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時代背景:IBM在2004年初,挾著Power5那驚天動地橫掃千軍的恐怖效能,以及BlueGene/L奪下超級電腦Top500第一名寶座的氣勢,宣佈推動Power Everywhere,企圖對抗氣勢蒸蒸日上的x86陣營,避免踏上其他源自高階伺服器的RISC體系,因缺乏完善生態系統、難以推廣,而一個個步入歷史的後塵。
IBM在2004年3月31日啟動Power Everywhere戰略,計畫推動Power/PowerPC成為可「無所不在」的產業標準,並從下到上,晶圓廠、製程技術、電子輔助晶片設計工具、作業系統、一路到系統架構設計,建立完整的產業生態體系。
隨即在2004年4月,將作為BlueGene/L超級電腦與一堆嵌入式系統心臟的PowerPC 440產品線,以2億2千7百萬美元的價碼,出售給AMCC(Applied Micro Circuits Corporation),建立起Power Everywhere的附庸同盟國。
2004年12月2日,IBM在北京宣佈成立Power.org,氣勢如虹,坐在台下科科笑的筆者有幸躬逢其盛,瞻仰著Red Hat和Novell等軟體廠商,搶著搭上這班順風車的浪潮。筆者還依稀記得,IBM某院士還信誓旦旦的說「Intel的半導體製程技術,終究比不上他們」。
IBM那時有多「唱秋」?筆者就來好好盤點當時藍色巨人的豐功偉業。
- 伺服器:IBM Power5「Squadron」把擂台上的所有競爭對手,包含Intel Itanium 2,通通轟到觀眾席上了。32處理器/64核心的p5-595伺服器,TPC-C效能相當於「二、三、四名的總和」,計算機工業歷史上恐怕也沒有下次了。OpenPower 720也奪下TPC-H非叢集效能機種的第一名。
- 超級電腦:雙核心PowerPC 440的BlueGene/L奪下Top500的王座,第四名的Mare Nostrum也是採用PowerPC 970fx處理器。
- 遊戲機:Sony PlayStation 3的Cell和微軟Xbox 2(Xbox 360)的Xenon都是IBM產品,而任天堂NGC(Nintendo GameCube)的Gekko當然也是。
- 網路設備:Cisco旗艦路由器CRS-1,其路由引擎也是IBM Inside。
- 嵌入式處理器:AMCC的PowerPC處理器,應用在不同領域,如高階磁碟陣列卡。
- 個人電腦:那時Apple還是PowerPC的用戶。
所以IBM並非突然「三太子上身」創立「Power義和團」,Power Everywhere的理論基礎有其穩固的根基。
更何況,PowerPC的系統,已經隨著探測車而登陸火星了,比肩「唯一上太空的Nikon單眼相機」和「飄在無重力狀態的ThinkPad筆電」。
計算機工業史上首顆原生雙核心伺服器處理器Power4「Regatta」,在2002年拿下微處理器報導的年度最佳伺服器工作站處理器獎項,不過就筆者當年印象所及,那時也沒什麼像樣的對手就是了(Intel Itanium 2表示...)。
值得一提,衍生自Power4的PowerPC 970fx,擊敗了Intel 90nm製程Pentium 4「Prescott」和AMD Athlon 64 FX-51,也帶走了2003年的最佳桌上型處理器獎座。
自從DEC Alpha因一連串併購案而被Itanium取代後,性能王座就被IBM的Power牢牢的抓著,在2007年雙核心Itanium 2「Montecito」問世前,無人能夠威脅IBM的地位,直到一狗票x86追兵咬上來為止。
藉由整合型記憶體控制、專屬L3快取匯流排與同時多執行緒(SMT),相較於前代Power4,Power5的表現完全脫胎換骨。
這性能提昇幅度究竟有多驚人?各位科科請自行眼見為憑,關於那票還「插在」觀眾席上的被轟殺對手們,筆者就假裝沒看到就是了。
但2005年卻風雲變色,因為「對IBM的產品開發進程失望」,Steve Jobs在WWDC正式宣佈平台轉移計畫,從PowerPC轉進Intel的x86處理器,IBM變相失去了最大的「分母」,也嚴重衝擊後繼PowerPC的研發計畫。
而當年寄以厚望的「附庸同盟國」,更在2011年轉向64位元ARM架構,推出一系列的X-Gene伺服器處理器。
IBM也不得不放緩Power的產品時程表,跟著Intel一直擠牙膏,然後Power9被擠3次了,還是遲遲不見Power10的影子,只見慢慢的拖到2021年。
為何Power Everywhere最終難逃雷聲大雨點小的厄運?道理很簡單:沒有Windows也沒有Android,沒有處處可見的個人電腦也沒有人手一隻的智慧型手機,除了遊戲機外,難以踏入平凡百姓家讓人感受到其存在,自然也作不大整個生態系統,即使擁有再多的輝煌歷史也是一樣。血跡斑斑的教訓,各位懷有雄心壯志的科科,應以此為鑒,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