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肆虐全球,除了幾乎凍結了大多數「空中廢人」飛來飛去的國際旅遊,也連帶影響了眾多科技業的大拜拜活動,不是延期、就是取消、或著延期後再取消(殉情者清單包含延到九月的Computex),而且「倖存者」多半都改用線上活動的形式。
每年夏天,處理器業界最重要的火力展示大會IEEE HotChips,今年8月16至18日的第32屆,也成為首次線上直播的場次。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除了不必遠渡重洋飛到美國,關在家裡即可參與,更重要的是...擠了好幾年,大家的牙膏終於都擠完了啦!可以開始期待未來幾年的新牙膏了嗎?
回過頭來,我們都知道,高獲利的伺服器市場皆為Intel和AMD的重中之重,起源於1998年6月29日的Xeon品牌,承繼了Pentium Pro未竟之遺志,成為Intel讓x86處理器站穩伺服器市場的象徵,也是Intel超過20年的「現金母牛」。換言之,無論對Intel對AMD還是對整個業界,今年HotChips重要性最舉足輕重的議程,莫過於Intel總算發布10nm製程Xeon “Ice Lake-SP” 的細節。
Next Generation Intel Xeon(R) Scalable Server Processor: Icelake-SP
請各位科科先看一下Intel近代Xeon處理器的演進史,我會等你。
好了,看完之後,現在就進入正題,我知道各位科科想說什麼,但請別急。
請問這次Ice Lake-SP的核心數量終於能和64核的AMD EPYC一拼了嗎?
你的眼睛沒看錯,Intel依舊不動如山的死守28核,雖然我們還不知道Intel有沒有準備推出更多核心的版本。
那AMD即將在年底推出的第三代EPYC “Milan” 將是多少核心?
目前據傳還是維持64核,但「可能會有80核(10顆CCD)外掛HBM當作L4 Cache特規版」的恐怖傳言,倒是從未停歇過。
那除了製程,Ice Lake-SP究竟改進的哪些地方?
增加L2快取容量和第二的浮點乘積和執行單元的強化版Sunny Cove核心,比前代Cascade Lake提高18% IPC(Instruction Per Cycle)。
早在2019年Ice Lake進入筆電市場時,就板上釘釘的AVX-512指令集擴充,主要針對密碼學和解壓縮應用,號稱可實現1.5到8倍的效能。
追上AMD EPYC的八通道記憶體控制器,以及圖中沒呈現的PCIe Gen4。
Intel設法縮短整體記憶體存取延遲,多核心Mesh矩陣規劃從6x3變成7x3,每個Mesh區塊(Segment)可直接存取的記憶體通道數從3降成2, 並改善快取資料一致性協定的效率,結合八通道記憶體,讓Ice Lake-SP的有效記憶體頻寬,相較於前代激增43%到89%。
配置電源管理專用的控制訊號匯流排,縮短反應時間。對AMD處理器稍有認識的話,就想成Infinity Fabric中作為「神經」的Scalable Control Fabric。
假若Intel真的繼續在規格上輸給AMD,伺服器市占率會瞬間土崩瓦解嗎?
有別於隨時風雲變色的個人電腦,伺服器市場的特性就是「動量」很大,一站穩市場就很難被馬上趕出來(回想一下AMD從2008年開始,面對Intel的鐘擺重壓,Opteron全面喪失技術優勢後,還是苟延殘喘很多年),況且Intel畢竟家大業大,又掌握有大半個「商業生態系統」,多得是強迫促銷的手段,不至於馬上崩盤。
但問題在於,雲端服務業者已成為x86伺服器處理器的最大客戶,這些數以萬計的處理器採購案都經常成為血流成河的殺價戰爭(這也是AMD狀況再差,還是繼續被養活的主因,你總得要有個跟Intel對砍的對手),Intel的Xeon能否維持昔日的豐厚利潤,去支撐未來十年奪回製程技術王座的研發時程表,這才是Ice Lake-SP被公開發表後,留給眾人的最大問號。科科。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