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智慧手環、智慧手錶的選擇越來越多,但能夠偵測游泳運動,甚至是專為游泳設計的運動手錶就少得多。對於偶爾游泳運動健身一下的人來說,或許用小米手環之類的產品就已經足夠,但若你想要了解更多游泳數據,像是每100公尺平均配速、水下心率、平均與最高速度,甚至是一些訓練項目,這就得靠專業運動手錶才能完成。Garmin先前推出專為游泳設計的運動手錶Swim 2,我們花了約2星期進行約6000公尺的游泳測試,這就來看看它與一般通用型運動手錶差在哪?
Garmin游泳運動手錶Swim 2購買傳送門:https://reurl.cc/avvxpl
自動偵測游泳休息間隔很實用
現在有些平價的運動手環已經可以偵測游泳運動,包括距離、時間、SWOLF、配速等資訊大多也有提供。但如果你想要知道每趟、每100公尺的速度,或是運動時的心率狀態曲線,等資訊,就得搭配中高階的運動手錶才能支援。
然而在Garmin Swim 2諸多游泳功能中,我認為最特別的有2個,分別是休息偵測與CSS訓練模式。首先是Swim 2會自動偵測游泳的休息時間,只要你停下來3秒鐘就會切換至休息模式,此時錶盤會從運動模式的白底變成黑底。當然若你迴轉速度較慢超過3秒鐘,其實也不需要擔心,繼續游泳就會變回運動模式。
不論是休息還是繼續運動你都不需要手動處理,手錶會自動偵測你的運動狀態。然而當你要從休息模式繼續游泳,建議蹬牆時大力一些,讓手錶能準確觸發並切換成運動模式。
游泳效率值SWOLF
在許多錶款資訊上你常常可以看到SWOLF這個名詞,這是個新創的複合字,代表著Swim與Golf的意思,如同高爾夫的桿數一樣。這數值代表著游泳的效率,公式為「單趟秒數+單趟單手滑水次數」,數值基本上越低越好代表效率越高。
假設你50公尺花了60秒,划水30次,那SWOLF值就是90。附帶一提,選手很少SWOLF值超過60,50公尺大約40秒,划水20次。奧運選手Alexander Popov在奧運100公尺決賽中,50公尺只花24秒划水16下,SWOLF只有40。
▲Swim 2採用反射式螢幕,重量輕、體積小適合戶外運動,以實體按鍵操作也不怕誤觸。
▲游泳完畢可以立即查詢該趟次的資訊,包括距離、時間、配速等數據,且還能透過歷史活動查詢最近的運動紀錄。
▲運動完畢會計算消耗熱量,並能查詢運動時的心率變化,最後一個則是身體能量指數,可以推估你的體力狀況。
▲從搭配的Garmin Connect App中,能查詢更詳盡的運動數據,像是平均配速、最佳配速、平均速度、心率變化、有氧與無氧運動效果等。
▲自動休息偵測開啟後,會自動判定你游泳時的休息時間,不需要再手動按鈕。
▲圖表部分可以看到配速、划水數、SWOLF、心率變化。
內建CSS臨界泳速測試
Swim 2還有個有趣的功能,那就是CSS(Critical Swim Speed,臨界泳速)測試,Garmin表示CSS臨界泳速指的是在不疲乏狀態下,可以持續游泳的速度,透過CSS你可以訓練步調並監控你的訓練成績。
計算CSS需要先進行10分鐘暖身游泳,接著再以穩定配速游400公尺,接著游10分鐘的緩和運動,最後再以穩定配速游200公尺。測試所有過程都會透過手錶提示與計算,但需要用戶以穩定配速游泳。可惜CSS測試對於夏季人潮眾多的公立運動中心來說有些困難,至今我仍沒有機會順利地完成。透過CSS你可以了解你的極限狀態,且可以透過定期量測CSS數值了解你的進步幅度。
▲透過內建的CSS臨界泳速測試,可以了解到你的極限狀況,並透過比較得知你的進步幅度。
測量準確度關鍵在於你
以我測試過10餘款游泳智慧手錶的經驗,最多人詢問的問題是:「距離測量會準嗎?」。其實這問題在各家廠商的作法大多大同小異,都是透過加速度計等硬體,搭配演算法推算泳姿、距離等數值。既然是用推算就會有誤差,減少誤差的方式就是盡量不要做出系統預料之外的動作。
如果你是個動作標準的用戶,游泳、折返動作都很俐落,那麼偵測的準確度會大幅提升。但多數人都不是在這樣的狀況下運動,人多被迫切換水道、停留、泳道盡頭都是人無法俐落地折返,這些都會大幅影響手錶的準確度。除非是開放水域用GPS計算,否則在硬體計算精準度的限制下,多數產品的都很難準確地計算你的游泳距離。
每款產品都有自己的脾氣(就是演算法),在我約莫2星期不算長的測試過程中,總共約游泳6000公尺。由於正當暑假游泳池人潮眾多,經常被迫切換水道、或是折返不順,此時碰過很大的計算誤差,或是進入休息模式後無法自動切回運動模式,還傻傻地游了400公尺沒列入計算。
但正如我所說的,了解了手錶的脾氣後,大概就知道怎麼樣能較準確地觸發感測器,像是折返必定蹬牆、不變換水道、穩定泳速與方向,接下來的1個星期準確度就提升許多,幾乎沒了誤差。如果你的手錶、手環也有類似不準的問題,那麼試試看盡量讓動作單純一些,通常準確度都會大幅提升。
至於在配戴感的部分,舒適度算是不錯且重量只有36公克,當然會比智慧手環來的有存在感,但比起一些大錶面的手錶來說,不太會卡到划水時手部的動作。不過不論是手環還是手錶,游泳完畢建議還是取下來沖水並擦拭乾淨再配戴,避免手部太悶熱過敏。
▲手錶可立即顯示運動後的數據,也能透過歷史紀錄查詢。
▲運動紀錄中可以歸納本周、上周的運動狀況。
▲手錶內還能看到你的最佳紀錄,達成時也會跳出通知。
實體按鍵不怕誤觸 反射式螢幕好閱讀
絕大多數的智慧手錶都是以連動手機為出發點,因此大多採用符合現在人習慣的觸控螢幕,優點是螢幕解析度高、色彩鮮艷,缺點則是耗電、遇水操作不易,而且太陽強烈的戶外你幾乎無法閱讀螢幕上的資訊。雖說有些產品加了實體按鍵輔助,但按鍵數量大多較少且功能單一。
以運動錶款的實用性考量,易讀、省電、好操作的前提下,Garmin選擇了穿透反射式的MIP(Memory in Pixel)螢幕,搭配Garmin常見的5顆實體按鍵設計,讓手錶能在戶外、水域可看而且可用也不需要擔心誤觸。
相較於AMOLED等液晶螢幕,Garmin使用的Chroma反射式螢幕由於結構的特性,太陽等強光下不需要開啟背光,而且光線越強反射出來的影像越清晰,只有在光線不足或夜間才需要開啟背光。且透過MIP技術的作用下,還能減低耗電量且24小時全時顯示,而不是抬腕後才顯示畫面。
什麼是MIP(Memory in Pixel)技術?
MIP(Memory in Pixel)顯示技術並非新的應用,但直至近年才有比較完整的應用模式。MIP簡單來說,液晶螢幕由細小的像素(Pixel)構成,當畫面更新時,每個像素會變換成對應的顏色。但畫面更新時,每個像素都要更新就會很耗電。MIP技術則是讓像素配置獨立記憶體,畫面更新時若該像素不需要變色,那就維持原狀,藉此降低消耗電量。
舉例來說,你想像電子錶的錶面,每1分鐘內只有秒數會變動,此時螢幕只需要讓負責顯示秒數的像素變化,其餘則是維持原樣,就能達成隨時顯示但又能省電的目標。若在靜止畫面下,幾乎不會耗電,官方數據顯示,採用MIP技術可以增加7倍續航力。
▲反射式螢幕在強光下,不需要開啟背光也能清楚看到錶面數據,就算有反光影響也不大。
▲左側有3個實體按鍵,分別用於背光、上、下,長壓後還能觸發快捷鍵功能。
▲右側有主要的開始按鈕與返回鍵。
▲錶帶更換需要透過螺絲起子,並無快拆設計,對於運動為訴求的錶款來說算是合理的設計。
反射式螢幕的3個優點與1個缺點
實際使用下,反射式螢幕仍有優缺點,先從優點來說,好閱讀是我認為反射式螢幕最大的優點,過往使用小米手環、Apple Watch最常碰到太陽底下不易閱讀的問題,反射式螢幕完全避免這個問題而且環境光越強越清晰。實際上,除了夜間戶外需要開啟背光外,一般夜間室內有日光燈的環境下,就能清楚閱讀手錶資訊。
其次則是24小時顯示的優勢,有些人不喜歡智慧手錶抬腕才顯示資訊,或多或少都有顯示的時間差。如果開啟Always on Display功能,又會大幅增加耗電量。Swim 2總是顯示螢幕資訊,放在桌上也能立即看到現在的時間或是訊息。
第三個優點則是省電,透過MIP技術,即便是24小時不間斷地顯示,仍舊有比同級智慧手錶出色的續航力。尤其是在Garmin剛推出的Solar系列錶款上,續航力表現更是明顯優於一般錶款。
不過這類反射式螢幕也是有缺點,最大的問題就是顏色較單一且解析度較低,大多是黑白或是彩度較低的設計。Swim 2為彩色反射式螢幕,1.04吋的錶面解析度為208x208,仔細看圖像或文字,邊緣仍會有些微鋸齒,且色彩較為單調。對於搭配手機使用的智慧手錶來說,看起來就不是這麼美觀,但若是以運動為主要用途的手錶,用來顯示數據為主並考量到強光下的優勢,算是能接受的取捨。
另外還有個依照使用情境,可能是優點也可能是缺點的狀況,那就是不支援觸控。在運動錶款上,因為戶外雨水、水域下操作,觸控不會是最好的選擇,實體按鍵操作上較為方便。若是以搭配手機為主的智慧手錶,那麼透過觸控操作較為方便且直覺。沒有絕對好的設計,端看產品訴求為何。以水域運動為主的Swim 2來說,我認為反射式螢幕搭配5個實體按鍵是不錯的組合。
▲反射式螢幕特性適合用在運動手錶上,清楚好閱讀是它最重要的特色,在戶外完全不需要擔心強光。
手機連動訊息實用度尚可
畢竟是專為運動設計的手錶,就如前段所述,反射式螢幕搭實體按鍵在連動手機方面,沒有觸控螢幕操作這麼直覺,若不看說明書大約能自己玩出個六七成左右的內容。訊息顯示上,由於解析度與螢幕尺寸的限制,訊息若文字量較多,得要點選後進入才能捲動閱讀。但顯示常見的如Facebook、Messenger、Line等皆可顯示,甚至是能開啟所有手機內App的通知,且無明顯的通知App數量上限。
至於在續航力的部分,Garmin Swim 2在智慧模式下官方數據顯示最多7天,但以比較實際的運動方式,定期室內游泳並開啟光學心率偵測,最多可用2.5天。實際使用下,開啟心率偵測並游泳,約可使用2天左右。雖然與不少智慧手錶續航力相當,且Swim 2為24小時顯示的狀態,但我認為仍是比較可惜的地方,若能至少維持5至7天的電量,會比較實用。當然,Garmin不久前推出續航力更好的Solar系列錶款,但這是後話。
▲一般智慧手錶的來電通知,訊息提醒功能自然Swim 2也支援。
▲手錶背面有心率感應器,但並無血氧濃度測量的功能,另外也內建GPS模組,可以記錄你運動的軌跡。
▲充電介面為Garmin常見的4pin接頭,卡住就能充電。
▲內建GPS模組,騎車或是開放水域游泳時都能記錄軌跡。
▲行事曆、訊息、電子郵件通知都能顯示於手錶上。
▲App可以看到詳細的身體能量變化,睡眠部分也能透過圖表顯示你的深層、淺層、REM、清醒時段。
▲App首頁為近期與今日的運動資訊,如果今天有運動則會跳出明顯的資訊圖卡,如圖中綠色自行車圖卡。
▲如果長時間配戴,能夠顯示當天的運動與心率的變化,右下方的圖則是運動後GPS紀錄的軌跡。
游泳先決、配戴舒適的運動智慧錶
使用Garmin Swim 2測試數星期,在游泳方面的功能,算是很適合我這種經常性游泳的用戶。資訊比起手環的功能豐富許多,且提供更方便的休息偵測、訓練模式等功能。但Swim 2畢竟是游泳專用的錶款,運動模式方面僅有室內游泳、開放水域、跑步、自行車、有氧運動共計5種,如果你要更豐富的模式,就得考慮別的產品。另外,反射式螢幕的特性對我而言十分實用,讓我有些不太想回去繼續用液晶螢幕的錶款。
在電池續航力的部分雖然已經算是不錯,但仍然有些尷尬,若開啟心率偵測且經常性運動,大約只能用2至3天不等,算是這產品或者說多數智慧手錶的短處。若關閉心率或是不去運動,又有些違背購買這產品的初衷。此外,在價格方面,官方建議售價為8990元。算是略低於一般智慧手錶,在能偵測游泳的手錶當中,算是中價位的產品。
整體而言,游泳功能除了常見的距離、時間外,還能偵測即時心率、休息時間、平均速率等數值,並能搭配訓練模式了解自己進步的幅度,以游泳功能方面算是十分完善。配戴感也算舒適,算是舒服的智慧手錶,就算游泳也不太需要擔心卡手。
價格方面則是中階運動手錶的價格,續航力則與智慧手錶差不多。如果你目標是以游泳為主,且想要更豐富的游泳資訊,那麼Garmin Swim 2可以列入考慮。但若你的運動項目很多元,那麼或許Instinct之類的產品會更適合。
▲Swim 2算是很小巧的智慧手錶,即便是女性佩戴也不會顯得太過突兀。
更多 Garmin 運動手錶,可以上運動市集參觀選購喔!
Garmin游泳運動手錶Swim 2購買傳送門:https://reurl.cc/avvxpl
2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