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日前宣布新一代 5G 翻轉鏡頭旗艦機 ZenFone 7 、 ZenFone 7 Pro ,不同於去年以單一機型搭配不同儲存容量, ZenFone 7 以及 ZenFone 7 Pro 雖然儲存配置不同,不過包括處理器與相機模組仍有小小區別,扣除對儲存配置的偏好外,兩款孿生機該如何抉擇,這裡以簡單的測試與體驗,希望能提供在選擇規格前的參考。
▲兩款裝置的關鍵差異
▲ ZenFone 7 拜翻轉相機機構,正面無開孔、凹槽
▲兩種配色
ZenFone 7 與 ZenFone 7 Pro 皆為 6.67 吋三星 AMOLED 顯示器,可支援 90Hz 、 DC 調光與 HDR10+ 認證等特性,由於採用翻轉鏡頭設計,故螢幕正面相當完整且無開孔,具備比 ZenFone 6 更高的螢幕占比;側邊則由於把電源與指紋辨識、智慧按鍵整合,較 ZenFone 6 省卻機背指紋辨識、智慧按鍵與耳機孔。
▲翻轉模組相當顯眼
機背設計維持與 ZenFone 6 相似的曲面玻璃設計,然而翻轉相機模組由於採用三鏡頭設計,較前一代面積更大,翻轉相機模組維持使用液態金屬殼體包覆,與平整的機背玻璃設計搭配顯得相當顯眼,雖然 ZenFone 7 與 ZenFone 7 Pro 的鏡頭配置有細微的不同,但由於屬於光學設計是否包括防手振的差異,故從外觀也難以分辨。
▲ ZenFone 7 Pro
▲ ZenFone 7
不過兩者畢竟處理器平台、相機略有差異,對於整體性能表現也會有些許的差別,當然對於沒有重度需求的消費者,兩款手機的平台已是根源相同的 Snapdragon 865 與 Snapdragon 865 Plus ,對多數主流應用、遊戲已是相當充裕的,但到底時脈差異帶來多少的落差,就以常用的測試軟體作為比較。
▲ ZenFone 7 Pro 高效能模式
▲ ZenFone 7 Pro 平衡模式
▲ ZenFone 7 平衡模式
▲ ZenFone 7 高效能模式
從測試軟體進行簡單的對比,可看到時脈較高的 ZenFone 7 Pro 整體效能仍較 ZenFone 7 有相當程度的領先,然而與同樣採用 Snapdragon 865 Plus 的 ROG Phone 3 ,則由於散熱設計不同,加上 ROG Phone 3 可搭配 AeroActive II 風扇進行主動散熱,單就追求最高效能方面還是有些差距,但者也顯示華碩在產品定位方面相當明確。
▲啟動需要高效能的應用時會跳出切換電池管理模式的提醒
處理器差異會不會影響續航力呢?筆者藉由 PCMark 的電池測試,並搭配華碩 ZenUI 的電池管理功能的平衡模式與高效能模式執行,可發現 ZenFone 7 與 ZenFone 7 Pro 在兩種模式下的續航力相當類似,可視為兩者的日常使用續航力差異不大,不過性能模式會使電池縮減約 3 小時續航力,對重視續航力的消費者也別忘了啟用性能模式後把電池管理切回平衡模式。
▲兩款手機相機差異在於標準與長焦是否具備防手振
另一個差異就是 ZenFone 7 的翻轉三鏡頭模組相對 ZenFone 7 ,其中標準焦段與 3 倍鏡頭少了光學防手振設計,雖然華碩強調對專業攝影玩家而言有無防手振會是相當重要的區別,不過實際上到底會影響甚麼?
▲左下角有浮水印為 ZenFone 7
剛好筆者在設定上誤將 ZenFone 7 啟用自動浮水印,故在上面拍攝的樣張沒有浮水印的就是 ZenFone 7 Pro ,由於兩者的關鍵感光元件相同,單純就品質而言沒有太明顯的差別,比較大的落差是在昏暗場所拍攝或是慣用 3X 長焦鏡頭拍攝,則具備光學防手振的 ZenFone 7 Pro 有略高一些的拍攝成功率,不過以筆者使用習慣是認為沒有比較沒有傷害的等級。
▲先前的韌體在黃光下容易白平衡校正過度
由於筆者拍攝時屬於較早期的系統版本,故發現無論是 ZenFone 7 或是 ZenFone 7 Pro 對於室內的鎢絲色燈光會有相當高在白平衡矯枉過正的情況,同時也有一定機率拍攝後仍保有鎢絲燈光的色溫,目前並不確定華碩是否在後續透過 OTA 改善此情況,但對於拍攝能手應該是可透過手動白平衡拍出偏好的環境色溫。
▲主要差異仍在於對內建儲存、相機防手振的差異
ZenFone 7 與 ZenFone 7 Pro 本質上仍可視為同一款裝置、不同規格配置的版本,如果以性能體驗而言,兩者的關鍵差異不至於太明顯,雖然 ZenFone 7 Pro 有著較高時脈,但若真的性能導向,則具有更好散熱機構的 ROG Phone 3 仍會有更好的持續性能,至於相機光學防手振則取決在拍攝握持的穩定性,防手振是個輔助功能,如果願意把手機握緊多拍幾張,則是否在標準焦段有防手振差異不會太大,至於長焦原本拍攝成功率就較低,但若長焦鏡頭使用率高,確實有防手振會有一定的幫助,但如果是在低光源使用長焦拍攝,防手振的幫助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