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接受史丹佛但學工程學系「工程英雄」殊榮時,和時任史丹佛大學校長John L.的對談實錄,雖然已經有七年之久,而且這個訪問的內容算是各種訪談中的老調重彈,但從張忠謀的口中再講出來還是很令人感動,特別引言人 NVIDIA 創辦人黃仁勳談到:「世界上有許多成功的人士,但英雄依然是少數的...張忠謀在我心中就是英雄。」
黃仁勳眼中的張忠謀:真英雄
黃仁勳在引言中說到,台積電的策略和核心價值,沒人懷疑是革命性的,進而改變世界。20年前我遇到張忠謀時,當時如果你要做出一塊晶片,你必須同時設計晶片並建立晶圓廠滿足這兩個條件才能完成,門檻極高。
張忠謀發現了這個困難點,決定讓台積電成為一個平台公司,專心「製造晶片」而不作出自己的晶片,好讓晶片設計公司可以毫無建廠壓力下做出各種晶片產品,所謂的「IC設計公司」是因為台積電的定位才誕生。
這裡所謂的平台公司意思是:技術領先、產能足夠、價格實惠、承諾交期。不過20年前張忠謀在新竹就不斷地跟我說,台積電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正直和誠信。這是什麼意思,意思是當客戶真正相信你的時候,台積電才能成就出一個平台。
也因為如此,半導體體產業才能擺脫製造成本的大門檻,一直持續進步發展。黃仁勳笑著說,有沒有什麼東西,我們雖然看不到它,不能沒有它,有的,就是空氣和台積電。
你可以再看這篇:「華人科技界的堅貞友誼, NVIDIA 將黃仁勳與台積電張忠謀的故事繪成紀念漫畫贈與張忠謀」。
黃仁勳張忠謀誠信的故事
1999年一個星期五中午黃仁勳和張忠謀的會議,每次張忠謀拿出他手中的黑色小本本,都會讓我不寒而慄。不是因為張忠謀對掌握報價是如此的精準,張忠謀可能還記得當時我需要多少晶圓,我們當時很輕鬆的聊天,我也提到明年我需要多晶圓產量,張當時就記在他的筆記本後就說很開心跟你聊天就走了,沒想到當時是他正在蜜月旅行,我意外地參與了他的蜜月旅行。
後來台積電完全承諾了黃仁勳所需要的晶圓產量,這就是誠信。
▲2014年張忠謀接收史丹佛大學工程學系「工程英雄」殊榮講話實錄,與談人為當時史丹佛校長 John L.
張忠謀再聊台積電創立的過程
晶圓代工這個新的商業模式一出現,同時影響了半導體界和台灣的科技界,張認為晶圓代工現在認為是一個非常棒的想法,但在那個時候,其實就是在找出解決問題(IC設計公司資本支出太高)的方法。
在那個時代,優秀的公司不會找上台積電,他們會找Toshiba、Hitachi和NEC等公司,甚至是TI和Intel來做製造服務。
那個時候他們覺得台積電的技術還不夠好,但大勢所趨,在90年代初期只有20家的晶片設計公司,但走到現在已經超過400家,需要製造晶片的量非常大,台積電承接了這樣的趨勢。
台積電不是第一家晶圓代工廠,但後來成為最成功的晶圓製造商,台灣大部分的代工業毛利都只有4-5%,這樣就沒辦法拿出錢來做更多的事情。
張忠謀相信一家全球等級的成功公司,在行銷業務上都必須要很大的著力,加上研發的努力,這樣就能拉出40-50%的毛利。張希望台積電成為這樣的典範,這就是台積電對台灣產業的意義。
為什麼台積電可以一直純粹專注在「代工」這件事而不作其他業務發展,張說他開始台積電以前,從1955年開始已經在半導體產業超過30年,在台積電之前我管理德州儀器時,當時德州儀器已經做上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意。
張說我當時在德州儀器已經是「登高而望遠」的程度了,完全沒有競爭對手,所以我需要自己開創一條新的道路,找到這條道路就要發現產業的問題,所以我才開創了晶圓代工模式。就像台下的黃仁勳可以研發出最強的顯示卡,但如果自己建設廠房的話,就會因為資本支出過大而發生困難。
編註:這也觀察到一件事,如果不是張忠謀來開創台積電的話,晶圓代工這個業務絕對做不大,因為當時世界上研發晶片的大廠就不到20家,如果沒有過去張忠謀在德州儀器的關係的話,這些大廠不可能看上台積電並下訂單。
張忠謀提到,在進到史丹佛以前他就在半導體產業工作,並只花了2.5年就拿到博士學位。他還開玩笑說,他在唸MIT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但因為已經在半導體產業工作了再去史丹佛,能夠完全在這個學校取得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自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用功投入的學生(John L.:所以你只花了二年半就拿到博士學位)。
張忠謀回應:是去台灣而不是回台灣
John L. 問到張忠謀說你回到台灣,張馬上糾正他說是「去台灣不是回台灣」,「台灣對我來是個奇怪的地方,」
張說去台灣的時候,當時台灣工研院已經發展半導體十年,工研院從RCA取得CMOS的技術。工研院的問題是當時只有計畫沒有執行,RCA的技術也只有上一代的技術。我1985年到台灣工研院才剛要弄第二代技術移轉,當時我就用了這個技術開啟了台積電,並請工研院支持台積電前十年的發展。
註:1974年7月,潘文淵專程回台,在圓山飯店閉關一週撰寫「積體電路計畫草案」,寫完後於第一時間送達經濟部,孫運璿隨即召開專案會議,並在8月17日正式核定該計畫。
隨後潘文淵在美國召集海外學人組成電子技術顧問委員會(Technical Advisory Committee;TAC),並遴選RCA公司作為技術轉移的合作夥伴,選定引進積體電路中的「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技術,同時在工研院成立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後擴大為電子工業研究所),作為發展「積體電路計畫」的執行單位(引文來源)。
張忠謀募資成立台積電過程:政府全力幫忙
成立台積電重點是錢的問題:台灣政府願意出五成,張想辦法找到另外五成。台灣商界說如果可以找到一個有多角技術的公司願意當領先投資者,其他錢就可以順利找到。我找了整個產業,包括Intel、德州儀器、Toshiba、SONY...
只有三個公司願意讓我簡報,其中包括Intel(還聊了二次),最後共花了八個月最後是飛利浦願意出資,當時我覺得飛利浦並不是半導體產業的一把手,但只有飛利浦願意出資,最後行了政府出資48%、飛利浦出資28%,剩下的資本由12-13家公司出資成立台積電。
這裡有一個有趣的插曲,張在募資的過程中,經濟部有安排一些商界有錢的人提供給張做募資用,有一個晚上張和一位投資者吃飯,這位有錢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半導體,張講了整個晚上都沒吃到一口飯,最後這個人回電給經濟部說不投資,經濟部的人馬上打給行政院長,行政院長打電話給這位投資人說,你現在就投資5%,過去我對你這麼好,以後會更好,現在投資就對了。
張說當時行政院長說願意出資50%,但他們不知道這是2.2億美金的50%,還以為這是一個小錢,但話說出去了政府還是履行了承諾。John L.調侃說現在中華民過政府應該非常開心才是
▲2014年張忠謀接收史丹佛大學工程學系「工程英雄」殊榮講話實錄。
10 則回應
妖姬 170.D.47.23y
氣質 美腿 雜誌特約麻豆 完美女神~頂級***100%完美尤物!(CP值很高,誠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