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逆向、順向同步武打場面怎麼拍?可不是電影CG特效這麼簡單(有雷)

2020.08.28 04:52PM
照片中提到了C-087、C-、624 KD,包含了電腦遊戲、個人電腦

剛上映的電影天能,在上映後釋出的預告片、幕後花絮,都有大量順逆同時出現的畫面。但導演諾蘭又是以不喜歡使用特效出名,電影中呈現的奇異畫面又更讓人匪夷所思。包含片中撞擊大樓的波音747飛機,都是實際爆破拍攝而非CG後製,整部電影的VFX shot特效鏡頭不到300顆,比起全面啟動所使用的500顆特效鏡頭少了將近一半。不過天能最讓人好奇的是,順向逆向的同步武打鏡頭是怎麼拍攝的呢?讓我們從花絮片段來看看有哪些可能。

逆向打鬥畫面由演員長時間練習達成

在華納兄弟官方YouTube頻道釋出的天能幕後製作特輯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演員透過練習,做到逆向武打與肢體動作,其他像是劇場爆破、飛機撞牆爆炸,甚至是細微的城市場景都是實地取材而非攝影棚取景,當然也更不會透過綠幕做後製。

幕後花絮影片中也有將主角戴上綠色防輻射手套,將未來戰爭殘骸收入手中的側拍畫面,研判應該是手套中有些強力吸附的結構,透過物理吸附或牽引而非影片倒帶播放,也能讓讓觀眾看電影時主角動作有如倒帶播放一般逆向動作。諾蘭喜歡用自然的影像模擬他心中電影的情境,也因為是真實場景與動作,使得畫面看起來會比特效自然許多。

飛車追逐的畫面,在目前公開的導演、演員訪談中,都有談到關於羅伯派丁森發揮駕車技術,詮釋倒著開車的高超技巧,原始翻車畫面為正拍,但周邊的車輛的確是倒著開。於是影片在經過剪輯之後,就可以形成翻車畫面為逆行,其他車輛則正常順行。至於逆向行駛的船隻也使用同一手法,船上的主角採用逆行方式做引體向上,帶影片翻轉後就會變成船隻逆行,而船上的人為順行。

照片中包含了電視劇組、約翰·大衛·華盛頓、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電信網、帕德雷的干草堆2:La llegada de la suegra
▲逆行武打動作經過演員長時間練習變得很真實。

照片中提到了訓練非常重要、口,包含了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幕後作風、Tenet的秘密: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量子冷戰內部| John David Washington的前言,Kenneth Branagh的Backword(Tenet電影,Tenet製作,電影書籍,咖啡桌藝術書籍)、電影製作、圖片、行動
▲本人親上不用替身,有如當年的成龍。

照片中提到了287949、C-885、459041,包含了通訊、通訊、機構、產品
▲花絮中有吸附的畫面,應該是手套裡有什麼端倪。


▲弄來了真實的飛機就為了爆破場面。

照片中提到了KIA、NR 5624 KD、CARNIVAL,包含了豪華車、豪華車、緊湊型車、汽車、小型貨車
▲歌劇院爆破也是來真的。

天能的電影名稱來自於Sator Square上的詞彙:TENET

來自龐貝古城遺址中的Sator Square(薩托方塊),正方形文字陣列由5x5的文字排列,共計25個字母排列組成,能夠組成5個詞:SATOR、AREPO、TENET、OPERA、ROTAS,而當中的中心詞彙正是TENET,不管鏡射、180度翻轉,都不會改變拼法的核心詞,TENET意思是信條、守則、法則的意思,就猶如電影一直不斷強調的順向、逆向,事件發生就是發生了,結論已經不會改變的命定論,不需要問為什麼,不用理解為什麼,只要感受就行了。而電影中開場的歌劇院Opera和大反派薩托Sator也是導演刻意埋入的彩蛋,另外AREPO則是畫家名字,ROTAS則是薩托公司的名稱。

照片中提到了LOTEN、OLLILく、リTUO,包含了方形魔術、薩特廣場、回文、魔方、吉柯島編年史(第一冊):機器時代的戰爭
▲薩托方塊跟反派同名。

照片中包含了肯尼思·布拉納(Kenneth Branagh)宗旨、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電信網、華納兄弟。、演員
▲薩托本人。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