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今年上半年的重頭戲即是 Galaxy S21 系列,除了以輪廓切割設計減少機背相機突出的突兀感,其中作為技術力展示的 Galaxy S21 Ultra 相較另外兩款機型在技術規格與前一代有較顯著的變化,此次取得歐洲版本進行簡單的動手玩,雖然處理器平台並非台灣市售的 Snapdragon 888 而是 Exynos 2100 ,不過機能體驗理應大同小異。
▲全新的輪廓切割設計
▲自邊框延續包覆到相機模組外
與 Galaxy S20 Ultra 比較,最顯著的差異是機背相機模組的機構設計,不同於 Galaxy S20 世代突兀的突起以及相機規格相關的敘述, Galaxy S21 的鏡頭模組雖然占用的空間並未減少,然而透過自邊框延伸的輪廓切割設計,以及將機背的文字盡數消除,視覺呈現更融合的質感,同時以金屬材質包覆鏡頭模組取代前一代在模組外覆蓋強化玻璃,能夠具備更好的防護力。
▲鏡頭模組不再有相機相關的敘述
▲消光玻璃呈現與去年亮面不同的質感
此外, Galaxy S21 Ultra 雖延續 Galaxy S20 Ultra 前後玻璃設計,不過機背的處理方式改為霧面磨砂,除了視覺呈現更為高級的效果、與金屬質感的輪廓切割相機外框有更顯著的衝突設計外,也進一步減少手指油汙留下的痕跡,同時也率先使用康寧新一代的 Gorilla Glass Vitus 強化玻璃材質,理論上的防護力也有所提升。
▲雙曲面 6.8 吋 Dynamic OLED 2X 螢幕
螢幕則採用 6.8 吋 Dynamic OLED 2X Infinity O 120Hz WQHD+ 螢幕,具備 HDR10+ 與 1,500nits 最大亮度,還具備 10Hz-120Hz 的可變更新率,能因應畫面呈現方式動態調節更新率,並可在設定中選擇一般使用的輸出解析度,若無特殊需求亦可透過將解析度降低到 FullHD 省電。
▲與 Galaxy Note 20 的設計風格不同
▲相機模組的厚度差不多,但以不同的設計感相較原本較不突兀
此外, Galaxy S21 Ultra 也支援原本僅於 Note 系列與平板提供的 S Pen 技術,不過不同於當前 Note 系列採機身收納與支援藍牙遠端控制, Galaxy S21 的 S Pen 則是選配品,不過由於採用與 Note 相同的 Wacom 感壓技術,故消費者亦可選用相容 Wacom 技術的其它第三方觸控筆操作。
▲歐版測試機為 Sim + eSIM ,台灣正式版本為雙 SIM 卡槽
筆者簡單試了一下搭配 Galaxy Note 20 Ultra 的 S Pen ,是可以正常進行感壓書寫與趨近跳出 S Pen 快捷的,不過若有進一步的 Spen 遠端控制需求,目前就只能選擇 Galaxy Note 系列,或是等待後續具備藍牙的 S Pen Pro ,畢竟三星官方定調 S Pen 之於 Galaxy S20 Ultra 是附加價值而非必備配件,故在機能與使用理念暫時還是設法與 Note 系列有所區別。
▲三星 OneUI 介面
▲往左滑動後為 Google 探索而非三星 Bixby
▲快捷列功能
▲採超音波指紋辨識技術
▲ WQHD+ 續航力
▲ FullHD+ 續航力
▲基本測試數據
核心平台部分,由於此次評測的版本為官方歐洲版的展示用機,故部分規格與台灣市售版本不盡相同,除了搭載三星的 Exynos 2100 平台而非 Snapdragon 888 以外,雖為雙待機種,不過為單卡槽搭配 eSIM 機種而非雙卡機種,不過此次 Galaxy S21 系列全面取消 microSD 擴充,消費者可能要評估自己的使用習慣選擇合宜的容量,話雖如此,台灣版本最低 256GB 容量對一般使用者應該是相當充裕了。
▲可切換預設輸出解析度
▲動態流暢度可依照內容自動調整更新率
性能部分考量到並非台灣市售版本且為展示用機就僅有簡單測試,針對續航力部分分別以 FullHD+ 與 WQHD+ 以 3DMark 進行測試,機身配有 5,000mAh 電池,在相同亮度設定下皆接近 9 小時,兩項解析度約有 10 分種左右落差,不過不確定當前的軟體系統是否已經達到最佳化,或是在上市前還可能透過韌體持續調整能源管理。
對消費者初步體驗會比較有感的應該是此次全新的相機模組設計,採用 4 顆具備拍攝能力的鏡頭組合,包括升級版的 108MP 主相機,搭配 12MP 超廣角,輔以兩組 10 MP 、分別為 3 倍中焦段與 10 倍潛望長焦段鏡頭,如果單看數據 10 倍長焦段的規格相較 Galaxy S20 Ultra 的 5X 48MP 長焦鏡頭是降階的,不過以實際體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從先前體驗 Galaxy S20 Ultra 的經驗,鏡頭配置自廣角端一口氣到 10 倍焦段所面臨的問題莫過於中間焦段的影像品質,雖然 108MP 元件可藉由基於裁切與數位演算的數位變焦覆蓋中間的焦段,但顯然超過一定倍率後的影像品質會明顯下降; Galaxy S21 則藉由添加一組中焦段相機彌補 3 倍到 10 倍之間的影像品質,如果以當前數位補正的情況,至少確保到 6 倍附近的畫質應該都是可接受的。
▲標準鏡頭
▲標準鏡頭
▲標準鏡頭
▲標準鏡頭
▲標準鏡頭近拍
▲標準鏡頭
▲標準鏡頭
▲標準鏡頭
▲標準焦段
實際拍攝體驗, Galaxy S21 Ultra 拜大尺寸主相機元件與大光圈, 108MP 的主相機相當容易拍攝出淺景深效果,雖然感覺上相機的對焦速度比起 Galaxy S20 Ultra 有所改善,不過在中短焦距離或是從泛焦快速轉換到短焦仍會偶發對焦游移的情況,但相較 Galaxy S20 Ultra 已經改善不少。
▲廣角
▲標準鏡頭
▲超廣角
▲標準焦段
▲超廣角
▲標準焦段
▲超廣角
而長焦段的影像品質應該是此次更為有感的提升,在透過中焦段與長焦段兩顆鏡頭構成更綿密的組合,筆者認為當前的 Galaxy S21 Ultra 的鏡頭更貼近以 4 顆負責不同焦段的變焦鏡頭構成的概念,以超廣角到廣角、廣角到中焦、中焦到長焦以及長焦到超長焦的方式,使焦段到焦段的銜接更合理。
▲ 3 倍鏡頭
▲ 10 倍焦段
以實際拍攝的照片, 3 倍焦段在日夜皆有相當的實用性,而 10 倍焦段至少此次以 30 倍無損混合變焦已經達到可用的等級,而 100X SpaceRoom 至少不再像模糊不清僅存輪廓,表現反比 Galaxy S20 Ultra 的 5X 48MP 反射鏡頭效果更佳,不過畢竟超長焦的拍攝穩定較難控制,實際操作也需要多拍個幾張才能拍出理想畫面。
▲標準焦段
▲超廣角
▲ 10X
▲ 30X
▲ 100X
▲ 100X
然而受限鏡頭焦段特性與光圈,夜間拍攝仍以 108MP 的表現最佳,而 10 倍長焦受限焦段特性與光圈偏小,夜間手持拍攝不易成功,縱使搭配夜間模式也會因為手持產生的晃動無法使影像,這也是以光學特性可預期的情況。
▲標準鏡頭,非夜間模式
▲超廣角夜間模式
▲標準夜間模式
▲ 3 倍夜間模式
▲ 10 倍夜間模式
▲最佳導演模式拍攝後的預覽
▲最佳導演模式產生的照片集與短片
如果以筆者個人的使用習慣, Galaxy S21 Ultra 的相機配置是有些超過筆者需求了,畢竟筆者仍有使用隨身相機的習慣,預期手機的拍攝表現僅需要有良好的主鏡頭與超廣角鏡頭,至於長焦部分筆者的使用度並不高,但對於希望能夠以以手機取代相機拍攝可在社群分享的漂亮照片, Galaxy S21 Ultra 確實透過物理與演算技術積極解決從廣角到長焦段的影像品質問題。
▲盒裝配件簡化也使售價降低
整體而言, Galaxy S21 Ultra 是一款對於追求比普遍旗艦手機更高規攝影體驗的機種,輔以全新設計的外觀語言,比前一世代的 Galaxy S20 Ultra 由內而外進行升級,並可依照需求選購 S Pen 提供類似 Galaxy Note 的機能。並藉由省卻盒裝的耳機、充電器降低整體售價,也難怪當前台灣三星指出預購狀況高於原本預估。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