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歹戲拖棚的美中貿易戰一路到肆虐全球的武漢肺炎,再加上一堆滿地碎玻璃的體育界事件,相信就算對於全球化和自由化再樂觀的科科,也很難不得不承認,台灣某些「高級知識份子」最喜歡掛在嘴上的「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換成體育也行)」,根本就是經不起考驗的空話。
今日台灣雄踞一方的電子製造業,嚴格說來,也算是被美國的長期東亞戰略布局催生出來的必然結果,而台灣稱霸世界的半導體晶圓代工,也印證了張忠謀在2019年的預言:世界局勢已不再是安寧的世界,台積電成為地緣策略者的必爭之地。所以台積電就不得不在2020年5月15日,正式宣佈有意在美國設立先進晶圓廠,也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在此替各位科科複習一下台積電興建5nm製程晶圓廠的重點。
- 2021年動工。
- 2024年開始量產。
- 1600個工作機會。
- 2021年到2029年的支出約120億美元。
- 台積電已經在美國華盛頓州卡馬斯市有1座晶圓廠(WaferTech),此座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廠房,將成為台積電在美國的第2個生產基地。
- 順便一題,從2011年到2013年,Intel曾在亞利桑那州花了50億美元建造14nm製程晶圓廠,並提供「數千個」工作機會。幾乎可以預期,這些Intel員工也將是台積電企圖吸收的目標,或者反過來說,這就是台積電選擇落腳亞利桑那州的主因。
雖然美國政府的司馬昭之心,不外乎考量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以及企圖藉此在美國建立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台積電一動,一堆合作夥伴就得跟著過去了),但相信眼尖的科科勢必注意到1個重點:在2024年,那時耗費250億美元的3nm(搞不好還有2nm)早就量產了,5nm對台積電來說,還算是「先進製程」嗎?區區120億美元的支出,怎麼看都很像從台灣把舊設備直接搬去美國的樣子。
對於汲汲營營於爭搶台積電最先進製程的幾個大客戶,像Apple、AMD、NVIDIA、Xilinx之類的,現有的跨國協作模式,早已運作行之有年,這座看起來距離比較近的晶圓廠,對他們能帶來直接的幫助嗎?似乎也沒有。
但畢竟並非所有客戶都「用的起」最先進的製程,並支付的起採用最先進製程的晶片研發經費,不提最先進製程停在14nm/16nm為主的二線晶圓代工廠,如聯電和Global Foundries,像三線晶圓代工廠也是一堆靠著比28nm更落後的製程在支撐營收。
即使是一線大廠,基於成本考量,也不是什麼都要用到最好,採用Samsung 8nm(從10nm演進而來)製程的NVIDIA Ampere家族消費性GPU就是最好的例證,報價只有台積電7nm的六成真的是「潮爽的」,或許這也間接證實了Samsung 7nm的良率還是有些問題,只有像IBM這種產品單價超高的客戶才可以不必在乎。
此外,也並非所有公司有那個辦法養的起龐大的跨國協作團隊,特別是如流星般稍縱即逝的新創企業或高度機敏性的軍用產品,如此一來,考量到2024年這個時間點,台積電在美國放座「有點先進又不會太先進」的5nm晶圓廠,就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了。
更重要的是,看在Intel 7nm製程即將延期半年至1年、最慢可能延後到2022甚至2023年的份上,相信各位科科早已開始科科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