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真無線主動降噪耳機 WF-1000XM4 動手玩,更舒適、更動聽且降噪再進化

2021.06.17 10:29AM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產品設計、電子產品、設計、產品

Sony 今日宣布最新一代的頂級真無線耳機 WF-1000XM4 ,也是繼 2019 年推出 WF-100XM3 之後的大改版產品,在歷經兩年的變革, WF-1000XM4 不僅有著全新的外型設計,更好的音質,同時也採用全新的 V1 整合晶片在提供更好的音質之餘,亦為 Sony 首款符合 Hi-Res Audio Wireless 的真無線耳機,此外也增添生活防水提升實用性。此次亦在上市前就取得準市售版本進行試用,能搶先聆聽這款自舒適、降噪與音質都大幅升級的旗艦真無線耳機。

WF-1000XM4 將於 6 月 17 日至 6 月 27 日進行限量預購,預計 7 月初陸續發貨,建議售價為 7,990 元。

照片中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字形

▲ WF-1000XM4 整體外形經過重新設計

照片中提到了5027626、SONY O、O SONY,跟索諾斯、索尼影業有關,包含了硬件、電子配件、產品設計、產品、風鏡

▲ WF-1000XM4 與 WF-1000XM3 光是外型就截然不同

Sony 在 2 年前宣布第二世代的旗艦級真無線耳機 WF-1000XM3 ,雖然在當時藉由 QN1e 提供出色的降噪表現與音質,但或許是受到是 Sony 首度與半導體廠商合作開發藍牙晶片,上市初期的韌體有著連接穩定不佳、麥克風收音不理想等問題,不過歷經幾版韌體更新後,至今 WF-1000XM3 無論是音質、機能與降噪表現仍為真無線耳機指標性產品,受到不少商務人士與較重視音質的消費者的推崇。

照片中提到了AR AR、SONY,、WF-1000XM4,跟了索尼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產品設計、電子產品、產品、電子機器

▲ WF-1000XM4 的包裝比起 WF-1000XM3 縮小許多

照片中提到了1000X、SERIES、LED,跟布克斯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產品設計、電子產品、設計

▲包裝大量使用回收紙、竹、甘蔗等,強調包裝未使用塑化原料

此次 WF-1000XM4 的包裝較 WF-1000XM3 小巧不少,僅有前一大包裝的 34% 大,除了此次耳機與充電盒大幅縮小、並且僅提供單一噪音隔離耳塞外,同時也是響應環保的舉措,整個包裝盒採用可重複回收的材質,包括竹、甘蔗與回收紙等材料製成,盡可能降低對

體積更小巧、配戴更舒適

照片中提到了NOS,跟芒果有關,包含了耳、聽力、頭戴式耳機、音響器材、特寫

▲ WF-1000XM4 配戴相當的貼耳

照片中提到了SONY,包含了耳、頭戴式耳機、麥克風、耳機、前額

▲ WF-1000XM3 明顯突出於耳外

WF-1000XM4 雖在產品理念、基本功能承襲 WF-1000XM3 ,但卻是 Sony 工程團隊的全新力作,外觀雖僅縮減 10% ,但藉由自 WF-1000XM3 突出耳朵的設計改為人體工學的貼耳式類客製耳機設計使配戴尺寸大幅縮小,而配戴人體工學亦由 Sony 團隊所蒐集的耳型資料庫分析計算而來。

照片中提到了ONY,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設計

▲半光澤的外觀與表面質感處理酷似 WH-1000XM4

WF-1000XM4 耳機以大面積消光色呈現,表面塗層具止滑效果,側面則有一大、一小的雙圓,大圓為觸控板,甫以較小的金色 Sony 自體,以及在外側收音麥克風開孔的小圓與頂端的聲學開口以金色點綴,符合商務人士與品味人士偏好的低調設計風格。

照片中提到了NOT F OR SAL、MODEL YY294R,包含了塑料、產品設計、產品、塑料、設計

▲充電盒對比 WF-1000XM3 小了 40%

照片中跟麥格理集團有關,包含了風鏡、Optoma NuForce 是免費的、風鏡、無線耳機、奧圖碼公司

▲打開充電盒可看到 LED 指示燈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產品設計、電子產品、設計

▲充電孔在背面而非上一代的底側

照片中提到了CEX、XPERIA,跟索尼Xperia XA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鏡頭、相機、產品設計、光學

▲ WF-1000XM4 的充電盒支援無線充電

除了耳機主體尺寸縮減以外, WF-1000XM4 的充電盒設計亦有相當大的改變,尺寸大幅縮減達 40% ,充電盒整體殼體採用與耳機同樣的消光色塗層,此次底部除了採用可把充電盒放置在桌上的平整設計外,還支援無線充電功能,搭入如 Xperia 1 II 或是即將推出的 Xperia 1 III 等具備反向無線充電的手機可使用無線充電。

照片中包含了產品設計、產品、設計、微軟Azure

▲噪音隔離耳塞為三重舒適耳塞的全面進化版本

同時搭配全新開發的噪音隔離耳塞兼顧舒適性與隔音效果,利用外側與三倍舒適耳塞相似的泡棉材質結合中央的矽膠材質,使與肌膚的貼合面能夠透過發泡材質的特性密合且舒適,使耳機隔絕外界聲的效果提升,內部的矽膠材質則能夠使聲音更為穩定,並使耳塞套入耳朵更為容易。

以 SiP 設計整合藍牙與降噪功能的 V1 晶片

照片中提到了11、SONY、Integrated Processor,包含了索尼 v1 處理器、索尼WH-1000XM4、索尼WF-1000XM3、主動噪音控制、了索尼

▲ V1 晶片透過 SiP 封裝在單晶片整合藍牙與音訊、降噪

在 WF-1000XM3 的設計中,為了提供更好的主動降噪效果, Sony 當時是採用與半導體廠共同開發的藍牙晶片搭配外部的 QN1e 解碼與主動降噪整合晶片,不過 WF-1000XM4 為了縮減體積與提高能源效率,採用全新開發的 V1 晶片,透過 SiP 系統級封裝方式,把藍牙、降噪與 DAC 等機能封裝在小面積的晶片上。

▲ LDAC 能夠提供 990Kbps 的最大頻寬,並支援最高 24bit 96kHz 的取樣率

V1 晶片繼承 WF-1000XM3 的藍牙與 QN1e 雙晶片的所有重要特色,但同時也更為先進,以音質而言, V1 晶片除了具備 DSEE Extreme 音質強化技術外,更支援高音質藍牙音訊編碼 LDAC ,意味著搭配具備 LDAC 的手機可直接原生接收 990Kbps 、最高 24bit 96kHz 取樣率的音樂品質,尤其近日如 KKBOX 開始開放無損音質與高音質串流, LDAC 的高頻寬亦能發揮這些無損與高音質音樂的表現。

另外在降噪的功能部份, WF-1000XM4 借助 V1 晶片的處理性能與更好的外部麥克風配置,對比原本就相當出色的 WF-1000XM3 的降噪表現又更為進化,且開啟環境音模式也比 WF-1000XM3 更自然;此外針對戶外使用, Sony 亦強化風切噪音的消除能力,除了 WF-1000XM4 的貼耳造型與收音麥克風的外框能降低風切噪音外,在軟體部分亦把降低風切噪音改配置在降噪的相關功能而非原本的環境音功能,使用上更為直觀。

除了音質、降噪提升以外, WF-1000XM4 也提供個人化 EQ 功能,且如同 WH-1000XM4 一樣可在 LDAC 高音質模式下使用,除了預設的幾項音質以外,亦可提供兩組個人化自定義的調音。雖然功能提升許多、耳機框體也縮小,但開啟降噪的最大續航力則自 WF-1000XM3 的最大 6 小時進一步提升到 8 小時,也顯示 V1 晶片具備更好的能源效率。

搭配機能豐富的 Heapphone Connect 8.0 介面

▲ WF-1000XM4 支援 Android 與 Windows 的藍牙快速配對功能

隨著 WF-1000XM4 的上市, Sony 耳機專用的 Headphone Connect 也更新到 8.0 版本,基本介面大致延續原先 7.0 系列的設計,第一次搭配 WF-1000XM4 也仍舊會提出建議針對 360 Reality Audio 聆聽體驗的耳型拍攝,另外像是可藉由手機感測器推估情境的 Sense Engine 、或是依照定位自動切換設定等功能也一併保留。

照片中提到了15:25 张、令 V 100%、WF-1000XM4,跟阿什利家居店有關,包含了屏幕截圖、產品設計、產品、字形、線

▲減少風聲終於被歸納在降噪的功能,而非 WF-1000XM3 把減少風切放在環境聲音裡面

機能面與 WF-1000XM3 看似相近,不過由於產品特性不同,在 Headphone Connect 有部分的細節不盡相同,舉例來說, WF-1000XM3 的風切降低是配置在環境音模式的左方第二格,等於在使用上若需要減少風切,就會占用環境音模式的設定;而 WF-1000XM4 的環境音模式則是配置在降噪項目,以勾選的方式啟動,同時也提到開啟後的電力消耗將會加速。

▲桌面小工具可快速切換等化器並顯示電量與當前的彈性因效控制情境模式

另一個不同點則是電量的顯示方式,受惠於更精確的管理 IC , WF-1000XM4 現在的電池電量是以 1% 為單位顯示,對使用者也相較 WF-1000XM3 的 4 階段電力更容易掌握,否則如先前的顯示方式很可能在來不及反應前耳機就會沒電,同時消費者亦更容易自兩邊電池的消耗情況掌握電池是否出現異常,不過一般來說筆者使用 WF-1000XM3 與 WF-1000XM4 都是右耳的電力消耗稍微快一點。

照片中提到了15:58 9 S M { •、*以 Va 098%、WF-1000XM4,跟外星人軟件、阿什利家居店有關,包含了屏幕截圖、產品設計、牌、產品、屏幕截圖

▲縱使使用 LDAC 與開啟 DSEE Extreme 仍能啟用個人化調音

雖說 WF-1000XM4 本身也強調調音以 Sony 一貫的水準進行,不過消費級耳機的使用者不少人仍會有自己對聲音的想法, WF-1000XM4 也如同 WF-1000XM3 一樣可透過 Headphone Connect 進行調音,除了預設的幾項調音以外,還可提供自定義,且更重要的是 WF-1000XM4 與耳罩式主動降噪藍牙耳機 WH-1000XM4 相同,即使使用 LDAC 編碼連接亦可套用個人化音訊設定。針對一般串流服務或是串流影音的壓縮音質,亦可自 app 項目 DSEE Extreme 進行音質補正。

全面改善的佩戴感與舒適性

照片中提到了YY2948、MALAYSIA、5V=,包含了硬件、產品設計、設計、產品、電腦硬件

▲ WF-1000XM4 人體工學設計搭配新設計的隔音降噪耳塞,配戴更為舒適且隔音效果更佳

無論是 Sony 首款主動降噪真無線耳機 WF-1000X ,或是上一世代的 WF-1000XM3 ,配戴感皆是比較被消費者所詬病的地方,主因是由於結構設計相當的厚,導致耳機的重心也較朝向耳外,當時 WF-1000X 與 WF-1000XM3 是透過搭配比一般 Sony 耳機矽膠耳塞更長的 長型混合式矽膠耳塞提升配戴穩定性,但除了配戴侵略性較高以外,也有部分外耳孔較淺的使用者不易配戴的問題,其次朝外側的重心也不利在行走中維持穩定。

照片中提到了ANOS,跟目標公司有關,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耳機

▲相較 WF-1000XM3 由於配重關係使用比一般更長的耳塞, WF-1000XM4 的噪音隔離耳塞就貼近常見耳塞的深度

而 WF-1000XM3 考慮到使用者舒適性,除了長型混合式矽膠耳塞以外,還提供採用發泡材質的三倍舒適耳塞,不過由於長度較矽膠耳塞短,配戴的穩定性反而來的不理想,其次使用三倍舒適耳塞也會導致聲音透明度較差。

照片中提到了SONY,包含了硬件、產品設計、音響器材、塑料、電子機器

▲雖然尺寸僅縮小些許,不過重新分配機構使得 WF-1000XM4 更為緊湊

為了解決配戴感與重心問題, WF-1000XM4 採用與前兩世代產品截然不同的人體工學設計,雖然少了點科技感,不過從音樂發燒友的角度, WF-1000XM4 的外型反而較接近類客製耳機的設計,除了使用 V1 高度整合晶片縮減電路體積以外,更藉由內部組件的重新分配與新設計的聲學音腔,使耳機更貼和耳型,減少前兩世代重心外移導致耳孔處不舒適的問題。

照片中包含了珠寶製作、鈷藍/ M、鈷藍/ M、首飾

▲噪音隔離耳塞

此外, WF-1000XM4 的耳塞也採用全新設計的噪音隔離耳塞,在概念上兼具長型混合式矽膠耳塞與三倍舒適耳塞的特質,採用標準耳塞長度(畢竟 WF-1000XM4 不像前兩代突出),外層使用聚氨酯記憶海綿構成,中心為矽膠材質,透過記憶海綿的特性提供舒適而高隔音性的特質,同時借由中央橡膠柱體通道維持聲音的品質。

照片中跟MAC化妝品有關,包含了特寫、降噪耳機、電腦、音響器材、索尼WH-1000XM4

▲ WF-1000XM4 搭載新開發 6mm 單體,磁體較 WF-1000XM3 的單體大 20%

WF-1000XM4 也同時自數位與類比兩方面提升音質, WF-1000XM4 所使用的 V1 整合藍牙晶片使用全新的藍牙 5.2 規範架構,搭配全新的音訊處理器與音訊放大技術,單體雖與前一代同為 6mm ,不過除了新設計的聲學音腔外,透過加大 20% 磁鐵進一步提升聲音品質,使得 WF-1000XM4 在音質達到與頸掛式藍牙耳機 WI-1000xm2 相同的層級,僅由於腔體設計音場略減。

更進化的主動降噪與被動隔音

照片中跟NoCopyrightSounds有關,包含了產品設計、設計、電子機器、電子產品、產品

▲ WF-1000XM4 在隔音與降噪性能皆勝於 WF-1000XM3

戴上 WF-1000XM4 ,在探討音質前,還是先前 WF-1000XM4 主打的降噪功能體驗起, WF-1000XM4 相較 WF-1000XM3 無論是主動降噪技術或是被動隔音都採用全新的技術與設計,在主動降噪方面採用性能更高、反應速度更快、且針對高頻噪音減少部分進一步加以改善,而被動隔音則是仰賴全新的噪音隔離耳塞,兼具記憶海綿的聲音衰竭能力與保有舒適與音質。

▲可藉由判斷最佳耳塞尺寸確認當前的耳塞尺寸是否合宜

由於 WF-1000XM4 與前身同樣還未具備漏音補正的功能,故要發揮最好的噪音消除表現,確認耳塞的密合度就顯得相當重要,此次 Sony 在 Headphone Connect 針對 WF-1000XM4 加入耳塞密合度確認的功能,透過按下按鈕後,耳機會傳來些許的聲響,而後畫面會顯示耳塞是否密合,像筆者的情況是右耳需換上 L 號,左耳則維持 M 號。

照片中跟麥格理集團有關,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產品

▲ WF-1000XM4 在環境噪音的抑制能力更勝前一世代

受惠新式噪音隔離耳塞與降噪演算法,筆者認為光是在室內環境, WF-1000XM4 啟動降噪的效果就顯著優於 WF-1000XM3 ,對一些機具如電扇的馬達、冷氣的壓縮機運轉聲皆有更好的抑制,同時耳塞本身的隔音效果也較三倍舒適耳塞更為理想,在一般辦公與室內環境開啟音樂後,除了如自動咖啡機或是聊天情緒高昂的喧嘩外,外幾乎不太會聽到附近的聲響。

不過戶外噪音消除的表現是筆者認為更能體會 WF-1000XM4 降噪技術提升的關鍵,此次藉著不得不出外購買食材,在街道中帶著 WF-1000XM4 ,如車輛行進的引擎低頻共鳴或是按壓喇叭產生的高頻噪音等,皆較前一代產品有更好的反向抵消,雖不是把聲音完全隔離,但卻大幅減少噪音產生的不舒適。

照片中跟NoCopyrightSounds有關,包含了產品設計、設計、電子機器、電子產品、產品

▲設計更貼合、收音麥克風開孔針對風切強化搭配高效能的降噪演算, WF-1000XM4 更不受風噪影響

更值得讚賞的是 WF-1000XM4 的減少風噪較 WF-1000XM3 進化不少,不過 WF-1000XM4 的風噪降低是從設計與降噪兩方面的協作而改善,不單純只是降噪演算法的提升; WF-1000XM4 貼耳的造型,搭配外部麥克風的收音孔設計減少風吹過造成的噪音,從收音面開始減少風切,故同樣在微風吹拂的情境甚至不太會有風噪。而在巷弄中較常遇到就是由於建築物產生類似落山風的強風效應,在遇到這樣的情況,只要開啟自動風噪消除,比起前一代能大幅地降低風切的刮耳噪音,並且能夠承受的風也更高,目前還未遇過因風切爆音的情況,

而此次 Sony 特別強調環境音模式比起上一世代更為自然,不過畢竟環境音是透過外部麥克風收音後混入耳機內,筆者發現若將環境音強度切到最右側時,環境生的增益仍有過強的情況,導致外部聲音聽起來比實際更大,筆者個人建議約調整到 3/4 左右是最為自然的。

大幅提升的音質

照片中提到了15:59 @自M8。、*以 Va 098%、WF-1000XM4,跟外星人軟件、阿什利家居店有關,包含了屏幕截圖、屏幕截圖、產品、牌、線

▲若要使用 LDAC 編碼享受最好的音質傳輸需要選擇聲音品質優先,穩定連線優先會以 SBC 或 AAC 連接

音質也是此次 WF-1000XM4 相當強調的升級重點, WF-1000XM4 改善音質的關鍵來自新單體技術與全新的 V1 整合晶片,相較 WF-1000XM3 僅支援 AAC 與 SBC 格式, WF-1000XM4 更支援 LDAC 編碼,搭配 Android 手機可使用更高的傳輸頻寬乘載音訊細節,同時可支援 24bit 96kHz 編碼率,雖然 WF-1000XM4 也搭載 DSEE Extreme 音質補正技術,不過自然輸入的音訊越完整,聆聽的細節就會更好。

搭配支援 LDAC 格式的 Android 智慧手機時,若選擇穩定優先,則會使用頻寬使用量較低的 SBC 或 AAC 編碼,若選擇音質優先則會以 LDAC 進行傳輸, Headphone Connect 在音樂播放時即可看到使用的編碼格式;不過要注意的是若使用 LDAC 編碼,則受到頻寬需求較高的影響,連接的穩定距離會稍短,同時在訊號干擾較多的地方可能兩三個小時左右會出現一次瞬間斷訊問題,但筆者認為問題不算大。

在同樣以離線模式存放的 KKBOX 音樂做為比較基準,筆者認為 WF-1000XM4 使用 LDAC 格式連接的價值會在聆聽無損音質有顯著的提升感,畢竟 LDAC 的頻寬超越 AAC 所限制的 320K ,能夠承載更多的資訊量,若聆聽無損級音樂,確實搭配 LDAC 編碼可感覺到聲音的連續性提升,高低頻的延伸感也更出色,不過可能受限單體尺寸與晶片性能,筆者認為同一首音樂的 Hi-Fi 無損與 Hi-Res 無損格式在 WF-1000XM4 的落差不像自 320K AAC 提升到 Hi-Fi 無損明顯,筆者認為對音樂愛好者應該可考慮以 Hi-Fi 格式為主即可。

照片中包含了風鏡、產品設計、風鏡、電腦鼠標、產品

▲ WF-1000XM4 音質仍以消費流行為導向,貼近 MDR-1AM2 的調音風格

WF-1000XM4 的調音基礎仍維持在 Sony 自 MDR-1 起的 Sony 品牌識別音色,定位在消費級距與音樂愛好者的隨身耳機的 WF-1000XM4 並未因此以發燒級的 IER-Z1R 或是監聽級產品 IER-M9 的風格作為參考方向,基本風格比較近似 MDR-1AM2 的 Sony 流行音樂風格,風格較為活潑鮮明,旨在迎合一般日系流行音樂欣賞的調音。

不過與有著類似調音方針的 WF-1000XM3 比較之下, WF-1000XM4 的整體表現提升相當明顯,即便是以 AAC 格式聆聽,除了細節資訊與分離度顯著提升以外,空間音場更為擴大,聆聽較大編制的配樂或是觀看影片時,也受惠音場擴大而更具臨場感,不過畢竟單體僅 6mm ,加上腔體空間、真無線耳機的驅動等因素,音場仍比起如 XBA-N3 略小。

照片中提到了ANOS,包含了索尼 wf 1000xm4、索尼WH-1000XM4、索尼WF-1000XM3、主動噪音控制、了索尼

▲ WF-1000XM4 的全新 6mm 單體搭配 V1 晶片帶來全面性的音質提升

若與筆者印象中相近價位的競品聲音相比,若偏好發燒鑑賞調音的消費者,應該還是會比較喜歡開啟發燒調音後的 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2 ,而無法再進行調音的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則是有著巨量的低頻包圍但細節較差,至於 WF-1000XM4 則是在主流流行樂偏好的明亮輕快還兼具細膩,同時亦可透過自訂調音稍作一定程度的個人化,畢竟風格走向。

此外,針對通話需求, WF-1000XM4 除了波束成型麥克風以外,進一步結合骨傳導拾音器,使聲音的收音更為準確,並進一步將環境音與通話的收音進行更精確的分離,使 WF-1000XM4 用於通話的品質更佳,且透過骨傳導拾音器的輔助, Speak to Chat 功能也能更準確的辨識是否為使用者發聲,降低被他人的聲音觸發的機率。

實際使用續航力表現驚豔

真無線耳機在幾年前較被詬病的即是續航力與穩定性,兩年前的 WF-1000XM3 則是試圖證明加入主動降噪後仍能維持相近的電池續航力, WF-1000XM4 則是在官方標示的主動降噪續航力自 6 小時提高到 8 小時,不過據筆者先前使用 WF-1000XM3 約一年半,在實際環境開啟降噪的續航力已經剩下 3 小時左右,一開始也質疑 WF-1000XM4 的電力表現是否如標示一樣出色。

而筆者在實際環境中使用,在固定於座位搭配 LDAC 模式使用,聆聽 3 個多小時,電力仍有近 50% ,開啟降噪(不開啟自動風切偵測)搭配 LDAC 則約可聆聽 5 小時左右,不過自動風切偵測的開啟與否也是個關鍵,筆者啟用自動風切偵測,縱使是在固定室內環境中,續航力似乎會比起關閉自動風切減少半小時到一小時不等,筆者建議若是在沒有明顯風吹的室內環境可以關閉此功能延長續航表現。

照片中提到了17:55 O O OM •、**: VE a 197%、WF-1000XM4,包含了硬件、電子產品、產品設計、電子零件、音響器材

▲開啟 LDAC 、主動降噪聆聽音樂的電力變化

雖說現在有不少真無線耳機都已經標示續航力可達到 8 小時以上,但別忘了筆者的測試情境是在開啟藍牙頻寬使用幾乎高出一倍的 LDAC ,若是完全關閉降噪與使用 AAC / SBC 編碼,則實際續航力能夠超過 8 小時,筆者認為 WF-1000XM4 在兼顧體積、功能與音質下仍有如此的續航力表現已是相當出色。

再次展現 Sony 音響技術力的進化之作

就如一開始所提的,即便是到了今日, WF-1000XM3 也依舊是一款出色的主動降噪真無線耳機,而 WF-1000XM4 則是展現 Sony 音響工程團隊仍不斷在技術精進與突破,自設計、技術重新來過,幾乎可說是自音質、降噪、配戴體驗再往上提升整整一大階的層級,比起同屬 1000X 家族的藍牙主動降噪耳罩式耳機 WH-1000XM3 到 WH-1000XM4 有更顯著的落差。

照片中提到了ENOS,跟目標公司有關,包含了音響器材、音響器材、產品設計、設計、電腦硬件

▲ WF-1000XM4 在降噪、音質與舒適性提升到全新的境界,但較同級競品的價格仍經濟實惠

筆者認為, WF-1000XM4 透過新設計的框體與耳塞,使得配戴更為舒適,同時降低外部麥克風的風切噪音,此外透過 V1 晶片與新單體進一步帶來更細膩的音質,降噪與噪音隔絕的能力也顯著升級,更不用說實際使用的續航力顯著延長,若是以追求新技術與更好的體驗, WF-1000XM4 絕對不會讓人有買前一代差異也不大的感覺,是由裡到外都脫胎換骨的 Sony 主動降噪真無線旗艦,且對比業界其它頂級真無線耳機, WF-1000XM4 仍然高貴而不貴。

照片中提到了型號:WF-1000XM4、|真無線入耳式、|6mm封閉式動態,包含了音樂、可能、咕ブログ、かたつむりクラブ、博客

1 則回應

  • 這也太廣告文了吧
    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