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 振作期(Since 2020)

2020.12.15 04:06PM
照片中提到了DISCLOSURE、Data Center Processor Roadmap、SAPPHIRE RAPIDS,包含了英特爾藍寶石急流、英特爾Xe、藍寶石急流、英特爾、中央處理器

雖然各位親愛的科科們,可能難以諒解筆者把Intel的Xeon寫成落落長10篇連載的諄諄苦心,但畢竟Xeon是「長期支撐Intel獲利的最重要產品線,沒有之一」,也有請各位科科耐著性子,了解這段主導這20年來x86處理器發展史的故事,不僅建立起對x86伺服器的基本認知,更讓各位科科「再度偉大」,成為傲視坊間咖啡廳科技文青的高尚存在。

前情提要: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醞釀期(1995-1998)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草創期(1998-2001)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擴張期(2001-2004)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混亂期(2004-2006)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轉型期(2006-2008)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反擊期(2008-2011)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暴走期(2010-2018)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鐘擺期(2011-2017)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牙膏期(2017-2020)

Intel「總算」在2020年8月的IEEE HotChips 32「擠出」10nm製程Xeon “Ice Lake-SP”,但很不幸的是,大概又是10nm製程的良率和產能出了狀況,產品實際上市日期要拖延到2021年第一季,所以當筆者的手指在Cherry G80茶軸鍵盤上飛舞時,在Intel網站上還看不到Ice Lake-SP的實際產品型號。

照片中提到了Ice Lake-SP is new 3rd Gen Intel Xeon Scalable Processor、• 10nm+ process technology、Whitley 2-socket System,包含了組織、冰湖、英特爾、至強、中央處理器

Intel在11月18日正式公佈第三代Xeon SP時,宣稱32核的Ice Lake-SP可以擊敗64核的AMD EPYC,但前提是「要用到AVX-512」並且對手還是Zen 2世代的Rome,不是即將登場的Zen 3 “Milan”。

Intel 預告新款第三代 Xeon Scalable 處理器特色 以 Ice Lake-SP、以 10nm+ 製程打造 但延至明年推出

照片中提到了3rd Gen Intel Xeon Scalable Processor (Ice Lake)、Optimized for an outstanding HPC and Al experience、intel.,包含了冰湖、冰湖、英特爾、至強、中央處理器

按照歷史的教訓以及伺服器市場的生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最重要的客戶早就開始佈署採用好一陣時日,甚至早在HotChips 32之前,也不會讓人感到一絲一毫的意外。但Intel連執行「優先生產Xeon,不惜犧牲桌機和筆電的出貨」的既定國策,都會弄到延期,也不難想見時下Intel的製程處境,究竟有多麼的艱困。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Intel半導體製程篇
硬科技:HotChips 32的新牙膏 Intel 10nm Xeon篇
硬科技:摩爾第二定律的詛咒
硬科技:Intel傲視世界的半導體製程還有重返榮耀的可能嗎?

照片中提到了Intel® Xeon® Scalable Processor、The ONLY Mainstream CPU Optimized for Convergence、Intel® Advanced Vector Extensions 512,包含了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英特爾、至強、多核處理器

綜觀已知的Intel未來數年Xeon產品時程表(資料來源都是Wikichip),重點都不在於規格細節和有沒有看起來好棒棒的尖端技術,而是Intel能否重現「鐘擺期(2011-2017)」那使命必達的優異執行力。現在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受制於先進製程的延宕,準時推出產品對Intel來說已經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照片中提到了Cascade、Lake-SP/、Skylake-,包含了音樂、線、字形、儀表、紙

除此之外,Intel還得面對兩個問題:「製造成本」和「來自Arm的潛在威脅」。

首先,現今以雲端服務業者為大宗的伺服器市場,處理器採購案可謂殺價殺到刀刀見骨,動輒砍到標價的三四成亦隨處可聞,這也是為何AMD寧願付出效能代價(多晶片封裝衍生的較長資料存取延遲)選擇多餡Chiplet水餃路線的主因之一,並利於因應供貨需求、靈活調配伺服器和桌機的出貨比例。

當然,握有絕大多數市場的Intel可透過大量的「商業手段」和「生態系統」維持市占率於不墜,不過因為產品逐漸失去競爭力而導致獲利下滑,對Intel才是最致命的。請別忘了Xeon一直是Intel最重要的現金母牛。

目前看來Intel恐怕不只Client 2.0,也得認真考慮 ”Server 2.0” 這件事,但這真的沒那麼簡單,天知道Intel要挺過多長的陣痛期。先前謠傳第四代Xeon SP “Sapphire Rapids” 是4顆14核晶粒封裝而成的56核,暗示著跟桌機一起共用相同的晶片,屆時值得各位科科期待一下。

硬科技:AMD的CPU製程優勢和Intel的缺貨危機(上)
硬科技:AMD的CPU製程優勢和Intel的缺貨危機(下)
硬科技:談談Intel的多晶片水餃封裝技術
硬科技:從AMD的M-SPACE到Intel的Client 2.0

照片中提到了REVOLUTIONARY CHIPLET DESIGN、12nm、Server 10 Die,包含了多媒體、7納米、半導體封裝、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多芯片模塊

此外,對業界動態敏感的科科,應該有留意到一件看似微不足道、但絕對影響深遠的小事:VMware在2020年10月6日,發表Arm版本的ESXi Hypervisor。這代表VMware可能認定Arm在伺服器應用的爆發性成長,即將抵達微妙的臨界點。

照片中提到了rpi-1.primp-industries.com - VI ×、+、A Not Secure | rpi-1.primp-industries.com/ui/#/host,包含了屏幕截圖、VMware ESXi的、的VMware、虛擬化、VMware vSphere

Arm要切入個人電腦市場的成功率,最終仍取決於微軟的態度,但假若UEFI和ACPI等規範,在Arm處理器的平台上發展成熟度,可和現有x86平起平坐,讓自行更替作業系統變得更加方便,那伺服器市場將會呈現截然不同的局面。

各位科科可想像一個畫面:假以時日,Arm在伺服器市場的確佔有一席之地,然後AMD就順勢推出腳位相容的 “K12” 核心EPYC,那畫面實在太美,美到Intel的人,大概一輩子都不想看到的程度。如果「處理器遊俠」Jim Keller有機會回鍋AMD,搞不好就是由他親自操刀也說不定,假如不幸筆者烏鴉嘴講中了,也請各位科科不要找筆者麻煩。

硬科技:Arm邁向高階伺服器最偉大的一步:Fujitsu A64FX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AMD K12、SkyBridge篇
硬科技:謠傳的AMD Ryzen C7是任天堂下一代遊戲機心臟嗎?
癮觀點: Apple M1 的推出將會帶給業界衝擊,然短期難以動搖 Windows PC 產業與 x86 生態

總之,Xeon不只是x86伺服器的象徵,更是見證Intel興衰的圖騰,也許在過去難以想像、甚至連想都不敢想的巨變,將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各位科科準備好了嗎?科科。

深入閱讀

3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