偶像的訪談,甚至會介紹現在最流行的手機吊飾,或是明星怎麼裝飾自己的手機等等,不過因為歌曲又多又雜,有時候只是為了其中1、2首歌買整本雜誌不太划算,我就會跑去租書店,或是跟同學借來編,甚至還會去奇摩知識+詢問。
▲想要用流行樂當手機鈴聲,最佳途徑就是直接買專門雜誌回家編。
現代人連電話都不打 鈴聲已經不太流行
後來的鈴聲檔案格式已經多到無法記得,比較常見的MP3、AAC、MIDI等等,不常見的3GP、Nokia手機專用的AMR、Motorola手機專用的MOT等等,太多繁瑣的轉檔和傳輸讓人不耐煩,MIDI編曲花時間效果也不是太好,隨著年代進步「原音」變得更受歡迎,MIDI鈴聲就消失在歷史之中。當年最紅的《起笑蛙》,才上線一週就獲得英國唱片銷量第一名,就是因為原音鈴聲爆紅,也是首次因為手機鈴聲間接影響奪得唱片排行榜。
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後,很多人使用手機的方式也都改變,大家開始漸漸習慣用傳訊息甚至視訊功能取代打電話,甚至有人聽到鈴聲還會覺得緊張,所以改用震動或關靜音的人變多了,鈴聲的市場就漸漸消失了。當年有很多手機雜誌都有MIDI鈴聲編曲教學,但我看了之後還是完全不會編,所以就只好花大錢下載圖鈴,那時最想要的MDI鈴聲是龍貓主題曲,結果找不到編譜也都沒得下載,留下20年的遺憾。
▲現代人已經不太會花時間在設定手機鈴聲上,更多人直接把手機關靜音。
29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