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旗下客製化耳機品牌 Just ear 在 2018 年正式進軍台灣市場,在疫情爆發前,品牌創辦人松尾伴大亦多次造訪台灣與經銷夥伴、品牌愛好者、發燒友交流,而今年除了與知名動漫歌手春奈露娜合作推出特別版本 XJE-MH/LUNA 以外,也首度針對海外市場的玩家,推出專屬於當地發燒友的特別調音版本,針對台灣市場的特別版本以 XJE-MHRTW20 作為型號,從即日開始接受台灣燒友訂購,而日前也搶先體驗試聽機版本,一探在松尾先生心中台灣玩家喜好的 Just ear 之聲。
▲ Just ear 是由第五代耳型職人松尾伴大在 2014 年一手創辦
創立於 2014 年的 Just ear ,是由 Sony 第五代耳型職人松尾伴大一手創辦,創立初期原獨立於 Sony 影音部門以外,隸屬 Sony 專業設計分公司 Sony Engineering ,而後在集團重整後重新併入 Sony 影音部門,不過由於客製化耳機的特殊性, Just ear 的發展方針、產品開發仍由松尾伴大負責多數部分,是 Sony 影音部門當中相當獨特的子品牌。
雖然目前客製耳機品牌如雨後春筍,不過 Just ear 除了是高單價取向以外,比起當前高階客製耳機以多單體方式作為主流,輔以分頻線路、物理方式等調音, Just ear 每一款產品都是採用單一動圈搭配平衡電樞,以簡單的兩顆單體搭配松尾伴大獨創的 Ban-Dynamic 物理分頻理論,構成每一款型號多元且獨特的音色。
▲ Just ear 推出多款與知名動漫相關的聲優、歌手與製作人的合作耳機,照片為與歌手 LiSA 合作的 XJE-MH/L1SA
也由於此種獨特的分頻技術, Just ear 除了常規型號、聯名合作型號以外,亦在日本提供需要採用預約制一對一調音的全客制化調音 XJE-MH1 ,是許多對特定音色有需求的專業音樂人與狂熱發燒友喜歡的一項服務,可惜的是至今此項服務仍僅限日本當地,然而當前 Just ear 提供的聯名型號耳機皆是由合作藝人以 XJE-MH1 服務作為基礎的特別調音版本。
受益於 Just ear 獨特的物理調音與分頻技術,相較以多單體配置的客製耳機競品常因遷就殼體空間造成與試聽機的音色落差, Just ear 的耳機更能把趨近試聽機表現的聲音帶到每一支客製耳機,當然由於客制化後的密閉程度較試聽機的耳塞密合度更高,對於低頻的表現會更為低沉且到位。
▲ Just ear 耳機至今皆以單純的一圈、一鐵雙單體搭配物理分頻技術構成,卻能調整出不遜於多單體配置的多元音色版本
另一項與其它客製耳機不同的地方則在於外觀設計,一般客製耳機品牌多可提供豐富的殼體配色、側殼飾板選項,然而也會造成各家客製化耳機難以區分品牌的情況;松尾伴大希望 Just ear 的耳機能夠一眼就被認出,故至今為止仍僅提供單一的水藍色殼體搭配金色動圈模組側蓋的風格,僅在側蓋刻有耳機的型號做為區別,能夠一眼認出也是 Just ear 耳機的特色之一。
在 Just ear 創立的幾年以來, Just ear 多次與日本聲優、動漫歌手、作曲家等合作,推出數款期間限定的聯名型號,同時也與集團的 Walkman 部門共同為新款的 Walkman 提供特別調音型號,不過今年特別為不同市場打造專屬調音,提供不同國家音樂愛好者專屬的音色體驗,也是 Just ear 品牌創立以來的創舉。
▲與其它版本可看到金屬側蓋刻有 Taiwan Special Edition 字樣
回到此次的主角 Just ear XJE-MHRTW20 上,筆者拿到的期間 Sony 還未把產品專屬介紹頁面上架,加上該款耳機也是台灣專屬的產品,只能從基本資訊與自己聆聽的體驗介紹這款耳機;從官方的說法, Just ear XJE-MHRTW20 的調音是以松尾伴大接觸台灣合作通路、玩家與台灣流行的音樂風格後,以 Just ear 理念所呈現的一款特別版本。
▲縱使是透明殼體也難以看出調音手法
如同 Just ear 產品一貫的風格,縱使是水藍色透明的殼體設計,仍是難以從外觀看出耳機的調音方式,唯獨金屬動圈模組外蓋上的 Taiwan Special Edition 字樣看了就令人備感愉快,畢竟不是每個客製化耳機品牌都會願意為單一市場進型調音,顯示松尾伴大相當重視台灣消費者的喜好與需求。
雖然在撰文的當下還並未取得松尾伴大的調音參考的細節,不過有提到 Just ear XJE-MHRTW20 不光只是針對音樂風格的調音,也考慮到當地消費者對於播放設備的喜好, Just ear XJE-MHRTW20 在調音也特別針對有著金磚之稱的 NW-WM1Z ,還有在台灣銷售遠優於預期的頂級可攜播放器 DMP-Z1 ,故這次 Sony 也提供 NW-WM1Z 作為搭配,筆者相信以 Just ear 的使用者而言,擁有兩款播放機應該不是甚麼大問題就是。
▲標準線材自今年起可選擇 3.5mm 單端或是 4.4mm 平衡
筆者必須先說,由於這對 Just ear XJE-MHRTW20 試聽機可能是熱騰騰剛到台灣,以初開聲的表現筆者差點就誤會它的調音方式,在前 48 小時前, Just ear XJE-MHRTW20 的低頻有顯著超量的情況,甚至比起 XJE-MH2 Club Sound 的低頻還要更多,不過 48 小時以後低頻就漸漸收斂,此時應該才是屬於 Just ear XJE-MHRTW20 真正的調音風格。
▲ XJE-MHRTW20 的音色酷似更為甜美的 Club Sound ,或是低頻較札實的 Listening
從聆聽的感受,筆者認為 Just ear XJE-MHRTW20 有著介於 Club Sound 與 Listening 之間的特質,承襲 Club Sound 較低沉的低頻,卻又有著 Listening 的透明甜美與高頻延伸感,某種程度可說是把兩個願望一次滿足的風格,畢竟從筆者評測 XJE-MH2 系列時,就認為 Club Sound 的延伸感不足且人聲表現力不足,而 Listening 甜美有餘但低頻較為鬆散, XJE-MHRTW20 則是設法在這兩種基礎調音取得均衡點。
▲頂級可攜播放機 DMP-Z1 亦為 XJE-MHRTW20 的調音參考基準之一
不過從筆者個人的偏好, XJE-MHRTW20 的低頻的感雖不會導致中高頻衰退或是人聲被掩蓋,但低音的力道還是稍微多了一些,不過筆者額外推測,如果是把線材換成更著重中頻、低頻較鬆散的 Kimber Kable 升級線 MUC-M12SB1 ,或許拎聽起來的壓力會更低,只是筆者還無法確認是否在調音時有把 MUC-M12SB1 的特質納入考量,但印象中記得 Sony Walkman Team 的幾位工程師的 Just ear 耳機似乎都搭配 MUC-M12SB1 使用。
▲秉持 Sony 耳機以" for / and by Misic Lovers "的理念,松尾伴大將個人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對台灣樂迷的支持化為 XJE-MHRTW20 的調音
與 Just Ear 同屬高價位的客製耳機市場多半是建立在消費者與品牌的信任與喜愛, 雖然 XJE-MHRTW20 不像先前幾款聯名產品有著名人加持,也不同於 XJE-MH2 以呈現 Sony 三種經典之聲為目的,完全是為台灣 Just ear 發燒友偏好的聲音而生,不過畢竟聲音的喜好是相當主觀的,是否符合台灣發燒友對於適合台灣主流音樂類型調音的預期,還是得親自試聽才能體驗箇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