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進擊的Intel IDM 2.0、鐘擺節奏與IDF的復活

2021.07.01 03:57PM
照片中提到了Manufacturing process technology、Microarchitectures、45nm,包含了英特爾 CPU 滴答聲、卡比湖、滴答模式、英特爾、中央處理器

天底下任何的產品與服務,都是技術、商業與政治交錯影響後的結果。

硬科技:科科們該怎麼看待得到新執行長的Intel?

Intel新任執行長在3月23日的線上主題演講 “‘Intel Unleashed: Engineering The Future”,帶來幾個爆炸性的重點話題,比較重要的可歸納成以下3點:

  • IDM 2.0:Intel要耗資200億美元興建新的晶圓廠,並投入晶圓代工事業 (Intel Foundry Services)。
  • 重歸「鐘擺 (Tick-Tock)」產品開發節奏:每隔2年升級1次製程世代和處理器架構。
  • IDF的復活:2021年10月舉辦 “Intel One” 以「彰顯創新精神」。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Intel半導體製程篇
硬科技:一路鐘擺到擠牙膏的Intel

比較不重要的,則依序如下:

  • 確定將部份產品外包給台積電,加入跟Apple、Qualcomm、NVIDIA一起擠壓AMD產能的行列,如法泡製以包廠模式,包下台灣載板三雄之首欣興電子擴廠載板產能的模式,讓AMD出不了貨。充分了解「現實世界的殘酷商業策略,往往比帳面上的技術更加的舉足輕重」的道理,正是各位科科與一般科技文青最大的不同點。
  • 在2021年第二季完成7nm製程Meteor Lake(MLT)運算模組的開發作業,並採用Foveros 3D封裝技術進行「多晶片水餃包包樂」,預計2023年量產。
  • 與昔日的死對頭IBM進行半導體設計技術的聯合研究,

硬科技:談談Intel的多晶片水餃封裝技術
硬科技:從AMD的M-SPACE到Intel的Client 2.0
Intel新CEO認證:2023年量產7nm製程Intel處理器

以下就啟動筆者的腦內補完自問自答,希望各位科科不要察覺到這些都是大腦當機產生的亂碼。

Intel投入晶圓代工、和IBM建立合作關係,目的倒底是什麼?

Intel到底怎麼了?找台積電代工一切早有跡可循
硬科技:Intel傲視世界的半導體製程還有重返榮耀的可能嗎?

講白了整個製程技術體系「不再關起門來自己搞自己的」,從產品設計工具到製造設備到整條上下游供應鏈,徹底跟業界接軌,一方面降低自己的研發成本,另一方面增加未來的策略彈性。對於Intel內部的政治意義,則在於終結製造事業群長期作為「國中之國」的軍閥地位。

在過去,Intel一向都極度的獨樹一幟,對於「極致電晶體密度」、「頂級電晶體效能」和「手工電路最佳化」有著近乎偏執的執著,這也讓Intel每逢「因應某個業界的生態系統需求,不得不整合第三方IP」時,幾乎沒有不延期的,那票進軍手機平板機上盒纜線數據機等等應用的Atom核心的系統單晶片,就是最好的例證。

至於Intel是否真心想進軍晶圓代工這件事,畢竟這行的本質是「服務業」,充分與供應鏈高度整合並迅速因應客戶需求 (例如我用了某家EDA工具和某個第三方函式庫,設計出來的晶片,能否在最短的時間內,在某間晶圓代工業者的某座晶圓廠順利投產),才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Intel腦子想的「代工客戶」,恐怕也只有Apple一家別無分號吧。

那Intel恢復鐘擺節奏,意義又是什麼?

硬科技:Intel架構日用一張圖回顧15年來的Intel歷史

Pat Gelsinger回鍋Intel,當年那票Oregon Hillsboro的老將們 (特別是跟Nehalem有關的) 陸續回鍋,形同「班師回朝」,然後又很巧合的,以色列Haifa馬上就有大將離開Intel投奔Google「希望能在以色列建立晶片研發團隊」,這背後的政治意含,再清楚也不過了。

自從Pentium MMX (P55C)、Pentium M (Banias)、Core (Merom)、Sandy Bridge、Skylake、Cannon Lake (Palm Cove)、Ice Lake (Sunny Cove)、Tiger Lake (Willow Cove) 一路建立起「擅長改良」口碑的以色列Haifa研發團隊,獨霸的態勢已經結束了,接著就是長期作為「Intel創新引擎」的Oregon Hillsboro重新掌權,並恢復雙方激烈的內部競爭。

硬科技:歷史上著名的逆轉秀Intel Merom

無論Intel的製程能否跳脫10nm/14nm時期「久久一次,一次久久 (怎麼越看越像第四台購物頻道促銷某種藥物的口號)」的泥沼,釋放Intel被封印已久的研發能量,對AMD以及任何Intel的潛在競爭者,都絕對是天大的壞消息。難道各位科科不會期待,那個創造出Pentium Pro (P6)、Pentium 4 (NetBurst)、Nehalem、Haswell的「激進團體」,又會變出何等驚世駭俗的處理器微架構嗎?

硬科技: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醞釀期(1995-1998)
硬科技: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反擊期(2008-2011)
硬科技: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鐘擺期(2011-2017)
硬科技:從熱情洋溢的Rocket Lake回顧Intel 10nm與14nm製程牙膏史

你怎麼看IDF借屍還魂的Intel One?

筆者還是很想重溫當年Pat Gelsinger作為IDF主人的風采,Intel One的舉辦地點應該還是舊金山的Moscone Center。

就等著看Intel那被視為「媒體或受邀者影響力指標」的邀請名單,透露出來的訊息囉,筆者還真的有點懷念2003年春季到2006年秋季,被Intel抓去連飛6趟美國IDF的回憶。只不過時過境遷,今年就算有幸躬逢其盛,身份也早就不是什麼媒體工作者了。科科。

2 則回應

  • 所以欣興股票還可以買嗎(重點誤
    2021-07-02
  • 所以欣興股票還可以買嗎(重點誤
    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