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談為何 5G mmWave 技術直至今日才商用化:為提供消費者當前能用到的最好網路體驗

2021.02.04 11:05AM
照片中提到了聯發科技 5G 佈局媒體分享會、MEDIATEI、MEDIATEI,跟聯發科、聯發科有關,包含了介紹、牌、介紹、儀表、擴音器

聯發科在稍早針對媒體舉辦一場 5G 布局說明會,在前半段提到的產品規劃可說是老生常談並無太多亮點,唯獨在媒體發問前針對為何遲至今日才推出 5G mmWave 技術的 M80 獨立晶片進行說明,根據聯發科副總經理暨無線通訊事業部總經理徐敬全博士表示,聯發科在投入 5G 初期即以 Sub-6GHz 與 mmWave 並行開發,不過聯發科的使命的是給予消費者當前所能享受的最好體驗,故初期聚焦在技術較為成熟的 Sub-6GHz 。

照片中提到了聯發科技5G 佈局媒體分享會、MEDIATEIK、MEDIATEK,跟聯發科、聯發科有關,包含了介紹、產品設計、牌、產品、商業

▲ nnWave 技術門檻較高,預期 2022 年北美市場才會開始普及

徐敬全博士指出,由於 mmWave 超高頻技術有傳輸距離較短、容易受干擾的問題,技術門檻相對 Sub-6GHz 來的高,故全球電信業者 5G 初期無不以容易建設的 Sub-6GHz 作為發展重點,且縱使 mmWave 預估在 2022 年於北美開始普及,但由於初期建設也需要時間,短時間也僅有高階機種才會支援 mmWave 技術,這也是為何聯發科早已有技術但卻選擇此刻投入商用化的關鍵。

照片中提到了聯發科技 5G 佈局媒體分享會、MEDIATEK、MEDIATEK,跟聯發科、聯發科有關,包含了介紹、眼鏡、產品設計、牌、產品

▲雖當前具 mmWave 技術的 M80 為獨立晶片,但效能為業界之冠

雖然 M80 一反天璣系列的平台級 5G 數據整合模式,而是採用獨立 5G 數據晶片設計,不過 M80 當前的 mmWave 效能遠勝對手,可提供高達 7.67Gbps 的峰值下載表現,同時也支援聯發科一貫的雙 5G 待機、雙 VoNR 、支援 SA 與 NSA 組網與 5G UltraSave 技術。

最後回顧聯發科的狀況,聯發科在 2019 年發表天璣 1000 系列時,即針對只支援 Sub-6GHz 做出辯解,表示當時的情境仍用不到 mmWave 技術,聯發科選擇專注 Sub-6GHz 直接整合 5G 數據有助進一步降低整體能耗,競品(當時的 Snapdragon 865 )的獨立數據晶片雖同時支援 mmWave 與 Sub-6GHz ,但採用外部數據晶片的能源管理效率較差,對整體能耗影響較大,同時競品當時也不支援 5G 雙待機,僅能採用 5G+ 4G ;而 2021 年初,聯發科宣布首款支援 5G Sub-6GHz 與 mmWave 的 M80 ,採用獨立數據晶片設計。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