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依循先前的模式,在推出筆記型電腦版本的 Ryzen 5000 APU 後才宣布桌上型的 Ryzen 5000 G APU ,而且如同去年宣布 Ryzen 4000 G APU 一樣, Ryzen 5000 G APU 初期仍僅限提供給系統商或是供整機組裝搭配,最終是否會開放零售仍是未知數。
雖說對全球多數玩家,此次官網的宣傳標語" Power Your Next GG "沒甚麼問題,但台灣消費者應該會覺得念起來哪裡怪怪的...
▲ GE 版本為 35W 低電壓版本,另外對外通道為 PCIe 3.0 而非 Ryzen 5000 CPU 的 PCIe 4.0
Ryzen 5000 G 系列 APU 共有三款產品、最高 8 核心, GPU 架構仍為可支援 Fluid Motion 的 Vega 世代,每一款產品再提供標準版本與低電壓的 GE 版本,可預期 GE 版本將不會出現在一般通路。此次包括 8 核心 16 執行緒的 Ryzen 7 5700G / 5700GE , 6 核心 12 執行緒的 Ryzen 5 5600G / 5600GE 以及 4 核心 8 執行緒的 Ryzen 3 5300G / 5300GE 。
值得注意的是, Ryzen 5000 G 系列與筆記型電腦版本的 Ryzen 5000 APU 有同樣的架構特性,也就是雖為 Zen 3 架構,然而 PCIe 通道仍為 PCIe 3.0 ,這意味著若是搭配 PCIe 4.0 SSD 或是新世代 Radeon RX 5000 、 Radeon RX 6000 與 NVIDIA RTX 30 系列顯示卡,則無法發揮 PCIe 4.0 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