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辨識是目前AI的主流應用,而且實際應用上卻少帶給我們感受。台北市這次將AI應用在交通管制上,讓號誌與交通運作更有效率,這樣就不會明明另外某個方向沒有人車,紅綠燈卻傻傻地自動變換燈號,這個服務如果全台北市都實踐的話,可以大幅改善交通狀況與用路體驗。
台北市交通局4日公布智慧化號誌施行成效,交工處交控中心主任王耀鐸表示,在感應性號誌部分,是運用AI 技術偵測支道行人及行車,若支道無人車,幹道會持續綠燈,約3至4個週期後才轉紅燈;若支道有行人或行車,則會開啟最短綠燈秒數,偵測到有行人走比較慢還會自動延長。
北市交通局表示,推動「智慧化號誌」,實施成效良好,隨著交控系統的基礎硬體設施已趨完整下,未來將持續推廣。
北市交通局今天公布智慧化號誌施行成效,交工處交控中心主任王耀鐸表示,從108年至今已完成19處動態號誌、13處感應性號誌建置,目標在111年時完成55處動態號誌、38處感應性號誌建置。
王耀鐸說明,動態號誌系統是運用流量偵測器及智慧影像攝影機蒐集即時流量及停等車隊長度資料,動態調配幹道與支道的紅、綠燈時間,並藉此做出路口淨空區,提升綠燈時的車流效率。
他指出,施行至今發現旅行時間平均減少8%到17%、假日下午尖峰更是減少了21%,其中基隆路往北方向在上班時的旅行時間最高減少455秒,也就是7至8分鐘,下班時的旅行時間最高也減少4到5分鐘。
感應性號誌部分,王耀鐸說,是運用AI技術偵測支道行人及行車,若支道沒有人、車,則幹道會持續綠燈,約3至4個週期後才會紅燈;若支道有行人或行車,則會開啟最短綠燈秒數,偵測到有行人走比較慢還會自動延長綠燈秒數。
媒體詢問,是否曾有行人誤認號誌自動延長綠燈秒數為故障,交工處長葉梓銓表示,目前還沒有接獲相關陳情,但他坦言,隨著試辦點擴大,這未來恐怕會是個問題。
至於智慧化號誌的整體效益,王耀鐸指出,智慧化號誌從108年開始建置至今花費約新台幣6000萬元,總經濟效益每年約1.3億元,行車油耗每年約減少66萬公升、碳排放減少1456公噸,相當於4座大安森林公園
123 則回應
他們的紅綠燈會自動延長綠燈時間。
直到有橫向車道的車靠近路口才會轉黃。
非常明智的設計。
甚至在半夜沒什麼車時,
保持速限內行駛,
一路上的紅燈都會感應到你車子接近,
自動轉為綠燈。
煞車都不需要踩。
有點AI跟自駕知識的人應該都知道這要做什麼
AI雖然好也是會有故障的問題存在,最怕就是幫了倒忙
文內提到沒有照到行人時可以三到四週期才放行人,這就是一個例子
我覺得應該是人腦需要植入AI才是重點
過了這隻下一個路口一樣給你紅
有多少路都是這樣的
一條路兩公里4.5隻紅綠燈還不連貫
跟對岸一樣有辨識系統了
李小明
身分證字號A111111111
違規闖紅燈,扣社會信用點數5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