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和清明、端午、春節同樣為華人重要節日之一,在台灣除了吃月餅、柚子、以及烤肉之外,家家戶戶也會祭拜神明和祖先,祈求保佑。中秋節的時間為每年農曆8月15日,對照2020年的國曆為10月1日,本篇介紹中秋節拜拜的時間、拜拜流程、需準備的供品,也介紹中秋節的習俗,而若是想知道中秋節的由來、以及各國是如何渡過中秋的,可以參考「中秋節由來、活動、各地中秋習俗介紹」。
中秋節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土地公
在中秋節需要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而因為中秋節也是土地公的得道日,一說是土地公的生日,因此也有祭拜土地公的傳統,部分廟宇會舉辦酬神活動,答謝神恩。另外,有些地區流傳著「拜月」的習俗,有祈求「月圓人團圓」的意義。
除了土地公祭拜可以到土地公廟之外,其他神明、祖先、地基主、月亮都可以在自家完成。中秋節的祭拜流程為「神明-祖先-地基主-月亮」,拜土地公則沒有時間和順序上的限制,只要是吉時都可以拜。
▲酬神戲。在民俗節日、神明生日等重要日子裡,廟宇會請戲班表演酬神戲。酬神戲的種類包括歌仔戲、布袋戲等等,在早期也是村落鄰里聯絡感情的時間。(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供品可準備月餅、柚子、三牲五果
在供品方面,可以準備節慶食品如月餅、柚子、還有平常祭拜時的三牲五果。柚子有「遊子」、「佑子」的諧音,是希望神明能保佑遊子回家團圓、以及子孫平安。另外在拜土地公時,供品可以準備麻糬,麻糬會黏住土地公的鬍鬚,代表黏住錢財與好運。
神明與祖先的祭拜都在自家神龕、祖先牌位前完成,祭拜神明後的供品可以直接留著祭拜祖先,時間則是以中午左右最好,盡量不要超過午後。地基主可以在下午3點左右開始祭拜,供品需要拜放在一張矮桌子上,由廚房面向客廳、或是由門口朝向屋內祭拜。有說法認為地基主的位階比較低,飯菜不可以準備得比神明豐盛,另外也有說法表示地基主喜歡吃雞腿,所以可以準備雞腿作為供品。
中秋祭拜神明:
- 時間:上午
- 地點:自家神龕
- 供品:三或五牲、酒或茶3杯、水果單數、菜碗單數、月餅、鮮花蠟燭1對
- 紙錢:天金、壽金
中秋祭拜祖先:
- 時間:上午至中午左右
- 地點:自家祖先牌位
- 供品:熟三牲、酒或茶7杯、水果、菜碗6碗或12碗、月餅
- 可直接使用神明的供品
- 紙錢:刈金、更衣等
中秋祭拜地基主:
- 時間:下午3點左右
- 地點:廚房或房子前後門,向客廳或屋內祭拜
- 供品:飯2碗、筷子2雙、酒或茶3杯、菜碗不限、水果、月餅
- 供品需放置於矮桌或矮凳上
- 供品可準備雞腿
- 紙錢:刈金、銀紙、更衣等
中秋祭拜土地公:
- 時間:不限
- 地點:土地公廟或自家土地公神龕
- 供品:三牲、麻糬等
- 供品面對神明由左至右擺放雞、豬、魚
- 紙錢:壽金、福金等
中秋祭拜月亮:
- 時間:晚上月出後,建議19點之後
- 地點:家中,需看得見月亮
- 供品:月餅、水果單數、茶3小杯
- 紙錢:神明金
▲月餅是中秋節的特色食品,不過台灣的月餅在演變之下,已經脫離傳統月餅的製作方法,擁有全新的風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中秋習俗包括賞月、吃月餅、賞桂花
中秋節可以賞月、吃月餅,在台灣還有烤肉活動,可以親友同樂。而在傳統上,中秋正巧碰到桂花盛開的時間,中秋節可以賞桂花、喝桂花酒、品嘗桂花糕。另外點燈也是傳統中秋習俗盛事之一,透過燈火襯托月色之美,規模僅次於元宵燈節。
台灣高雄美濃的養鴨風氣盛行,中秋節有吃鴨子的習俗,因為中秋前後是水鴨公肉質最嫩的時候,中秋節正好拿來加菜。還有宜蘭地區在月餅之外,會吃一種以麵粉製成、中間加上黑糖的「菜餅」。南部一些地方則有中秋吃麻糬與火鍋的習俗。
習俗活動依地區有不同的差異
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中秋習俗,而祭拜的順序、流程也會有些許的差異,建議以當地文化為主,依照傳統慶祝一年一度的佳節。中秋節月圓人團圓,在享受各色美食之外,也別忘了和親朋好友祝福,聯繫彼此的感情。
1 則回應
還有其他習俗嗎?
(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