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中堅定位力拼前代皇者效能,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動手玩

2020.10.27 09:00PM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產品設計、產品、音箱、電子產品

NVIDIA 今年適逢兩年一度的 GPU 架構大更新,以全新的 Ampere 架構帶來第二世代的消費級光線追蹤技術與突破性的性能表現,除了首次在消費級產品推出以 90 為結尾數字的超旗艦 RTX 3090 外,更多主流玩家關注的是作為首波 Ampere 架構當中最親民的 RTX 3070 ,因為這款中堅產品在效能可媲美 Turing 卡皇 RTX 2080 Ti ,價格卻僅 499 美金起。此次也率先由 NVIDIA 提供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進行試用。

▲台灣目前暫無 Founder Edition 消息

RTX 3070 的定位猶如 Turing 的 RTX 2070 ,然而在世代效能提升更為顯著,根據 NVIDIA 的官方說法, RTX 3070 相對 RTX 2070 的性能提升達 1.6 倍,更可怕的是有著不遜於甚至在特定遊戲超越初始定價 999 美金的 RTX 2080 Ti 的效能,但價格卻維持與 RTX 2070 剛發表相同的 499 美金,能夠上打兩階,也使得當前 Turing 系列的二手價格受到影響。

照片中提到了GeForce RTX 3070、AMPERE、效能,包含了屏幕截圖、產品設計、牌、產品、屏幕截圖

▲ RTX 3070 基本規格

RTX 3070 具備 5,888 個 CUDA 核心,約略是 RTX 3090 的 10,496 個核心的 6 成左右,設定在 1.5GHz 的基礎時脈與 1.73GHz 的 Boost 時脈,不過相對旗艦卡搭載高速的 GDDR6X , RTX 3070 記憶體則使用 8GB GDDR6 ,採 256bit 頻寬,官方公布的 TDP 為 220W ,但僅需一組 PCIe 8 Pin 電源即可驅動,只是板卡廠版本多半都會改為 8+8 或是 8+6 供電。

照片中包含了硬件、產品設計、電子產品、字形、爐灶面

▲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尺寸酷似 RTX 2060 Founder Edition

相較先前開箱評測過龐然大物的 RTX 3090 Founder Edition ,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就顯得相當小巧,僅有近似 RTX 2060 Founder Edition 的尺寸, PCB 本體亦短於散熱器長度,不過板卡廠的中高階以上自製卡多半不會做到這麼短,也會配置更大型的散熱器,不過 Founder Edition 的設計也顯見 RTX 3070 推出緊湊版短卡的潛力。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產品設計、產品、電子產品、字形

▲將雙風扇隔離獨立風道的外框在正面構成 S 型

照片中提到了GEFORCE RTX、RTX 3070,包含了電子產品、視聽設備、音箱、產品設計、電子產品

▲外框在背面僅圍繞外框,不像兩款高階卡仍有 8 字點綴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的散熱器造型保有此次 Ampere 發表的全新風扇造型,雖然雙風扇都位於同側,邊框的造型也在正反面未連接成無限的 8 字型,而是正面呈現 S 型、反面僅包覆外框的設計,但仍有著與 Turing 系列截然不同的散熱片外露的設計,而且外露的鰭片是真的有作用的,並非單純的飾板,運作時仍會有明顯發熱。

照片中提到了ZTX 3070,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音箱、產品設計、電動藍M

▲後風扇並未完全鑿空,不過保有往背板方向的風道

不同於 RTX 3080 Founder Edition 、 RTX 3090 Founder Edition 的一正、一反與一吹、一抽的雙風扇配置,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雖承襲前後雙風道的概念,但散熱器的結構就簡單許多,整體比較趨近傳統下吹雙風扇,但藉由外框體使兩個風扇的風道能夠獨立,維持一後排氣、一向上排氣的新概念風道,不過後方風扇的開孔僅約風扇的 3/4 ,並非完全打通。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產品設計、產品、角度、電子產品

▲採用新式 mini 12 Pin 供電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也秉持此次 Ampere 架構官方緊湊 PCB 的設計理念,盡可能將 PCB 電路空間減縮。但不同於 RTX 3080 Founder Edition 、 RTX 3090 Founder Edition 針對後方風扇的凹槽開孔設計,自連接器方向與後風扇背面可看到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的電路板為傳統長方形設計,畢竟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已經相當小巧,零件與電路也很難再緊湊化。

照片中包含了電纜、產品設計、角度、電纜線、設計

盒裝的轉換線為 8Pin 轉 mini 12 Pin

雖然 RTX 3070 僅需單一 8 Pin 供電,不過 NVIDIA 顯然有意推動全新的微型 12 Pin 設計,在這款中高階產品的官方版本仍採用小型 12Pin 連接器,但由於官方規格僅需 8 Pin PCIe 供電,附贈的轉換器也不像 RTX 3080 Founder Edition 、 RTX 3090 Founder Edition 使用雙 8 轉單 mini 12 Pin ,為單 8 轉 mini 12 Pin 線材。

照片中提到了JF CHAMgPIONS、EDGE、HEATSINK PCH,包含了電腦散熱、汽車設計、汽車、摩托車、電腦散熱

▲由於風扇較 RTX 3090 Founder Edition 小且轉速高,全速噪音就沒有 RTX 3090 Founder Edition 安靜

照片中提到了10 PCMark 10 Professional Edition、РСМАRK1О、НОМЕ,包含了3DMark、遊戲機、3DMark、PCMark、筆記本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10 PCMark 10 Professional Edition、РСМАRK1О、НОМЕ,包含了筆記本電腦、遊戲機、顯卡、筆記本電腦、中央處理器

照片中提到了10 PCMark 10 Professional Edition、PCMARK10、НОМЕ,包含了顯卡、遊戲機、電腦機箱、筆記本電腦、Radeon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跟綠洲慈善信託有關,包含了gtx 1070罷工、GeForce 10系列、3DMark、基準測試、英偉達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顯卡、顯卡、遊戲機、電腦、圖形處理單元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2070年大罷工、顯卡、基準測試、3DMark、GeForce 20系列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НОМЕ,包含了1080 Ti 3DMark時間間諜、PNY GeForce GTX 1080 Ti卡GDDR5X VCGGTX1080T11PB-CG、3DMark、基準測試、超頻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超級間諜2070、2070年代、微星GAMING X TRIO GeForce RTX 2070 SUPER、3DMark、GeForce 20系列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НОМЕ,包含了PCMark、遊戲機、顯卡、PCMark、基準測試

照片中提到了CINEBENCH R15.0、File Help、OCINEBENCH R15,跟馬克森有關,包含了cinebench r15 rtx 2080、Cinebench、顯卡、基準測試、中央處理器

照片中提到了FINAL FANTASY XV WINDOWS EDITION BENCHMARK ver 1.2、English、FINAL-FANTASY. XV,跟Square Enix公司有關,包含了最終幻想、最終幻想十五、最終幻想VII重製、最終幻想XV WINDOWS版MOD組織者、基準測試

照片中提到了顯示、影像、結果,包含了顯卡、顯卡、電腦機箱、遊戲筆記本電腦、英特爾核心

照片中提到了顯示、影像、結果,包含了顯卡、顯卡、遊戲筆記本電腦、中央處理器、筆記本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顯示、影像、結果,包含了顯卡、顯卡、遊戲筆記本電腦、雷岑、中央處理器

照片中提到了顯示、影像、結果,包含了顯卡、顯卡、遊戲機、遊戲筆記本電腦、雷岑

照片中提到了顯示、影像、結果,包含了顯卡、英偉達、遊戲筆記本電腦、遊戲玩家、英特爾

照片中提到了顯示、影像、結果,包含了顯卡、顯卡、遊戲機、遊戲筆記本電腦、微星國際

照片中提到了效能測試結果解析度:、2560 x 1440、20.0.4223331643311112112預設配置:,包含了幽靈行動荒野g同步、湯姆克蘭西的幽靈行動荒野、湯姆克蘭西的幽靈行動、育碧、影格速率

 

從評測的結果,不難感受到從 Turing 到 Ampere 架構兩年時間的近化,同為 Founder Edtion , RTX 3070 相較 RTX 2080 Ti 有著更小巧的整體設計,而自 GeForce Experience 的功率監測,全速功耗約落在 180W 耗電左右,在相近的全載下, RTX 2080 Ti Founder Edition 的功耗約在 200W 前後,在架構、製程雙重升級帶來的效能能耗比相當有感。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PCMark、雞、雞舍、鋼筆、慕尼黑歷史學校

照片中提到了= ロ、結果、渲染的影格,包含了英偉達、NVIDIA GeForce RTX 3080、英偉達、GeForce 30系列、電腦硬件

照片中提到了=ロ、結果、渲染的影格,包含了英偉達、NVIDIA GeForce RTX 3080、英偉達、GeForce 30系列、電腦硬件

照片中提到了基準測試結果、UMEX、填數得分,包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基準、遊戲機、基準測試、武爾坎、筆記本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基準測試結果、IIMEX、憤數得分,包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基準、顯卡、世界大戰、基準測試、遊戲機

▲ RTX 3070 各項測試成績

不過單純從使用體驗而言,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的散熱架構與概念雖延續 RTX 3080 Founder Edition 、 RTX 3090 Founder Edition ,但畢竟散熱器尺寸小巧相當多,風扇尺寸也縮小為與 RTX 20 Founder Edition 相近的尺寸,全速運轉的轉速較旗艦產品高,裸機的運轉噪音相對明顯,而最高溫的抑制也比先前 RTX 3090 略高,約略在 73 度,但若是板卡廠的自製卡應該會搭配大型散熱器,溫度有望進一步降低。

整體體驗部分,筆者認為 RTX 3070 雖能負荷 4K 遊戲娛樂層級的性能,不過若考慮到 60fps 流暢體驗, RTX 3080 帶來的效果應該會比起 RTX 3070 更合宜,但反觀若為 1440P / 2K 或是 FullHD 等級的娛樂體驗,那 RTX 3070 則可提供相當高的效能價格比與流暢度,加上官方建議的系統電源需求為更主流的 650W ,對整機系統的綜合負擔也較貼近一般消費者。

照片中提到了S 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 BENCHMARKS,包含了顯卡、顯卡、電腦機箱、玩家共和國、電腦硬件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НОМЕ,包含了顯卡、玩家共和國、NVIDIA GeForce RTX、電腦、電腦硬件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 BENCHMARKS STRESS TESTS RESULTS OPTIONS,包含了rx 580파스점수、AMD Vega、Radeon RX 580、電腦、圖形處理單元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al、3DMARK,包含了顯卡、電腦、NVIDIA GeForce RTX、電腦硬件、圖形處理單元

▲ RTX 3070 支援多項先進技術

拜 Ampere 架構加持, RTX 3070 也如同 RTX 3090 支援多項先進新技術如 VRS 、 DLSS ,未來也將透過 Windows 10 更新後支援 Direct Storage 與 RTX Storage 等技術,雖然部分技術 RTX 20 系列也能夠支援,不過畢竟兩世代的架構、設計都有顯著的差異,加上可使用現行 RTX 2080 不到的價格買到媲美 RTX 2080 Ti 的性能,更是 RTX 3070 的優勢所在。

照片中提到了PCI-E、GEFORCE,包含了電子產品、摩托車、電腦散熱、電子產品、電腦

▲ RTX 2070 有相當大的短卡設計潛力

當然 RTX 2080 Ti 也並非優勢盡失,只是它的優勢恐怕對預算僅在 RTX 3070 的玩家吸引力不明顯,即是記憶體容量,畢竟做為旗艦級產品, RTX 2080 Ti 的 VRAM 仍達 11GB ,比起 RTX 3070 的 8GB 更大,只是除了特定遊戲(如微軟模擬飛行)或是 4K 高解析度,否則在多半 FullHD 與 2K 解析度 8GB 記憶體也相當充裕。

照片中提到了NVIDIA.、GEFORCE RTX、3070,包含了音箱、音箱、產品設計、視聽設備、產品

 

作為 Ampere 的中堅產品, RTX 3070 相對前一世代相同定位的 RTX 2070 整體性能提升是相當可觀的,同時在能耗與 PCB 尺寸又可相比 RTX 3080 設計更為彈性,若搭配大型散熱器能夠帶來更好的持續性能與寧靜度,但亦可藉由緊湊設計提供小型系統愛好者與前一代頂級產品不相上下的效能,為台幣兩萬元內級距提供優質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