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的美光是許多重視穩定性與性價比玩家心中的理想品牌之一,雖然不若新興品牌來的花俏,不過平價可靠是美光仍屹立不搖的原因;相較其它品牌,美光的布局較為保守,尤其自 SATA 轉移到 NVMe 介面,美光在觀察市場好一陣子才推出第一款 Crucial P1 SSD ,而最近美光再度推出新一代的 Crucial P5 SSD ,此次也商界目前主流的 1TB 版本進行評側。
▲貼紙底下的 P5
Crucial P5 SSD 是美光新一代 NVMe M.2 SSD 產品,雖然美光沒特別強調這款產品定位,不過從官方 1TB 版本具備 3,400MBps 讀取、 3,000MBps 寫入的表現,顯見已經屬於PCIe Gen 3.0 介面當中的高階產品,不過同樣提供 5 年有限保固,對重視產品生命週期的消費者不啻為好事。
▲背面未有元件
▲美光自家的 NW969 顆粒
▲由台灣代工的美光控制器
此次評測的 Crucial P5 SSD 1TB 採用單面顆粒配置,採取 PCIe Gen 3.0 x 4 介面與 NVMe 1.3 協定,供電設在 3.3V 2.5A ;主要的顆粒由 2 顆美光 96 層 NAND 3D TLC NW969 構成,配有 1GB LPDDR4 DRAM 作為快取,主控制器為台灣生產的美光 DM01B2 。
此次搭配的測試平台是近期相當熱門的 AMD 系統,採用 AMD Ryzen 7 3700X ,搭配美光 DDR4 2666 8GB x 2 ,主機板則是使用華碩 PRIME B550-A ( WI-FI ),安裝的位置是理論上提供 64Gbps 頻寬、 PCIe 4.0 x 4 的上方插槽,鄰近 AMD 公板的 Radeon RX 5700 顯示卡,至於作業系統安裝在下方插槽的 Kingston A2000 SSD 。
▲ PCMark
▲ CrtstalDiskBenchmark
▲ AS SSD Benchmark
▲ TxBENCH
測試的成績如上,可看到在 CrystalDiskMark TxBENCH 測試項的成績相當亮眼,寫入的性能甚至高於理論值,而 AS SSD 的寫入表現符合理論值,但讀取的表現則是比理論值低一些,不過整體還是有 3,000MBps 的表現。
▲未有散熱片在封閉機箱待機約 50 度上下
▲在存取高峰約 70 度
至於發熱部分,由於筆者是把 Crucial P5 SSD 直接鎖在封閉機殼的主機板上,故待機約落在 50 度左右,最高溫則控制在 70 度,對於這類高效能 SSD 而言,建議可搭配散熱片使用,且 Crucial P5 SSD 採用單面顆粒,多半中階主機板都配有可搭配單面顆粒 SSD 的基本散熱片,有助持續工作減少發熱維持性能。
雖說接下來市場上預期將陸陸續續推出 PCIe 4.0 介面的 SSD ,但不可否認的是以多數個人使用的情況,當前的 PCIe 3.0 x 4 的性能對多數遊戲玩家與文書工作者都相當充裕,且縱使是看到號稱採用 PCIe 4.0 的新一代遊戲主機的傳輸效能,其實如 Xbox Series X 在標準模式也僅有 2.4GBps 的表現,還不及 Crucial P5 SSD 性能。
▲美光自家顆粒與控制器與 5 年保固,就是 P5 最佳的宣傳
與市場上差不多性能表現的競品比較, Crucial P5 SSD 的價格雖不算最低,但也仍在有平均超過 3,000MBps 讀寫的產品當中是相當合理的價格,加上美光原廠顆粒與控制器,以及 5 年有限保固,雖少了酷炫的發光設計與散熱片,不過比起把貼紙掀開底下來路不明的記憶體顆粒,自 3D Flash 到控制器一手包辦的美光 Crucial P5 SSD 更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