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Olympus OM-D 系列的旗艦機 E-M1 、主流機 E-M5 陸續更新到新一代機型,也終於換到親民機種 E-M10 的新一代機種登場,新一代的 E-M10 IV 離上一代 E-M10 III 歷經三年多,承襲小巧、簡單操作的概念,保有復古造型的同時,也升級了感光元件與操作感,接下來就針對這款新世代的小 OM-D 進行介紹。
▲下翻轉式螢幕
▲如 E-PL 系列一樣的自拍模式
E-M10 IV 承襲 E-M10 III 的整體設計,帶有內建閃光燈的軍艦部明顯較 E-M1 III 、 E-M5 III 來的寬胖,頂部維持帶有一片飾板的造型,位於左側的復古設計的撥桿式開關設計與帶有高低差的右側轉盤,還有翻轉螢幕依舊採用向下翻轉設計,但追加與 E-PL 相同的自拍介面機能,皆與前身設計一致。
▲電池與記憶卡
不過有一點比較重要的,就是 E-M10 IV 也從善如流加入機身 USB 充電,雖然比較可惜是仍為 microUSB 介面,也無法如 E-M1 III 一般邊充電邊使用,但至少可減少攜帶充電器外出,或是臨時沒電可使用行動電源臨時補給電力;可是也因為改為 microUSB 機身充電,此次盒裝也不再提供電池充電器,改為一顆 USB 充電器搭配傳輸線。
▲握柄下半截還有突出
不過 Olympus 也非直接沿用 E-M10 III 的外觀機構件,在操作感的部分經過重新設計,更換握柄與機身後方拇指放置區塊的組件,可看到 E-M10 IV 的握柄在下半截往外突出,比起 E-M1 III 的握柄尺寸更大,而後方的拇指放置處則有相當大角度的向外延伸,甚至大於 E-M5 III 的設計。
▲中指可扣在握柄的段差
▲拇指區較 E-M10 III 更往外延伸
單純以操作手感而論, E-M10 IV 在握持時,中指與無名指可藉由握柄的突出段差創造更穩定的握持,而拇指亦可利用突出處延伸的設計扣住,以筆者個人的操作經驗, E-M10 IV 的單手握持穩定甚至比起不加上垂直把手或是擴充握柄的 E-M5 III 來的穩定,不過礙於機身尺寸,搭配較大的專業鏡頭的右手握持穩定仍不及 E-M1 III ,然而搭配如甫推出的 12-45mm F4 或是 1.8 系列的 M.ZUIKO PREMIUM 定焦則相當恰到好處。
▲以對比式對焦搭配新演算法,較 E-M10 III 大幅提升對焦精確度
而這次 E-M10 IV 較顯著的升級點,在於導入與 E-M1 III 、 E-M5 III 同級的 20MP 感光元件,以及使用升級版的機身防手振模組,較前一代提升半級,達到 4.5 級補正,同時連拍速度也有所提升,達到單次對焦 15fps 、連續追蹤對焦 6.3fps 的表現,較最高 8.6fps 的 E-M10 III 提升不少,甚至比起上一世代中階機 E-M5 II 來的優秀。
▲單次對焦連拍可達 15fps 、連續對焦連拍亦有 6.3fps 表現
雖然 E-M10 IV 的對焦系統並未跟進中高階機種使用混合對焦,仍是採用對比式對焦系統,不過由於導入全新的對焦邏輯系統,大幅改善過去對比式對焦系統常見的拉風箱與連續對焦效能速度較慢的情況,這也使得僅有對比式對焦的 E-M10 IV 連續追蹤對焦可達 6.3fps 。
▲使用介面仍偏向簡單易用
整體操作介面承襲 E-M10 III 偏向 E-PL 系列的操作邏輯,屬於針對輕度攝影愛好者與入門相機使用者的設計,雖說可理解其概念是讓初次使用可交換鏡頭相機的用戶容易上手,但若慣用 E-M5 或 E-M1 這類準專業級的機身的操作邏輯與配置,則可能還要稍微思索一下才能找到想要的功能。
▲延續 E-M10 III 的進階攝影模式
▲透過引導的方式使初學者能了解不同模式的原理與特色
▲高達 16 類的藝術濾鏡
當然畢竟是承襲自 E-M10 III 的核心機能與介面,也保留自 E-M3 III 導入的進階攝影模式,對首度接觸 Olympus 、或雖使用過 Olympus 但卻不熟悉新機種的特殊功能的使用者,可藉由進階攝影模式統整的引導功能,進一步發揮 Olympus 相機特有的機能與拍攝模式。
▲主要搭配 17mm f1.8 拍攝
雖然 E-M10 IV 的盒裝仍是搭配 14-42mm 電動變焦鏡,不過礙於一些技術性問題,還有包括個人焦段喜好,故此次拍攝是搭配 M.ZUIKO PREMIUM 系列當中的 M.ZUIKO DIGITAL 17mm F1.8 廣角定焦鏡,雖說在焦段方面個人偏好更廣一些的,但畢竟顧及搭配的機動性、鏡頭價格等,筆者認為這款鏡頭相當適合與 E-M10 IV 搭配使用。
▲握柄設計搭配 17mm f1.8 相當容易單手操作
就整套組合的使用體感,筆者相當喜歡 E-M10 IV 重新設計過的握柄部分,因為新設計的造型雖使 E-M10 IV 比起 E-M10 III 微微增大,但縱使筆者沒有搭配腕帶或背帶,仍能以單手牢靠的抓住機身進行抓拍;不過由於筆者較習慣以實體鍵自選焦點拍攝, E-M10 III 需多按一下導航的左鍵才能選擇焦點,相對 E-M5 III 可直接以導航鍵移動焦點還是不夠直覺。
▲高 ISO 表現較前世代機種進步
至於影像品質的表現,拜感光元件升級到較新的 20MP 元件(雖然也是 E-M1 II 時代的產物),畫質較 E-M10 III 有所提升,同時升級過的對焦點與對焦邏輯在搭配 M.ZUIKO DIGITAL 17mm F1.8 對焦驅動相當輕快,也沒有過去對比式對焦的拉風箱的情況,對焦與合焦的狀況相當理想,作為習慣手機相機世代的操作者也可安心使用觸控拍照的操作模式。
▲ Olympus 的藝術濾鏡一向是被品牌愛用者津津樂道的
雖說以產品特質而言, E-M10 III 猶如添加了電子觀景窗的 E-PL 系列,但由於整體設計是承襲 OM 傳統相機的設計,加上此次更改握柄處的設計,使握持的操作性不僅只是多了觀景窗而已(當然電子觀景窗的軍艦部還設有內建閃光燈也是差異化設計),但同樣有簡單易用的優點。
▲套用黑白濾鏡
雖說電子觀景窗仍與傳統光學五稜鏡特性不同,但除了模擬傳統底片相機的造型之外,電子觀景窗在惡劣環境能夠較 LCD 容易取景,並且在昏暗環境,亦可藉由觀景窗與眼部貼合,搭配雙手握持,構成比起僅依賴雙手持機更穩固的三點固定
▲對攝影入門玩家相當友善的設計
同時,感光元件提升與防手震模組升級,使影像品質的整體表現也隨之提升,受限對焦系統維持對比式對焦, E-M10 IV 整體表現仍不至越級挑戰全新的 E-M5 III ,卻也與上一世代的 E-M10 III 有顯著的升級感,加上豐富的濾鏡與引導式操作介面,對有興趣接觸攝影的攝影初心者不失為一款能兼具新手入門到熟悉操作的親民相機。