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試辦路口行人汽車影像辨識 若對向沒有人車延長綠燈時間

2021.03.05 09:26AM
照片中提到了2020/11/19 09:09:30、台北北區:,包含了車道、台北、斑馬線、路口、紅綠燈

影像辨識是目前AI的主流應用,而且實際應用上卻少帶給我們感受。台北市這次將AI應用在交通管制上,讓號誌與交通運作更有效率,這樣就不會明明另外某個方向沒有人車,紅綠燈卻傻傻地自動變換燈號,這個服務如果全台北市都實踐的話,可以大幅改善交通狀況與用路體驗。

台北市交通局4日公布智慧化號誌施行成效,交工處交控中心主任王耀鐸表示,在感應性號誌部分,是運用AI 技術偵測支道行人及行車,若支道無人車,幹道會持續綠燈,約3至4個週期後才轉紅燈;若支道有行人或行車,則會開啟最短綠燈秒數,偵測到有行人走比較慢還會自動延長。

北市交通局表示,推動「智慧化號誌」,實施成效良好,隨著交控系統的基礎硬體設施已趨完整下,未來將持續推廣。

北市交通局今天公布智慧化號誌施行成效,交工處交控中心主任王耀鐸表示,從108年至今已完成19處動態號誌、13處感應性號誌建置,目標在111年時完成55處動態號誌、38處感應性號誌建置。

王耀鐸說明,動態號誌系統是運用流量偵測器及智慧影像攝影機蒐集即時流量及停等車隊長度資料,動態調配幹道與支道的紅、綠燈時間,並藉此做出路口淨空區,提升綠燈時的車流效率。

他指出,施行至今發現旅行時間平均減少8%到17%、假日下午尖峰更是減少了21%,其中基隆路往北方向在上班時的旅行時間最高減少455秒,也就是7至8分鐘,下班時的旅行時間最高也減少4到5分鐘。

感應性號誌部分,王耀鐸說,是運用AI技術偵測支道行人及行車,若支道沒有人、車,則幹道會持續綠燈,約3至4個週期後才會紅燈;若支道有行人或行車,則會開啟最短綠燈秒數,偵測到有行人走比較慢還會自動延長綠燈秒數。

媒體詢問,是否曾有行人誤認號誌自動延長綠燈秒數為故障,交工處長葉梓銓表示,目前還沒有接獲相關陳情,但他坦言,隨著試辦點擴大,這未來恐怕會是個問題。

至於智慧化號誌的整體效益,王耀鐸指出,智慧化號誌從108年開始建置至今花費約新台幣6000萬元,總經濟效益每年約1.3億元,行車油耗每年約減少66萬公升、碳排放減少1456公噸,相當於4座大安森林公園

123 則回應

  • 溫水煮青蛙的概念嗎? 慢慢的全民監控是嗎?
    2021-03-09
    • 人形偵測 不等於 人臉辨識. 這常識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2021-03-15
  • 那為何不先裝按鈕式的紅綠燈?
    2021-03-09
  • 台灣是不是要慢慢開始中國化了?
    2021-03-08
  • 中共同路人科技
    2021-03-08
  • 乍看之下很棒,但背後會不會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思考呢🧐
    2021-03-08
  • 看到人還在走還會自動延長⋯ 東區某些路口就是人超多一直冒出來
    2021-03-08
  • 20年前 我在美國就發現
    他們的紅綠燈會自動延長綠燈時間。
    直到有橫向車道的車靠近路口才會轉黃。
    非常明智的設計。

    甚至在半夜沒什麼車時,
    保持速限內行駛,
    一路上的紅燈都會感應到你車子接近,
    自動轉為綠燈。
    煞車都不需要踩。
    2021-03-08
  • 希望官員醒一醒,到時候車禍一定更多!因為寫AI的人礙於成本不會考慮到人性。 隨便一個例:黃燈秒數要改多長?當一個駕駛誤以為前方沒車就快速通過路口,想不到AI也以為沒車就給他換紅燈?這時駕駛急煞也不是,硬闖也不是。如何精確預測?裝更多監視器?成本變多高?………然後最後的爛方法就是因為車禍太多,路口限速20,然後裝支照相機搞定。說好的AI結果只是花瓶。錢也花了,官員有做事了,廠商爽了,人民改善了什麼?
    2021-03-07
  • 最有效的方式只有台北市禁私人車輛.所有人搭公車及捷運,除此之外都走路,再不然就搭計程車,跟市長一樣
    2021-03-07
  • 台灣幼齒學生 缺 +aa89520
    2021-03-07
  • 說按按鈕的人很像清朝當年有一群人說弓箭比火槍有用
    有點AI跟自駕知識的人應該都知道這要做什麼
    2021-03-07
  • 有這個先拿來開違停好嗎?
    2021-03-07
  • 台灣又冇人權啦,又用A I最終人口
    2021-03-07
  • 2021-03-07
  • 做傻事,還很高興!
    2021-03-07
  • 這種車少的路口,其實可以穿插手動變燈的方式就好,沒必要用到這個增加成本
    AI雖然好也是會有故障的問題存在,最怕就是幫了倒忙
    2021-03-07
  • 把「讓車流順暢」與「交通效率」畫上等號,是以汽機車的角度在思考,忽略了大眾運輸使用者和行人的需求。

    文內提到沒有照到行人時可以三到四週期才放行人,這就是一個例子
    2021-03-07
  • 接下來就拍臉給你打分數囉
    2021-03-07
  • 所以我說主機在哪裡 監控鏡頭哪裡製造的?
    2021-03-07
  • 先把區間搞好啦
    2021-03-06
  • 這不是 中國的 監視系統嗎?
    2021-03-06
  • 一堆人沒搞懂重點就在大吹失敗主義
    2021-03-06
  • 台灣人基本沒打好..在多的科技都是罔然
    2021-03-06
  • 文章提及能省下多少油 應該首要解決的是紅綠燈不連貫吧 台灣的紅綠燈到現在部分路段還有那種 一綠燈起步下一個馬上變紅燈的這種奇葩現象
    2021-03-06
  • 軟體硬體開發商爲?
    2021-03-06
  • 等等先看是哪家製的 網路有沒有連到不該連的地方
    2021-03-06
  • 若AI出了問題 那~
    我覺得應該是人腦需要植入AI才是重點
    2021-03-06
  • 台北 不可能啦

    過了這隻下一個路口一樣給你紅
    有多少路都是這樣的
    一條路兩公里4.5隻紅綠燈還不連貫
    2021-03-06
  • 好可怕唷

    跟對岸一樣有辨識系統了
    2021-03-06
  • 對岸這麼做叫沒人權,侵犯了自由民主,我們這麼做…叫…啥呢?
    2021-03-06
  • 會不會像特斯拉一樣,明明沒人,確是說人很多...
    2021-03-06
  • 硬要說台北這樣算侵犯隱私,那台南早就開始囉!www.google.com/amp/s/udn.com/news/amp/story/7326/5220629
    2021-03-06
  • 這路口是台電北區分處旁邊,住戶應該很少.
    2021-03-06
  • 這裡的影像辨識是物件偵測(object detection)、分類(classification),不用做到人臉辨識或是天網系統啦
    2021-03-06
  • 熟悉的畫面將在台灣出現:
    李小明
    身分證字號A111111111
    違規闖紅燈,扣社會信用點數5點
    2021-03-06
  • 其實巷弄內的按鈕更方便也更省錢 日本可能30年前就有
    2021-03-06
  • 很棒的建議!
    2021-03-06
  • 有做總比什麼都沒做好...期待交通可以藉由科技來改善☺️
    2021-03-06
  • 這個比較適合鄉下吧!都市地方如果沒有整合一條路上的紅緑燈那可好玩了⋯⋯
    2021-03-06
  • 選舉期間有人路口拜票大家就一起等他們好好拜完吧。
    2021-03-06
  • 實體建設不做好,硬是要搞這種違憲侵犯人權的天網監控。
    2021-03-06
  • 樂見其成,但AI公司不要找太兩光的,否則路邊臨停的車都以為他要過馬路⋯
    2021-03-06
  • 等等....這攝影機會不會又是中國製?
    2021-03-06
  • 再來就開始每個人身上有分數了
    2021-03-06
  • 離 天網 越來越近了
    2021-03-05
  • 出發點是好的,但人民的隱私權有沒有被侵犯?
    2021-03-05
    • Tristan Lin 接下來,就是行人闖紅燈,會開罰單
      2021-03-05
    • 黃奕凱 一整個不意外!
      2021-03-05
  • 早該這麼做了,這算是成熟技術了。
    2021-03-05
  • 車速和AI辨識速度誰快?
    2021-03-05
  • 這才是“科技”正面的用法,可惜其它的跟不上這個思維。道路車況好,速限也該機動調高,才是呀!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