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 暴走期(2010-2018)

2020.12.10 07:04PM
照片中提到了MCDRAM、MCDRAM、MCDRAM,包含了至強皮、至強皮、軟件、中央處理器、英特爾

前情提要: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醞釀期(1995-1998)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草創期(1998-2001)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擴張期(2001-2004)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混亂期(2004-2006)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轉型期(2006-2008)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反擊期(2008-2011)

在Intel的Xeon處理器發展史,中途亂入又始亂終棄的「眾核架構(Many Core Architecture)」Xeon Phi,其品牌在2012年6月18日問世,又在2018年7月23日以「市場對此產品的需求,已轉移到其他Intel產品」為由慘遭中止,結束了Larrabee的十年大夢。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Intel Larrabee篇

照片中提到了User Upgrade Program、Available TODAY、Intel® Xeon Phi™ Product Family,跟英特爾、英特爾有關,包含了英特爾騎士山、至強皮、電腦、10納米

科科們應當很清楚,2020年11月2日,Intel發布專為輕薄型筆記型電腦設計的Iris Xe MAX獨立顯示晶片,可完美搭配第11代行動式Core處理器 “Tiger Lake-U” 的內顯,距離Intel的i740,已相隔22年。

  • 2017年11月初,Intel和AMD一同上演了在72小時內,Intel發表整合Kaby Lake處理器和AMD  Vega繪圖的Kaby Lake-G、領導AMD GPU發展的資深副總裁兼架構長 Raja Koduri宣布離開AMD、隔天就加入Intel的超級肥皂劇
  • Intel在2018年2月的舊金山IEEE ISSCC(國際固態電路大會)公開「研究性」的獨顯設計。
  • 在ATI時代打造Radeon品牌的AMD全球產品行銷資深總監Chris Hook,也跳槽Intel。
  • Larrabee之父、並操刀AVX-512指令集的Tom Forsyth,在2018年6月宣布重新加入Intel,進入Raja Koduri領導的視覺和核心計算業務(Core and Visual Computing Group)部門,換言之,參與打造Intel的新獨顯。
  • 2018年8月,Intel再次強調旗下新款獨立繪圖卡將於2020年正式回歸,也宣佈中止Xeon Phi產品線。
  • 2018年9月,Intel在加拿大多倫多的Markham園區,建立新的GPU工程實驗室,這裡曾是ATI GPU研發團隊的基地,Intel擺明大舉挖走AMD的牆角。
  • 2019年3月,Intel公佈其砍掉重練的顯示技術 ”Xe” 與其軟體堆疊 “oneAPI”。
  • 2020年11月11日,針對雲端遊戲和媒體串流市場,Intel發表 “Server GPU” 與首款對應產品H3C XG310,並將於12月釋出對應oneAPI正式版的開發工具包,

除了象徵Intel重返獨立顯卡市場,也意謂著當年宣稱「x86無所不能」的x86義和團與Larrabee的血脈,沒有任何死灰復燃的可能性。

不過Intel從AMD弄走了這麼多人,似乎也沒影響到AMD GPU的雙軌化研發進度就是了,最起碼對於消費性獨顯,AMD近期RDNA2的 “Big Navi” RX6000的驚人表現,實在讓人感到印象深刻,讓AMD擁有本錢重回與NVIDIA正面較量的擂台。至於攸關資料中心戰場和Top500排名的CDNA(Vega體系)狀況究竟如何,就繼續等著看好戲。

照片中提到了代號、品牌、核心,包含了角度、線、字形、儀表、數

Larrabee家族從獨立顯卡轉進高效能運算和人工智慧,最終仍難逃被Intel放棄的厄運,這時再抽絲剝繭深入介紹這些名為Xeon Phi的徒子徒孫,早已失去任何意義,還不如從SIMD指令集的角度,了解這些演進背後的意義。筆者強烈建議各位科科先了解x86指令集SIMD擴張史,特別是AVX-512的部份,你將會更有感觸。

硬科技:淺談x86的SIMD指令擴張史(上):MMX到SSE
硬科技:淺談x86的SIMD指令擴張史(中):SSE2到SSE4
硬科技:淺談x86的SIMD指令擴張史(下):AVX到AVX-512
硬科技:從Linux大神的抱怨瞧瞧Intel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上)
硬科技:從Linux大神的抱怨瞧瞧Intel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下)

  • 2011年1月:Sandy Bridge的初版AVX沒有運算元聚集(Gather)和分散(Scatter)。
  • 2011年6月:Xeon Phi x100(Knights Corner)的VPU 指令集(IMCI,Intel Many Core Instructions)提供聚集和分散,但Xeon Phi x100只能作為輔助處理器運算卡,不能單獨成為獨立執行x86指令集的系統。

照片中提到了KNC Card、KNC Card、TCP/IP,跟英特爾有關,包含了至強處理器、至強皮、中央處理器、協處理器

  • 2013年6月的Haswell的AVX追加聚集。
  • 2013年6月的Xeon Phi x200 系列(Knights Landing)畢竟要直接對抗GPGPU,就得全數補完。AVX-512F同時支援聚集與分散指令。
     -AVX-512PF增加聚集與分散的預先擷取(Prefetch)。
     -AVX-512CD增加可偵測位址衝突(Address Conflict)的分散。
     -AVX-512ER增加指數(Exponential)與倒數(Reciprocal)運算。

照片中提到了KNL ISA、KNL implements all legacy instructions、Legacy binary runs w/o recompilation,包含了網頁、至強皮、英特爾、中央處理器、至強

  • 2017年12月的Xeon Phi x205系列(Knights Mill)強化「人工智慧深度學習」,以犧牲一半的雙倍精確度浮點效能為代價,換取2倍的單倍精確度浮點與4倍的16位元短整數效率。

硬科技:科科們來瞧瞧一窩蜂猛衝人工智慧的勇者們
硬科技:斯斯有2種 那人工智慧晶片有幾種?
硬科技:Intel邁向人工智慧晶片的一小步:Knights Mill

照片中提到了Intel® Xeon Phi™ 7200 Series vs. Knights Mill: Port、Comparisons、QFMA 2,包含了英特爾信息處理技術研究所、熱芯片、英特爾、至強皮、中央處理器

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接著就是Intel Xe獨顯接棒,放眼GPGPU和「2035年的獨立顯示卡」的美好未來。

Computex 2019 : Intel 攜手視覺藝術家一窺 2035 年獨立顯示卡的樣貌
硬科技:Intel Xe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Intel史上3次獨立顯卡戰役

照片中提到了te Graphicr、(intel、(inteD,跟英特爾有關,包含了英特爾顯卡XE、英特爾Xe、顯卡、圖形處理單元

其實Larrabee和Xeon Phi背後的「時代意義」不外乎「既然x86指令集相容處理器」已經「和平崛起」,那為何不乾脆所有的應用都用x86搞定呢?所以我們也就有幸躬逢其盛,見證了一場長達10年的「天災(天才所造成的災難)」。時下讓Intel和AMD一頭熱的5G基地台商機,是否將重蹈覆轍?就有請各位科科繼續看好戲了。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AMD x86 Everywhere篇
硬科技:AMD併購Xilinx各位科科該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