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 ROG 電競手機 ROG Phone 系列也邁入第三世代的 ROG Phone 3 ,從第一代不被市場看好卻一炮而紅,到第二世代生產供不應求,第三世代的 ROG Phone 3 延續追求遊戲至上的精神,以高規格、高擴充性與高度遊戲最佳化的理念,但保有與絕多數 ROG Phone 2 周邊的相容性登場。
為電競而生的第三度進化之作, ROG Phone 3 設計理念解說與快速開箱動眼看
傳承的設計與內再進化
▲看似漆黑的玻璃機背底下有獨特的線條
ROG Phone 3 繼承前兩世代的外型設計理念,保有 3D 玻璃機背設計與不對稱的賽博龐克風圖騰,在低調的暗色系仍顯露華碩 ROG 家族識別性的黑與電漿銅配色,並以散熱鰭片外保留透明,透出底下的散熱片機構;也由於此次使用較 ROG Phone II 更大型化的散熱片,橘色的散熱鰭片也在暗黑色系的機背變得更搶眼。
▲相較 ROG Phone II 取消耳機孔
ROG Phone 3 與 ROG Phone II 幾乎如出一轍的設計,不光僅只作為家族風格的傳承,更重要的是保有與 ROG Phone II 配件的相容性,故包括 USB Type-C 與側邊多功能連接埠的位置,機身的厚度等,皆與 ROG Phone II 相當接近,也就是兩者有著相同的握持手感。
▲為了維持與配件的相容, ROG Phone 3 側邊連接埠仍採 USB Type-C 搭配多功能埠設計
不過對筆者而言,側邊多功能埠的橡膠防塵蓋設計,由於機身與配件皆未預留收納處,但若考慮拆裝不蓋上,也擔心落塵或是水氣會影響連接的安全性,故與上一代一樣, ROG Phone 3 的防塵蓋仍是會有丟失疑慮的設計,但考慮到華碩規劃的配件如雙螢幕、風扇等需連接這兩個插槽,也只能維持與上一代相同的設計。
規格升級、螢幕與觸控更迅速
▲ ROG Phone III 升級到 144Hz 螢幕
乍看下, ROG Phone 3 的正面設計與前一代幾乎難分差異,而這樣的結果也是由於 ROG Phone 3 要相容 ROG Phone 2 的結果,但螢幕進一步自 120Hz 升級到 144Hz 更新率,同時加入超高取樣的觸控感測,其中超高取樣的觸控可帶來低延遲的觸控捲動,搭配高速螢幕更新,縱使不是拿來玩遊戲,光是滑動網頁也覺得相當流暢。
▲未啟動性能模式的生產力性能已相當優秀
▲啟動 X Mode 後運算效能大幅提升
▲娛樂性能表現相當出色
▲ 台灣版本提供 12GB RAM 與 16GB RAM 兩種版本,皆搭配 512GB 儲存
當然,對於標榜性能的 ROG Phone 3 ,也從善如流使用高通年度平台 Snapdragon 865 Plus ,此次做為測試的是頂規的 16GB RAM 搭配 512GB 版本,單純已儲存規格,恐怕已經比不少人的文書筆電規格還好(至少比起筆者手上 2016 年購買的 8GB RAM + 256GB 儲存的文書筆電高了...)。
不過以電競手機而言,光是硬體規格攻頂實際上是不夠的,除了散熱設計機構外,也提供針對遊戲的性能調整模式,不過若要完全解放性能的 Stage 3 ,在切換時會跳出"建議搭配AeroActive III 風扇使用,當然還是可以關閉警告強制開啟,不過屆時也勢必會因為溫度偏高發生降頻的情況。
▲關閉性能模式可達最長 13 小時的測試續航力
▲搭配 AeroActive III 開啟最高效能仍有近 8 小時續航力
開啟性能模式後,對比在非開啟情況下性能會有相當的變化,尤其對比綜合性能測試的 PCMark 的工作 2.0 提升幅度相當顯著,但卻也換來電力大幅衰減的代價,以標準模式對比開啟 Stage 3 的電力測試,可看到兩者幾乎縮減了一半的電力,一方面是性能提升,另一方面也由於還加裝 AeroActive III 風扇的額外耗電,不過縱使如此仍還有 8 小時的推估續航。
在超高速充電與電池容量的抉擇
雖然目前有多家旗艦手機發表超高速充電功能,不過 ROG Phone 則維持在30W ,主要的原因是由於華碩在充電速度與電池容量當中選擇大容量,使用達 6,000mAh 的電池;華碩在產品簡介時有闡述為何會選擇不採用超高速充電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電池容量與充電速度無法兼顧。
若看目前市場上的超高速充電旗艦機,多半電池容量會小於 4,000mAh ,這也是當前能夠承受大功率高速充電的電池容量;對一般旗艦機來說, 4,000mAh 算是相當夠用的,但若是以預設的電競手機玩家需要,華碩仍認為需要更大的電池容量,秉著與玩到一半還要接充電器或行動電源,不如一開始就搭載更大容量的電池。
▲電力達人偵測到長時間連接充電器但未使用的情況會停止持續充電,維護電池壽命
從解果來說, ROG Phone 3 的電池續航力確實相當出色,雖說 30W 帳面上未如其它 60W 或 100W 機種看起來出色,但現在的高速充電技術考慮到安全,也只是在前段使用大功濾充電,到一定電量後就會逐漸降低充電速度,
相機模組改採全新 3 鏡頭模組,主相機規格提升
▲鏡頭配置較接近當前中高階機種
雖然作為電競手機的 ROG Phone 3 並不特別強調相機功能,不過華碩仍為 ROG Phone 3 導入全新的 3 鏡頭模組,主相機採用 Sony 元件的 64MP 標準鏡頭,搭配 13MP 超廣角,再額外增添一顆微距用鏡頭,不過嚴格來說這樣的配置較接近市場上的中階機種,比較不是旗艦機的相機規格。
▲ ROG Phone 3 拍攝的照片
不過拍照對於 ROG Phone 3 的使用者就算是附加價值,至少拍起來的畫質還算有一定的水準,畢竟魚與熊掌難以兼得,若同時兼顧散熱、拍照,以當前搭載頂級相機系統的旗艦機的模組大小,恐怕 ROG Phone 3 的尺寸與價格恐怕也不僅如此;考慮產品定位與價格, ROG Phone 3 採用這樣的相機配置也在可理解的範疇。
不僅是遊戲玩家神器,也是具驚人續航力的 5G 旗艦機
▲隱約露出的散熱片設計
雖說 ROG Phone 3 鎖定的是遊戲玩家,不過也別忘了 ROG Phone 3 仍是一款規格優異的 5G 旗艦機,雖然不若市場上其它非遊戲的旗艦機纖薄,相機鏡頭也只有中高階機的配置,但扣除這些以外, ROG Phone 5 有著相對同規格機種更便宜的價格,此外亦有驚人的電池容量。
▲主動散熱是 ROG Phone 系列對付持續高負載運作的積極手段
這也意味著 ROG Phone 3 也適合追求大螢幕、高續航力的族群,在一般使用的情境, ROG Phone 幾乎可提供一個工作天不須充電的續航力,且 30W 快速充電規格也仍較許多 18W 快速充電機種來的迅速,同時頂規處理器搭配至少 12GB 的 RAM ,對多工應用亦不失為良好的配置。
▲縱使不玩遊戲,頂規配置、大螢幕、大電力亦是 ROG Phone 3 的魅力所在
以目前台灣市場能買到的 Snapdragon 865 Plus 旗艦手機來說, ROG Phone 3 具備同規格最超值機種的優勢,加上獨特但卻不過於浮誇的外觀設計,亦對喜歡手機設計與眾不同的使用者有不錯的吸引力,若華碩今年 ROG Phone 3 能避免如去年 ROG Phone II 上市初期大量缺貨的情況,應該會有相當不錯的開始。
6 則回應
跟觀看臉書的照片都有點不清楚
還是有要去哪調設定
不然我就買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