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繼推出 RTX 3090 、 RTX 3080 與 RTX 3070 三款採用 Ampere 架構的新世代產品後,再度於 12 月初推出價位更親民的 RTX 3060 Ti ,也是 RTX 30 系列首款冠上 Ti 的產品,此次 NVIDIA 也提供官方的 Founder Edition 進行測試,一探這款 Ampere 架構的中階產品。
RTX 3060 Ti 建議售價為 399 美金起,台灣建議售價自 12,690 起
▲ RTX 30 家族首度冠上 Ti 稱號的產品
在 Turing 圖靈架構的 RTX 20 世代, RTX 2060 是做為 RTX 光線追蹤的入場券,而同為圖靈架構的 GTX 16 系列則少了光線追蹤與 Tensor Core ,目前 NVIDIA 還為公布主流產品藍圖前, RTX 3060 Ti 將做為現階段具備光線追蹤與 RT Core 的 Ampere 架構的入場券,不過此次與過往較為不同是還未推出無印版本 RTX 3060 前,就直接推出冠上 Ti 的 RTX 3060 Ti 。
▲採用三個 DP 與一個 HDMI 介面
由於 RTX 3060 Ti 採用 Ampere 架構,當前所看到的 Ampere 技術 RTX 3060 Ti 一樣不缺,諸如硬體光線追蹤加速,利用 AI 強化的 DLSS 技術,還有降低遊戲延遲的 NVIDIA Reflex ,以及預計未來透過 Windows 更新所支援的 RTX IO 技術等。
▲ RTX 3060 Ti Founder Edition 散熱設計與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雷同
RTX 3060 Ti Founder Edition 的外觀酷似先前評測過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同樣採用短 PCB 搭配獨立前後風道設計,當然也維持 NVIDIA 率先採用的微型 12 Pin 供電設計,盒裝內也同樣提供轉單一 8Pin 的轉換線,不過與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最大的差異,除了背板上字體外,金屬遮罩也自原本的鐵黑色變成銀色,似乎也呼應" Ti "的色彩。
▲背板維持黑色
▲ Founder Edition 的 PCB 設計
RTX 3060 Ti 具備 38 個 SM ,共 4,864 個 CUDA Core , 152 個第三世代 Tensor Core 與 28 個第二代 RT Core ,配備 256-bit 的 8GB GDDR6 RAM ,有著 16.2 shader TFLOPS 、 31.6 RT TFLOPS 與 129.6 Tensor TFLOPS 的效能,官方的 TDP 為 200W ,對照上一世代的 RTX 2060 Super 有一倍的純效能增長,推測出的整體戰力也與 RTX 2080 Super 相當。
▲獨立雙風道散熱器
也因為如此,故此次 NVIDIA 在推出無印版本前就先將此款產品冠上 Ti 的稱號也相當明確,因為 RTX 3060 Ti 與 RTX 3070 的效能落差並未滿過往定位的一個級距,不過畢竟實際表現牽扯的層面相當複雜,最終還是得要搭上系統進行測試才準。
▲微型 12Pin 供電
此次使用的測試平台與上次測試 RTX 2070 相似,採用 Intel 的 10900K 處理器,搭配華碩 Strix Z390-F Gaming 主機板,芝奇皇家戟 DDR-4 3600MHz , SSD 為 WD Black SN750 1TB ,處理器搭配 Fractal Design 的 Celsius S28 Dynamic ,與使用 Fractal Design Ion+ 白金 860W 。由於手邊沒有 AMD Ryzen 5000 系列故就以 Intel 平台為基準。
▲一般測試軟體表現
可看到評測出的表現相當出色,雖未能達到前代消費級卡皇 RTX 2080 Ti 的水準,但多數的情境已經與 RTX 2080 Super 並駕齊驅,在光線追蹤部分則更為出色些許,筆者認為,對於以 FullHD 或是 1440p 解析度遊玩遊戲的玩家, RTX 3060 Ti 已經符合絕多數遊戲以超過 60fps 在糕特效暢玩的需求,電競類遊戲也能輕鬆達到 90fps 以上。
▲遊戲內容測試
在部分特效較吃重的遊戲,如古墓奇兵:暗影,也能看到 DLSS 開啟後的加乘效果,同時 3DMark 在更新後,能藉由取得的測試成績推測在熱門遊戲中的 FPS ,可看到縱使在開啟 1440p Ultra 特效下,電競類型的 FPS 皆以破百表現, GTV 與 Battle Field V 也能達到 60fps 以上,而效能較吃重的碧血狂殺 2 則在 1440p 達到 45fps 以上的平均幀率。
▲最高溫落在 70 度左右
同樣裸測的環境, RTX 2060 Ti Founder Edition 的發熱情況與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相仿,滿載高溫皆落在 70 度附近,屆時自製卡應該還是會見到使用更大型散熱器的設計,溫度理應可較追求緊湊的 Founder Edition 更低些許。
▲戰力略遜於 RTX 3070 ,但已達到 RTX 2080 Ti 水準
就結果來說,與 RTX 2080 Super 相當的 RTX 2060 Ti 對 FullHD 到 1440P 的主流玩家是綽綽有餘了,加上實際售價可能落在與目前 RTX 2070 Super 相當,雖然比起 RTX 2060 高出約半張卡,不過卻能獲得與前一代旗艦級 RTX 2080 Super 的效能,同時價格也略低於 RTX 3070 些許,以美金推算同級距應為台幣 3,000 元的價差。
▲若以 FullHD 顯示需求為主, RTX 3060 Ti 足以應付多數特效全開的流暢運作
當然畢竟 RTX 3060 Ti 的效能還是與 RTX 3070 有點差距,筆者認為,如果短時間內仍會以 FullHD 顯示器為主,或者是 1440P 底下對於 AAA 等級遊戲不強求開啟 Ultra 特效, RTX 3060 Ti 應可滿足多數的遊戲需求,倘若是以 1440P 顯示輸出為主,又在乎特效全開之下保有充裕的流暢度,可能還是直接選擇 RTX 3070 會更理想。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