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E-M10 Mark IV 簡單玩:更容易隨身攜帶、拍攝效果更讓人滿意

2020.10.11 06:00PM

雖然在畫質呈現相比全片幅機種確實有落差,不過以目前E-M10 Mark IV呈現拍攝效果來看,實際上已經能滿足絕大多數使用需求,畢竟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輕便、容易使用,並且能簡單拍出滿意、有趣效果才更加真實。

同時整合更多方便拍攝功能

從早期使用採APS-C片幅設計的Canon EOS 7D,到目前使用以全片幅規格設計的Sony α7 III,筆者此次短暫使用以M43規格打造的Olympus E-M10 Mark IV,可以明顯感受機身重量上的輕盈落差,而藉助源自高階機種的2000萬畫素Live MOS感光元件,以及五軸機身防震設計,搭配搭載多樣拍攝濾鏡、拍攝功能,讓此款

目前絕大部分的時候,使用者都會透過手中的智慧型手機捕捉影像,而確實以目前的智慧型手機搭載相機設計,都已經能滿足多數拍攝需求,甚至也藉由增加不同鏡頭規格,補足過往手機無法對應長焦、超廣角或微距拍攝缺點,甚至也配合可透過各類app強化拍攝效果,使得傳統相機所能發展空間越來越受限。

不過,透過相機拍攝還是能有更自然光影成像,以及更貼近真實的景深、顏色表現,而體型相對更輕巧的M43機種在近年來的技術持續提昇下,逐漸改善過往對焦速度不理想、連拍速度不夠,以及電池續航表現不足問題,甚至憑藉M43機種相對輕盈機身設計贏得不少用戶支持,在全片幅持續朝向輕巧機身設計情況下,依然維持一定使用人數。

▲左起:Canon EOS 7D、Olympus E-M10 Mark IV、Sony α7 III

此次使用的E-M10 Mark IV,是Olympus繼2017年推出的E-M10 Mark III更新機種,不僅換上高階機種搭載的2000萬畫素Live MOS感光元件,機身更搭載新款五軸機身防震設計,藉此對應4.5級拍攝防震效果,另外也在下掀翻轉螢幕增加觸控操作功能,方便使用者透過點按螢幕對焦、觸發快門,或是更方便進行自拍,同時也透過方便與手機連接操作,搭配手機連動遠端操作快門,或是立即匯入照片分享,甚至能藉由手機定位匯入地標資訊。

而在操作部分,則對應最高每秒15張連拍、全自動拍攝模式、臉部或人物識別對焦拍攝,錄影功能也支援記錄4K影片,甚至針對特定拍攝需求也能選擇將相機快門聲音關閉,例如在拍攝動物時以靜音方式記錄影像。

▲頂部介面,右側提供模式快速切換轉盤、整合轉盤設計的快門與調整設定轉盤,錄影按鍵則位於最右側 ▲主要操作轉盤 ▲背面螢幕採可向外下掀設計,並且支援觸控操作 ▲採用彈跳式補光燈設計 ▲前方設計 ▲前方蒙皮重新做了調整 ▲右側提供可作為充電與照片傳輸的micro USB連接埠,以及HDMI連接孔 ▲背面操作介面 ▲相當適合單手操作 ▲透過手機app掃描相機顯示的QR Code,即可快速建立連線

另外,在既有拍攝濾鏡效果中,此次更強化模擬傳統底片顯影效果的菲林模式,加上其他特殊濾鏡,讓E-M10 Mark IV增加更多拍攝時的樂趣,同時也能讓使用者發揮更多拍攝創作巧思。

至於特殊拍攝模式則可讓使用者輕易搭配腳架拍攝車水馬龍或星軌移動畫面,或是透過將兩組畫面重疊形成連續動作效果,提供使用者能輕鬆駕馭原本需要相當技巧的拍攝功能。

點按縮圖可另外檢視:

雖然在畫質呈現相比全片幅機種確實有落差,不過以目前E-M10 Mark IV呈現拍攝效果來看,實際上已經能滿足絕大多數使用需求,畢竟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輕便、容易使用,並且能簡單拍出滿意、有趣效果才更加真實,加上本身依然可對應充足的交換鏡頭使用需求,顯然更容易成為日常生活,以及出門旅遊隨身攜帶的相機。

E-M10 Mark IV單機身售價為新台幣22990元,搭配14-42mm電動鏡的組合售價則是新台幣26990元。

實際拍攝效果:

▲此次拍攝使用鏡頭,包含標準電動變焦鏡ED 14-42mm F3.5-5.6 EZ、定焦鏡ED 25mm F1.2 PRO、恆定光圈ED 12-40mm F2.8 PRO,以及魚眼鏡頭ED 8mm F1.8 Fisheye PRO

點按縮圖可另外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