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初期,VIA的x86處理器有個知名的「亮點」:浮點運算器的時脈只有主頻的一半。其實這並非「為了提昇產品良率(畢竟Centaur體系浮點運算器的規格也沒比別人家暴力)」,而是創辦人Glenn Henry的名言「謀略優於電晶體("Tricks are better than transistors.")」的必然後果。
Centaur在1998年底公開WinChip 4(C4)技術細節時,宣稱他們希望可以激增處理器時脈到超過500MHz的水準(那時AMD剛展示500MHz的K7樣品),也為此激增指令管線深度到11階。但問題來了,堅持「簡單、迅速、便宜」的Centaur並不願意重新設計深度管線的全新浮點運算器,使其跟的上倍增的目標時脈,那該怎麼辦?
Centaur索性採取便宜行事的「鋸箭大法」,一切成本至上,WinChip 4原封不動的沿用WinChip 3的浮點運算器,但時脈只跑主頻一半,一切皆大歡喜,接著就是好幾年來,VIA x86處理器的浮點效能就被Intel AMD按著頭在地上反覆摩擦,到了後期VIA C3(C5XL)才有點起色。真的是好偉大的「謀略」,厲害到讓人想科科笑都笑不出來了。
VIA在1999年先後併購Cyrix和Centaur,前者延宕已久的Cyrix Cayenne核心,歷經兩次改名,成為Socket 370腳位、代號「Joshua(約書亞)」的VIA Cyrix III處理器,總算在2000年2月22日成為市場上的真實產品。
嚴格說來,Cayenne是Cyrix M2微架構的完全體,擁有管線化的浮點運算與MMX執行單元,也支援Cyrix獨創的MMX-FP指令集,足以和同時脈Intel Pentium II一較長短,但因為真的拖延太久了,當堂堂登場時,早已落後設定的Intel對手整整3年,時不我與。但往好處想,最起碼,這還是顆像樣的超純量非循序執行處理器,不是「高科技版本的80486」。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上)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中)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下)
不過Cyrix III卻在6月6日被鳩佔鵲巢,由Centaur內部代號C5A、VIA以聖經角色Samuel命名的新核心取而代之。基於「簡單、迅速、便宜」的偉大理念,C5A核心Cyrix III並未完整繼承WinChip 4的全部特色,從外界盼望已久的超純量、非循序指令執行到動態分支預測規格通通偷工減料,依舊是顆「超級純量」x86處理器。
雖然「VIA Cyrix」品牌仍存在,但名存實亡,到了進入21世紀的2001年,Cyrix連品牌都徹底消失。VIA這決策背後的動機,除了Cyrix的東西較熱較貴、「簡單、迅速、便宜,又有超越電晶體的謀略」的Centaur比較符合VIA高層的品味,Cyrix III殺青後,VIA留不住人,既有Cyrix研發團隊形同解散,恐怕才是真正的主因。也因此,VIA的x86處理器就帶著半速浮點運算器邁入21世紀,直到2003年1月22日的後期型VIA C3 (C5XL核心)才「解除封印」。
順便一題,在2019年2月1日,AMD宣佈終止起源於Cyrix MediaGX的Geode產品線,也意謂著Cyrix技術血脈就此徹底斷絕。
靠著「簡單、迅速、便宜」和「優於電晶體的謀略」獲得重大勝利—即使並不是發生在市場上。這真的太讓人感到科科了。經過了20年,Centaur還能夠在VIA旗下繼續走多遠,就請各位科科拭目以待。
最後,請各位科科用力回想著VIA x86處理器的存在感,再跟著喊次:簡單!迅速!便宜!謀略優於電晶體!
6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