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AMD併購Xilinx各位科科該怎麼看?

2020.10.29 05:53PM
照片中提到了E XILINX.,跟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賽靈思有關,包含了英特爾、集成電路

Xilinx執行長Victor Peng,以前曾經歷過ATI和AMD,他本人在說明會說「這是他第二次加入AMD」。

對於曾有幸目睹AMD在2006年的夏天,動用54億美元(42億美元現金)併購ATI的科科們,想必對發生沒多久的Xilinx併購案感到五味雜陳。如果科科們的人設,還外掛了「AMD鐵粉」的屬性,內心也或多少擔憂著這耗費350億美元(全額股票)的收購案,讓AMD再次步上10年黑暗期的後塵。

但筆者只能說,除非AMD願意缺席5G基地台和人工智慧的商機,否則他們已經沒有任何選擇,非得吃下這間FPGA第一大廠不可,而Xilinx不僅在人工智慧布局已久,在2018年併購中國的DEEPHi(深鑑科技)就是很好的例證,對於5G基地台,FPGA也比較能應對規格快速變動的挑戰。提醒一下各位科科,Intel也在2018年以167億美元買下FPGA第二大廠Altera,微軟的Brainwave就採用他們的硬體方案。

硬科技:科科們來瞧瞧一窩蜂猛衝人工智慧的勇者們
硬科技:斯斯有2種 那人工智慧晶片有幾種?
硬科技:HotChips 32的新牙膏Google TPU篇

也許各位科科會感到一頭霧水,目前大量潛在應用仍處於迷霧之中的人工智慧,選擇「先不傷身體,再講求效果(畢竟不是每間廠商都像Google一樣,有雲端服務基本盤,又搞的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的FPGA,的確不難理解,但這又關5G基地台什麼事?

這裡不得不提,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在2012年提出的「網路功能虛擬化(NFV)」,企圖解決管理大量不同設備,如不同層級的交換器、路由器、防火牆、伺服器、儲存、計費設備等等,一路疊床架屋,導致營運成本高漲的宿疾。像5G這種重大的網路創新演進,如果還按照過去的玩法,更讓產品生命週期變得越來越短(像基地台的結構與佈署就截然不同)。索性不如心一橫,放下既有對設備品牌的成見,將網路設備進行廣泛的虛擬化,全部丟到性能好到過剩的商規(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f,筆者一向很討厭電信業相關的技術文件,沒事就用一堆琳瑯滿目的英文縮寫)硬體平台上去跑,一切就功德圓滿。

照片中提到了IFA024、(Info model、TSTO07,包含了etsi nfv體系結構、網絡功能虛擬化、歐洲電信標準協會、軟件定義的網絡、虛擬化

講的白話一點,5G對於降低硬體成本和提高佈署彈性的要求,讓泛用型的硬體平台,有了切入昔日高不可攀電信設備產品的契機。這就有點像這些年來,博學的科科只要聽到什麼「軟體定義XX」,制式反應不外乎「啊,Intel又要跳出來高喊現在CPU效能都好棒棒,所有千奇百怪的功能,都用純軟體手段丟給他們他的CPU搞定就可以了,軟體想改就改,多有彈性」。挾著GPU的優勢,NVIDIA在這塊也沒有噤聲,但篇幅有限,筆者就在此不論他們家的Aerial。

接著就是「這些年來,我們看到『5G三太子上身』的Intel」,拼命的宣傳用他們的CPU打造5G基地台多麼的具有經濟效益,AVX-512指令集如此適合5G的訊號處理,Atom處理器是5G微型基地台(Small Cell)無可挑剔的天作之合等(放眼mmWave超短傳輸距離的特性,會激增微型基地台的數量)。先不論實際成果,但姑且不論傳統電信設備大廠的內心怎麼想,像O-RAN(Open Radio-Access-Network)和TIP(Telecom Infrastructure Project)之類組織的成立,或多或少象徵著,大量採用普及的通用硬體以降低成本,已經是業界的共識。

硬科技:從Linux大神的抱怨瞧瞧Intel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上)
硬科技:從Linux大神的抱怨瞧瞧Intel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下)

照片中提到了How Does Intel® ng、AVX-512 Help Beamforming? 00、Input,包含了avx512單元、AVX-512、數據、中央處理器、英特爾

照片中提到了How Does Intel® AVX-512 Help Modulation Mapping?、Digital data streaming in、Radio modulation data streaming out,包含了組織、資源公鑰基礎結構、組織、數據、英特爾

照片中提到了How Does Intel® AVX-512 Help Polar List Decoding?、Noisy digital data in、Error corrected clean digital data out,包含了圖、雲訪問安全代理、雲計算、雞、雲計算安全

所以這時候FPGA的價值的浮現出來了,像應對規格不斷升級的5G標準與新增頻帶(2020年16版,2022年第17版,2024年第18版,加上延伸到7.125GHz和眾人期待的mmWave等),支援基地台內RU/DU/CU單元的分割靈活佈署(4G時代的基頻處理模組BBU被分割成CU和DU,也可能被搬移到「大後方」整個Cloud RAN雲端化),加上5G時代的ASIC開發費用比4G高出3倍等等,都是FPGA可大顯身手的好機會。如同Xilinx在人工智慧有xDNN,他們發展到第三代的Zynq RFSoC,就是應對5G的答案,也是AMD最缺乏的最後一塊拼圖。

什麼是5G?5G頻段Sub-6、 mmWAVE毫米波差異與優勢介紹

話說回來,Lisa Su領導的AMD,相較於皮衣教主沒事亂開佈道大會、還開到自家廚房的NVIDIA,一直看似「毫無未來性」,在人工智慧和5G的解決方案,皆付之闕如。但反過來想,假若AMD不集中資源做好本業,而是像前任執行長一樣四處亂開戰線,今天的AMD股價和市值會如此的風光嗎?先穩住基本盤,再讓AMD有直接全額股票輕鬆併購Xilinx的雄厚本錢,通通一次到位,難道也不是條很正確的發展路線嗎?科科。

2 則回應

  • 相信蘇媽
    2020-11-02
  • FPGA的問題就是相對於full custom(人工 layout),FPGA晶片面積大,時脈也不高,只適合做伺服器而不是行動裝置。有趣的問題是,你覺得傳統通訊大廠(高通,博通,Nokia...)做基地台勝算高,還是PC處理器大廠?蘇媽如果可以打敗通訊大廠,那真的是神,比打敗 intel 還要厲害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