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自己手沖咖啡只是興趣,不過過程中產生的儀式感,可說是筆者每天上班前讓自己"開機"的重要步驟,從原本只隨便用個陶瓷刀盤的手搖到開始玩手沖咖啡,就陸陸續續買了些許器材,在很早之前就有咖啡師朋友提醒磨豆機的重要性,估一開始手沖咖啡,就投資了一把不遜於小飛馬價格的手搖磨豆機,而後又在一個機會下買到當時日本價格位於低點的名機 Kalita Nice Cut G ,當時在國外群募看到 Fellow Ode 時,以科技編輯的角度不免被其技術敘述吸引,不過從先前試用過 Fellow 產品的經驗總覺得跟這個品牌的產品有點不對盤,但最後仍在台灣代理商於嘖嘖預購上架後(說真的嘖嘖現在與其說是群募更像是預購招單...),被另一位咖啡店老闆一句"光是大刀盤就可以玩玩看了"就定了一台,接下來就從早鳥拿到至今的體驗。
▲較常見的日系與仿自日系磨豆機造型簡約
▲刻度設定相當多段,但縱使最細也無法用於正統義式機
先說為何當時會動了把知名的 Nice Cut G 升級的念頭,如果從一般家用的角度, Nice Cut G 是一台相當合乎多數手沖情境的金屬平刀機,雖然細粉、殘粉乍看下好像與一般台灣入門的小飛馬 600N 差不多,但沖出來的味道卻不會有雜亂的口感,微妙的在細粉與層次感之間達到神奇的平衡,加上當時入手價格與現行號稱越級打怪的小飛馬 601N 差不多,算是沒甚麼好挑剔的;唯獨 Nice Cut G 有兩個比較頭痛的地方,其一是外刀盤與軸心之間很容易有近乎一整顆的碎豆卡在其中,其次是 Kalita 家用機的刀盤材質偏軟,除了壽命較差(一般家用約 2 年多壽命)還有因為外刀盤座與螺絲材質也偏軟導致刀盤不易拆卸的問題,沒處理好螺絲就會崩牙,但換高硬度螺絲又可能會使外刀盤螺紋崩壞,也就有乾脆換一台比較耐用的電動磨豆機的念頭。
▲ Ode 整體高度比起日系與仿自日系機種來的低矮,主因是較低的豆槽與接粉瓶
▲敲粉器設計
從 Fellow Ode 的介紹,不外乎幾個重點:簡約且不像日系磨豆機的低矮外型,一次磨要沖煮分量用的豆槽,酷炫的磁吸粉瓶,專為手沖設計的 64mm 大刀盤,自動變速 PID 馬達,自動停轉功能,除靜電功能等等,不過筆者個人的心得是扣除外觀設計外,真正的價值大概就是這個價格帶罕見且真的能磨得動極淺焙的 64mm 刀盤,有些功能就因人而異。不過要提的是 Fellow Ode 雖然可以轉動的格數很多,但主要是針對非正統義式濃縮的粗細,最細僅能用於 Fellow 推出給 Aeropress 愛樂壓的簡易義式套件,或是部分可以使用較粗刻度的簡易手壓義式咖啡機,若有義式需求就需另謀它廠機種。
▲粉瓶較低矮,若要使用其它取代品恐怕要嘗試找豬口杯
▲為了整體造型美觀與倒粉便利, Ode 在矮胖的粉瓶焊有兩道導粉片,但內側殘留粉清理比較麻煩
先前外觀設計說起, Fellow Ode 外型除了簡單大方外,筆者認為較一般磨豆機更低矮的設計確實不錯,畢竟傳統磨豆機豆槽多半較高,對小空間的使用者不易收納,但麻煩的是其粉瓶高度設計也比一般磨豆機更低矮,若未來原廠粉瓶損壞或遺失,能夠選擇的非原廠粉瓶可能會比較接近日本的豬口杯一類的杯子,其次是 Fellow Ode 為了整體外觀設計,其原廠粉瓶刻意做成圓筒狀,內部再焊接兩片導粉片,相較一般磨豆機粉瓶清理時要多留意導粉片內側的殘粉。
▲藉由磁吸金屬面板隱藏正面螺絲
▲為了美觀的超大轉盤容易在拆卸時與螺絲起子摩擦...
除了粉杯設計外,另一個筆者覺得遷就外觀造成實用性不佳的地方則是刀盤清理的部分,筆者可以理解為了美觀將刀盤蓋外側再透過磁吸金數護蓋遮掩的作法,不過同樣為了外形的超大型刻度盤與刀盤蓋的螺絲間距相當小,使用螺絲起子拆卸還需要留心避免刮傷金屬轉盤,不過 Fellow Ode 機內殘留粉相較 Nice Cut G 少非常多,使用至今也沒發生過咖啡豆卡在軸與刀盤之間的情況,若非嚴重潔癖,否則清理的週期可稍微拉長,此外 Fellow Ode 的刀盤座與螺絲都非常的堅固好拆卸,也不會像 Kalita 螺絲與刀盤會有難以清理的咖啡殘粉,相較 Kalita 更容易徹底清理。
▲筆者收到的機器按壓外刀盤總成多半只能彈到這個深度
▲採用 64mm 刀盤,在家用機種算非常大
但筆者認為首批 Fellow Ode 可能為了趕著出貨,組裝管理與零件公差似乎有點狀況,扣除網路上看見的回報,筆者與筆者的朋友購買的機器分別遇到不同的問題,筆者朋友的 Fellow Ode 疑似刀盤未鎖緊,怠速縱使轉到最粗仍有明顯的金屬碰撞聲,後續在寄回台灣代理後,代理告知組裝正常但進行刀盤校正,再收到處理後的機器就不再有金屬碰撞聲;而筆者則似乎遇到刀盤座與軸心密合度太高或彈簧彈力不足,導致筆者依照教學按壓外刀盤總成,外刀盤座難以像官方與網路上名人開箱一樣能將刀盤彈出到手指能拖出的深度,曾與代理商的社群反應但未收到正面回應,只看到代理商日前曾推薦使用磨豆機清潔錠清洗,此外依照某名人建議在中軸塗抹食品級潤滑油雖有些許改善,但通常還是所幸使用牙線將刀盤組拉出。
▲強調使用 PID 馬達,運作的噪音明顯小於原本筆者使用的 Nice Cut G
不過扣除上述提到的狀況, Fellow Ode 確實是物有所值的電動磨豆機,首先是 64mm 大刀盤不僅磨豆效率高,磨豆的速度也明顯比 Nice Cut G 快且安靜,透過吹球後機身內部的殘留粉狀況也比 Nice Cut G 來的少,只是 Fellow Ode 的防靜電敲粉器設計並非適用所有的家庭,其抗靜電原理是來自接地的效果,若使用環境的插座未經接地或是接地不佳,敲粉的結果就會大打折扣。
▲畢竟非營業機種底座沒那麼重,高扭力馬達一開始運作的晃動還是會讓機器有些許晃動
▲手沖刻度的均度比 Nice Cut G 來的出色
筆者慣用一次 15 克到 20 克的磨粉自動停轉功能多半可正常偵測,不過若偶而為了冰滴一口氣磨 50 克就有發生過零星停轉功能過早關閉馬達的情況,研判是豆量過高時造成最後磨豆有咖啡豆在機身內部彈跳導致感測失誤。而 Fellow Ode 畢竟是 64mm 大刀盤機種,在機身重量不若營業機種的情況下,啟動的瞬間確實機身會有些許晃動,但進入怠速晃動感就會降低,對比 Nice Cut G 磨豆時的機身搖晃感低很多,有助提升磨粉的均度。
▲ 20 克對 300cc
▲風味相較 Nice Cut G 層次少但平順,降溫後口感比高溫出色
至於風味部分,筆者認為 Fellow Ode 與原本使用的 Nice Cut G 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若喜歡喝起來味道變化較為豐富, Nice Cut G 在這部分的表現比較理想(刻度置中偏粗一格),至於 Fellow Ode 也許是拜大平刀所賜,整體風味相當均勻(刻度為 5 )變化較少,放冷後的風味表現會比熱飲出色,兩者在風味表現的方式不盡相同,或許 Fellow Ode 真正的對手會是同樣強調風味乾淨的陶刀 Kalita Next G 。
▲約使用 10 次左右內部的殘留粉
▲ Ode 的靜電殘粉取決插座接地
筆者最後還是在多方考量後決定留下 Fellow Ode ,主要的原因是筆者較常喝淺焙豆,若以 Kalita 偏軟的金屬刀盤則容易消耗,加上 Fellow Ode 磨豆速度快且自動停止功能目前失誤率相當低,對通常一早醒來一邊沖咖啡同時準備上班物品的筆者相當方便。但話說回來若 Kalita 的刀盤材質若能改為更堅硬的材質,筆者應該是不會考慮留下 Fellow Ode 的,畢竟遷就設計感導致刀盤拆卸不易筆者認為是硬傷。
▲粉瓶底部的磁鐵據稱有少數客戶收到後脫落 囧
▲也有相當少數客戶指稱半透明豆槽收到後就有組裝刮傷
▲扣除品管的不確定性(希望當前量產後是穩定的)、部分遷就美觀的不方便設計,有 64mm 大刀盤的 Ode 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
雖然筆者不確定目前 Fellow Ode 在完成募資出貨後品管是否有改善,不過從先前看到各國消費者回報的情況,大概有看到比較嚴重的包括組裝歪斜、磁吸粉杯的磁鐵噴出,不嚴重與相對不嚴重的包括燻黑色的豆槽有組裝刮傷,以及刀盤未鎖緊,與筆者的刀盤總成不易彈出等等,故筆者認為當前若有興趣購買且不想要花時間退換貨,或許親到實體店家當場驗機會比較保險,當然內心是希望後續規模量產後品管問題有減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