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和蚊子大戰幾百年了,誰勝誰敗到現在還沒有結果,每年仍然有超過100萬人死於登革熱和日本腦炎。就讀京都教育大學附屬高校2年級的田上大喜發現他的妹妹很容易被蚊子叮,就開始研究這其中的因果關係,發現蚊子對「襪子」特別有反應。原來每個人的腳上存在著很多細菌,愈容易被叮咬的人擁有的菌種愈多,這些細菌平日和人類相安無事,不過某些細菌產生的脂肪酸和化學物質會引起蚊子興奮與產生吸血的慾望(?)。
後來田上君做了實驗,請妹妹用酒精把腳從腳踝擦到腳底板與不處理的腳丫子做比較,同樣5分鐘內不處理的腳被訂了81處,而有消毒過的少了1/3。不過一般只要用肥皂除菌也可以達到減少被叮咬的效果,但是能持續多久可能就因人而異了。
市面上有許多防蚊劑,大約分為三大類:
1、以強烈氣味驅蟲。像是香茅、桉樹、薄荷類,對身體比較溫和有驅蚊效果但不持久,需要勤補充。
2、強力殺蟲劑。如除蟲菊精類、四氟苯菊酯…等,用在蚊香或是環境消慣,要避免接觸與吸入。
3、防蚊液。成份如待乙妥、埃卡瑞丁…等,可直接接觸皮膚是市售常見的防蚊產品,但是有塗的地方有效,沒塗的地方還是容易被叮,記得要抹均勻一點。有效時間長達4~6小時。
這裡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